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却会达成一种默契的共识,这共识就是普罗大众都能欣赏的美。就像是我们对于美女的评价,需要有肤白、眼睛大、脸庞小的特点,再加上身材凹凸有致,就是一位常规意义上的美女了。当然,在这个标准之外,还存在很多美女,不过,其他类型的美女并不多见。
我们看待美女尚且如此,审视艺术作品也是一样。就摄影作品来说,我们普遍认为的优秀摄影作品,需要足够清晰,拍摄对象足够稀少且富有动感,如果再加上一些含义,那么这幅摄影作品就是一幅标准的好作品。
当标准成为硬性规定,成为普遍常识,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是一种灾难。人们为了迎合普遍意义上的美,都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中,变得不敢创新。
其实,我们在很多时候,需要一些不是那么标注的事物存在,就比如摄影师在拍摄鸟类摄影作品时,不应该只是拍摄鸟类华丽的侧身照,它们呆萌的正面照也一样有趣。
居住于中国香港的摄影师保罗·麦肯齐,就是一位“非常规”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并不会刻意追求完美的构图,也不会专注呈现宏大的场景,反而注重拍摄对象有趣的一面。因此,我们可以在保罗·麦肯齐的摄影作品中,一睹鸟儿“丑丑”的正面照,也可以看到许多“不合理”的构图。
保罗·麦肯齐是一位职业摄影师,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就专注从事野生动物、自然风景和民俗文化题材的内容拍摄,从业时间近30年。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保罗·麦肯齐形成了自己的拍摄风格,他不再追求常规意义上的美,反而将目光投向一些罕见,却富有趣味性的场景上。
在保罗·麦肯齐的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画面,鸟儿的正面照只是其中之一,就比如说,他在拍摄鸟群的时候,不会只是拍摄鸟群飞过,而是会在鸟群场景中,添加上自己的双脚,让观众代入感十足,仿佛成群的鸟儿从自己身上飞过。又或者是,将自己影子与鸟群的影子相结合,仿佛双方正在打招呼一样。
欣赏保罗·麦肯齐的摄影作品,让小绛联想到写作上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你要写云动,写雨声,写生生不息、摇曳人间的景与情。要写月下树影摇摇,远处雨雾腾腾,写玉门关难入,写野渡舟自横。”保罗·麦肯齐的摄影作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自学成才的摄影师,保罗·麦肯齐早已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学,他希望自己可以拍摄出让观众看到时,做出积极反应的美丽图像。
通过保罗·麦肯齐的摄影作品,我们不仅感受到美的多元性,也感受到野生动物充满个性与生机的一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独特的摄影作品吧,相信你也会喜欢上这些非常规的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