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小学的命运,终究会传导到中学和大学,最终传导给整个社会……
在福建泉州,这座沿海经济繁荣、人口超过八百万的城市,2024年前7个月已经有22所小学注销,预计全年将有50多所小学面临关闭的命运,大量校园呈现人走楼空的凄凉景象。
以鞋业闻名的晋江市,其186所小学在招生季结束后,仍有超过3300个学位空缺,无人问津。而这样的现象并不仅限于泉州,河南焦作、广东惠州等地也时有学校突然关闭的报道,更不用说那些默默无闻的偏远城镇了。
以往,学校关闭的浪潮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例如,从2013年至2022年间,辽宁关闭了超过2100所小学,吉林关闭了2600多所,黑龙江也关闭了1900多所,这些地区的小学关闭比例高达45%至60%,几乎被“腰斩”。
东北的昨天,会是中国很多地方的今天和明天。
如今,这股风潮已经蔓延至沿海发达地区,就连被誉为“魔都”的上海也难以幸免,2024年就有四个区的四所小学和十二个幼儿园宣布停办。
今年的开学季,多地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景象——“开学了,但学校却已不复存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许多学生和家长措手不及。
这股关停潮并非孤立事件,它实际上是从妇产科和幼儿园的关闭潮逐渐蔓延至小学的。
以山西朔州市的一所民办小学为例,该校在开学前几天突然宣布关门,既未向上级部门报备,也未提前通知家长,原因竟是近两年未能招到任何新生,导致学校运营难以为继。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当地教育局迅速行动,通过协调将受影响的学生妥善安排到了其他学校就读,以确保他们的教育不受影响。
朔州只是缩影,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山西人口从2011年开始下滑,到2023年减少了108.01万人,2021至2023就有411所幼儿园倒闭。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全国各地的小学关停潮才刚刚开始。
以台州临海市为例,仅在2023年8月这一个月内,就有五所学校被迫关闭。
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小学数量已减少至14.35万所,同比减少了5600所之多。
表面上看,这些学校关闭的原因可能是资金短缺、无法支付工资或租金等经济问题。但深入剖析后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数量的急剧减少。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近年来全国新生儿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以2023年为例,全国新生儿出生人口仅为902万,与2016年的1883万相比几乎减半。二是人口流动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向大城市和重点学区聚集,导致三四线小县城的学生数量大幅减少。
小学关停潮只是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之一。随着人口拐点的到来和出生人口的逐年减少,幼儿园和小学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关停潮挑战。
这不仅会影响与育儿相关的消费领域如孕产、疫苗、母婴用品等行业的销售额和就业机会减少;还会对整个社会的消费和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因为结婚和养孩子是社会最大的产业之一,它们带动了从孕产到大学教育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然而一旦生育率持续下滑这些领域的销售额和就业机会就会减少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和就业市场。
以2023年为例,全国范围内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的平均成本约为68万元。而全国0-18岁的人口数量为2.98亿人,这意味着与育儿相关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用68万乘以2.98亿,接近200万亿,而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总负债也正好是200万亿左右。
然而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这一市场的规模也将逐渐缩小。同时这也将导致与育儿相关的产业链如早教、儿科医疗、儿童服装等行业的销售额和就业机会减少。
此外,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教师的“铁饭碗”也将面临挑战。因为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很多学校将不得不关停或合并从而导致教师岗位的减少。
据预测到2035年全国小学教师过剩将达到150万人,初中教师过剩约37万人。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少子化和中小学关停潮的加剧,名校竞争将逐渐放缓,而学历贬值的现象也将日益凸显。
这意味着未来大多数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升学压力将比他们父母那一代轻松得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高枕无忧,因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毕业找工作的难度也将随之增加。
今年大约有1200万大学生毕业而很多人将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总的来说人口骤减,将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各行各业都将面临人口下降的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正视这一现实,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往期精彩内容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