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养鱼?巴马同合村:不仅可以,还很好卖

时事   2025-01-26 20:43   广西  


在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的群山之中,有一个美丽山村——同合村。这个村落坐落在海拔700多米的高山上,仿佛是城市喧嚣之外的一片净土,直抵心灵的深处。

河池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黄瑞萍 黄尚坤 摄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植被繁茂,古树众多,山峰大多在800米以上。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一群高山养殖的淡水鱼自然生长,因为味道纯正,肥而不腻,成为食客餐桌上的“长寿美食”。

同合村全貌。

作为巴马县内有名的“五弄片”里的5个村之一,同合村是一方没有河流的热土,耕地面积达1280亩,主要以旱地为主。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入实施,2022年,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该村重新修缮多年前停工的内龙水库项目,总投资50多万元,总面积11亩,为老百姓在云盘山上种下了一个“渔业梦”奠定了基础。

村里有了高山水库,平时除了满足灌溉需求,如何才能发挥它的经济效益?

2023年5月,村里召开会议,决定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质的水库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说干就干。该村随即在内龙水库投放淡水鱼鱼苗3万尾,试养高山淡水鱼。

活跃的鱼群。

在云盘山发展冷水鱼,有何优势?

“这里的水温低,水质条件好,养殖的冷水鱼肉质就很好。”巴马燕洞镇同合村生态渔业负责人沈正清介绍,同合村内龙水库的水源来自当地云盘山的泉水,年均水温15℃左右,冬天水温最低时只有1℃,更低的水温让冷水鱼类生长更加缓慢。

让鱼“上山”容易,但是要在高海拔上把鱼养得活、养得好,这需要窍门。

没有技术支持,该村就派人去多方学习,掌握防疫、检测等知识。养鱼的方式则是以生态养殖为主,喂养的鱼料都是当地草料和水果,如草鱼喂草,鲤鱼喂火龙果。这样既不破坏水质,又能让鱼长得好。

冬季捕捞。

2023年12月,同合村内龙水库开展第一次试捕。第一批鱼上市就广受市场青睐,短短5天时间就销售了5万元。

“同合淡水鱼,肉质饱满,口感细腻,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都能让你大饱口福!”同合村群众余昌利介绍,县内很多批发售卖活鱼的老板都慕名来同合买淡水鱼,如今,同合淡水鱼已成为多家摊位的“明星产品”。

打包好的淡水鱼。

尝到养鱼的甜头,该村于2024年3月再次补充3万尾鱼苗。目前饲养的鱼种有草鱼、鲤鱼、罗非鱼、叉尾鱼、花鲢等,各品种鱼类之间形成生态养殖链。

“我们村的集体经济鱼塘是村里面自营的,平时由村干部轮流管理,捕捞作业时就请村民一起帮忙,生态渔业不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也拉动了村民就业。”该村驻村工作队员罗琳说。

村民捕捞淡水鱼。黄展成 摄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喂养模式,让同合村的水库生态鱼产量逐年增加,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2024年12月底,同合村内龙水库再次进入捕捞期。听到同合淡水鱼上市的消息,当地批发市场老板、政府部门以及当地村民纷纷订购。

“天气冷,不好捞鱼,很多老板和群众都抢着要买鱼。我们目前正在想办法多捞点鱼出来。”1月24日,村民郑朝友跟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同合内龙水库已经收鱼3.5万公斤,产值2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收入。

有了冷水鱼产业,同合村产业振兴就有了新抓手。该村村支书沈正云很看好同合村冷水鱼产业发展,遇到资金难题时,村委会成员就一起出资垫付。他认为,冷水鱼产业是一项具有牵引性、带动性的产业,对同合村有着多重利好的效益。通过农旅融合、土地租赁以及入股分红,可以充分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民带来增收。同时,通过加强产业配套,还能提升和改善人居环境。

村民打包淡水鱼。

如今的同合村,不仅深挖优势农业资源,实施“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养殖小谷鸡、火龙果等系列特色产业“开花结果”,让群众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还结合联农带农机制,通过优先招聘困难家庭人员就业务工,让12名脱贫户群众搭上“冷水鱼”产业发展的“顺风车”。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同合样板,为那些坐落在巴马有着同样海拔高度且富含冷水资源的地区提供借鉴。”沈正清笑着说,在世界长寿之乡,不仅有良好的水资源,更有好吃的巴马云盘山淡水鱼。

村民收获淡水鱼。

2024年巴马农业产业发展亮点纷呈、百花齐放。山油茶、生猪(香猪)、长寿杂粮杂豆等该县特色主导产业稳步快速发展,惠及广大农民,促进增产增收。

巴马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巴马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兼)罗斌辉表示,燕洞镇同合村“两委”利用本村水库长期储水条件,大胆创新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路径,成功探索出一条大石山区发展水产产业的成功事例,既带动了本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参与,获得水产产业养殖技术内生动力,又使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是一项创新与增收共赢的本地特色产业,对该县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该县将持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村委一线加强调研,结合村级农业产业“基础优势”条件,与村“两委”共同研究,以市场为导向,探索符合本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使更多农户参与到本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丨河池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剑 通讯员 张宇薇
编辑丨韦凌燕
校对丨韦丽春
值班主任丨唐坤
值班编委丨王仟恒
河池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河池融媒
河池市官方权威新闻资讯发布平台。投稿邮箱:2757396115@qq.com;hcrbnews@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