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讲好松溪故事,松溪讲习班将通过深入挖掘、广泛传播,宣传党史知识,弘扬地域文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松溪的“生产习俗”。
松溪制茶历史悠久,是中国白茶四大原产地之一。长期以来,松溪当地人就晒青草药一样,运用晒干或自然晾干的方式,制作九龙大白茶用于驱暑、退热、降火、治疗麻疹等。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松溪当地叫白仔。白茶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形满披白毫,色泽银白灰绿,芽叶相连成朵状。根据《南平茶志》等相关史志记载,白茶制作工艺传承久远,首创于清朝乾隆年间(1772年-1782年)的建阳章墩,随后传入毗邻的松溪郑墩、花桥等地。《松溪县志》记载:清末福州对外出口开禁后,松溪茶叶曾兴旺一时。光绪十八年(1892年),全县茶叶产量为4700担,主要生产绿茶(俗称松萝)、红茶(俗称乌丹)和白茶(俗称白仔)。《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记载:“从各县的白茶产量看,建阳产量最多,约占总产量的56%,其中小白占绝大部分,水仙白亦全部为建阳所产,大白也有少量生产。其次为松溪县,约占18%,主要为大白,小白居少数”。
九龙大白茶最大优点在于滋味甜爽、毫香高。制九龙大白茶要选取肥壮单芽或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以复试萎凋,将鲜叶均匀薄摊于细孔筛面上,弱光均匀照射1-2小时。待叶面适度失水,散发出花香后,将鲜叶移至阴凉通风干燥处,晾至六至七成干后并筛。近九成干时,收集成堆,开始“养茶”,经过发酵醇化滋味和香气。整个制作过程,历时60个多小时。
百年来,九龙大白茶制作技艺传承几经断续,濒于失传。近年来,松溪县积极开展九龙大白茶制作技艺保护与开发,将其列入松溪县非遗保护名录。同时大力推广九龙大白茶品牌,完成九龙大白茶制作技艺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2019年,松溪县获评“中国九龙大白茶之乡”。
来 源:史志松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