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溪县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溪东乡,有一所看似不起眼的卫生院。负责人罗达华曾是一位深受当地群众认可的乡村医生,在他的倡导下,这个边远的乡镇卫生院经过一系列改革,成为溪东乡及附近乡镇居民们的健康守护站。
特色服务 偏远乡镇看病不再难
溪东乡距离县城40多公里,更有许多村庄远在高山之上,群众到县城看病就医极为不便。如何解决群众需求?依托全民健康网格化“4+N”家庭医生签约的工作开展,卫生院在罗达华的倡导下推出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特色服务,进一步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问题。
春节是回家团圆的日子,返乡人流大,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交叉感染会增多。罗达华希望院里能够确保药品供应,于是送走了上午的最后一位病人后,便准备前往药房查看药品补充的情况。同药房负责人清点了常见药物储备后,他才放下心,又转头收拾医药箱,前往病人家中做定期上门随诊。
这是一位高位截瘫患者,需定期更换导尿管并对气管插管杀毒。罗达华一边仔细测量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一边关切地询问患者近期的生活状况。一切指标良好,几分钟后罗达华结束了此次看诊和护理。
然而,在两年前这位患者的每次就诊都是大工程。家里四五个人将他连人带病床搬上小货车运转到医院,就诊后再搬运回家。这不仅给病人的身体带来极大的负担,也给家属带来极大的生活压力。如今,得益于卫生院开展的病人“点单”机制,只需一个电话,院里的医生就会上门完成就诊。患者无需转诊和长期住院,大大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
除了“点单机制”,卫生院还开展了流动药房服务。针对有些较偏远村、乡村医生年纪大,甚至是空白村的情况,组织公共卫生家庭医生团队将医院的电脑、药房等设备运往村里,并在看诊后进行现场电子医保结算。此外,县医院专家每周定期坐诊,卫生院提前把患者预约好,让患者可以在基层就医;同时与县医院检验科达成共识,县医院检验科每周一三五定期到卫生院帮扶开展临床检验工作传帮带,在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同步县医院检验科的所有检查项目,由卫生院医生就地采集患者的检验样本后,统一派人送往县医院检验。
“通过这些特色服务,让患者在基层就医,不仅治疗费用较低,且无需患者家属陪同,这便省了来回的车费和误工费,极大减轻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罗达华表示,自己曾是乡村医生,常年在基层也最知道基层群众需要什么,因此也希望能帮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救死扶伤 真心换来群众口碑
罗达华的父亲是溪东乡周墩村的村医生,耳濡目染中救死扶伤的信念在他心中扎根。中考最初报考的是广告装潢设计,罗达华最终选择到卫校就读,毕业后在家中诊所继续学习实践,也成为一名乡村医生。“那个时候半夜三更接了个电话就要出诊,山高路远,有时候真是难到想哭。”回想当初,罗达华唏嘘不已。
溪东乡海拔最高的村是竹洋自然村,中间有十几公里的山路。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漫天飘雪,罗达华又在午夜接到患者的求救电话,他二话不说骑车前往。然而沾上雪水的黄泥路又湿又滑,一个不小心他摔飞了出去,携带的药品也全部打翻了,然而年轻的乡村医生擦去泪水和雪水后,坚持着完成了看诊。
还记得有一年,有位70多岁脑出血的患者到县医院就诊CT诊断颅内5处出血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患者家属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放弃治疗,转诊回溪东时已时日不多,患者家属不愿放弃辗转找到了罗达华。罗达华一番沟通,最终决定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由他去患者家里进行治疗。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不仅需要营养支持,还要复位,要防止出血,并且要做到甘露醇q8h,即每8小时一次,且不间断。“那时候我年轻有力气啊,吃喝拉撒到16天都在他家里,寸步不离。终于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且预后良好。”强大的成就感充斥他的内心,或许也正是这次的经历让他在今后的每一次诊疗中总会激励自己再试一试,再想想办法,为患者带去更多的希望。
因地势偏僻,条件艰苦,溪东乡卫生院医技人员招聘困难。松溪县卫生局决定从优秀的乡村医生中选聘人员充实到卫生院,罗达华凭借着扎实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良好的群众口碑,被乡卫生院聘为医生。罗华达珍惜此次机会,此后更是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医术水平,卫生院里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人才在他的努力下,溪东乡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乡村医生是公益性岗位,如今因为工作强度大、薪资报酬低等各方面原因,在册的乡村医生已经越来越少。未来我们也希望出台更多的政策,让更多像罗医生这样的乡村医生有发展的舞台。”松溪县卫健局工作人员陆启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