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信息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根据全国模范法院和全国模范法官评选表彰工作安排,为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1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示了全国模范法院和全国模范法官拟表彰对象。
记者关注到,江苏共有两家基层法院、4人入选,分别是:
陈文军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孝陵卫人民法庭庭长
徐刘根 东台市人民法院三仓人民法庭庭长
边晓斌(回族)仪征市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
何芬(女)泰州市高港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
睢宁县人民法院
公示期为2024年11月12日至11月16日。
新闻多一点
徐刘根,男,196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8月参加法院工作,现任东台市人民法院三仓人民法庭庭长、一级法官。他扎根基层33年,把对党无限忠诚转化为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执着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评全国法院先进个人、江苏最美法治人物、江苏最美法官……近期被推荐表彰“全国模范法官”。
徐刘根:百姓身边的“泥腿法官”
一颗初心不言悔
翻开徐刘根的工作简历,非常简单。33年,他仅待过3个法庭:新街法庭、唐洋法庭、三仓法庭。每个法庭都距离城市50公里左右。
33年如一日,他把法庭当成家,把工作融入生活,尽管曾有多次机会调到院机关,但他依然选择坚守乡村一线。经年累月,他接触最多的是农民,了解最深的是农民,牵挂最切的还是农民,乡亲们给他取名“泥腿法官”。
早在徐刘根读高中时,因为接触了亲戚的一件案件,便萌发了要学习法律、主持公平正义的梦想。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果断填报了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大学期间,徐刘根经常收到家乡亲友咨询法律问题的信件,他发现,农村原来这么缺乏法律,这么需要法律,“扎根乡村、回报乡里”的种子就这样埋入了心里。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自1998年担任助理审判员以来,徐刘根办理案件4000余件。在一次次法槌起落间,初心日久弥坚。
一捧真心不图报
与辖区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就是徐刘根的头等大事。针对基层法庭家事矛盾纠纷较多的特点,徐刘根创新家事审判“五勤五治”工作法,坚持“一次有效解决纠纷”,被当事群众评价“他这样的人一万个当中都难找”。“三色”引领·法治“满仓”工作品牌获评全省法院优秀。
针对三仓法庭辖区农业资源丰富的特点,徐刘根组织搭建涉农绿色通道,对农产品产购销中产生的纠纷快立、快审、快执。积极奔赴瓜田大棚、走进渔港码头,与党委政府、西瓜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针对三仓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徐刘根牵头与中国工农红军三仓小学联合创设“红娃法庭”,开展“沉浸式”普法,挑选校园侵权等法治教育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了解案件审理程序,切身感受法律威严。相关工作经验获最高院推介,获评盐城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网络普法优秀案例。
一片冰心不染尘
淡泊名利,是徐刘根身上最纯粹的品质。2017年10月,唐洋、三仓两个人民法庭合署办公,他主动将庭长的位子让给了年轻同志。后来因工作需要,东台法院党组让他重新担任法庭庭长,他服从安排,再次挑起重担。
心有净土,方能纤尘不染。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徐刘根始终将廉洁自律融入日常、刻入灵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他坚持“四不”原则,不拿当事人一分钱,不吃当事人一顿饭,不沾单位一分钱好处,不在家里谈公事。当地百姓称他为“小包公”。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刚办案那些年,常有亲朋好友上门打招呼,徐刘根干脆在家门口放上一条长板凳。每次有人来家里,他就用板凳挡在门口先问清楚。从那以后,“一张板凳”的故事传遍了街坊邻居。徐刘根不仅用实际行动维护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更收获了沉甸甸的民心。
这就是徐刘根,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像大树扎根土地一样,百姓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百姓。他将跋涉的步伐、守望的身影、拼搏的年华都献给了司法事业,用一颗初心、一捧真心、一片冰心,让公平正义在乡土大地上开花结果!
供稿:政治部 编辑:夏卫萍 审核:夏裕峰
◆转载来源:东台生活时空综合自中国江苏网、东台法院,转载请注明出处。
◆申明:本公众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谢谢!
◆投稿信箱:jsdtsb@163.com
◆微信公众号:东台生活时空(微信号cyh_jsdt)
东台生活时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