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总理宋赛访问上海走访中国商飞、黄金交易协会、中共一大会址...

文摘   2024-11-13 18:07   广西  


         老挝国家电台消息,2024年11月10日,老挝总理宋赛·西潘敦携夫人一行对中国上海进行工作访问,上海市委书记、省长孔正会见。

         值此之际,上海市委书记、市长孔正同志对宋赛·西潘敦总理偕夫人及老挝代表团此次来沪访问表示热烈欢迎。

        同时,双方对老中、中老两国的友好关系、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及老中、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合作关系表示高度赞赏。人民民主共和国与上海的关系不断加强,双方高层互访和会晤定期进行并增多。

        值此之际,双方还就今后继续加强两国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与上海市的合作,特别是推动双方有潜力的合作进行了探讨和交换意见。利用老中铁路和万象—上海—万象通航空线发展,促进经济合作、贸易、投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往来。其他的。

        在此,双方乐意支持和鼓励上海万峰公司塔銮湖开发项目的运营,日益为老中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此外,双方还相互介绍了各自国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总理宋赛·西潘敦同志在对上海进行工作访问之际,还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上海城市规划博物馆、黄金交易协会和中国商飞飞机制造公司。


【老挝总理宋赛一行参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2024年11月10日,老挝总理宋赛一行参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中国驻老挝大使方虹,市外办副主任马颖慧等出席相关活动。

        在近一小时的行程中,宋赛总理全面了解了上海的城市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在“人文之城”展厅,通过模型和多媒体演绎,宋赛总理直观感受到了上海深厚的人文底蕴。他赞叹这座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能够保留并弘扬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精髓。上海的人文精神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魅力所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创新之城”展厅,宋赛总理对上海在国际枢纽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布局和成效表示赞同。随着中老铁路、“中老班列-g60号”开通,上海与老挝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今年是中国老挝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也是落实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新版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中老两国将以上海等城市的合作为桥梁,深化经贸往来,促进文化交融,共同书写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

        参观结束后,宋赛总理在留言本上写下了对上海的祝福及对未来的期待。本次参观正值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宋赛总理祝贺第七届进博会成功举办,希望未来深化与上海的合作,在金融、财经、城市建设、历史建筑保护等领域深化交流,促进经贸往来和企业合作。

(供稿: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老挝华人圈
扫码联系群主
转入老乡群
老挝特产啤酒咖啡茶叶
扫码咨询


上海与老挝的故事:上海这些人去老挝当志愿者,种西瓜、拔火罐、做手术,还当上了不领薪水的国家队教练

2002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首次向海外派遣志愿者,沈晓红等五人从1000多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于当年5月奔赴老挝。

那时,沈晓红刚参加工作不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医师。初到老挝,热浪袭来,在机场迎接他们的,是热情的笑脸、黄白色小花环和一声声“sebaidee”(你好),让沈晓红感受到了和谐和友善。

2015年12月2日,老挝在塔銮广场举行盛大的烟火表演,庆祝建国40周年。(新华社发 刘艾伦摄)

自古以来,神奇的柯拉山、奔流不息的澜沧江-湄公河见证了中国、老挝两国的友谊。如《中老联合声明》所书,中老山水相连,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2002年起,上海团市委先后派遣11批共119位志愿者赴老挝,岗位遍及医院、学校、机关、广播电台等。除了教授中英文课程、计算机课程,参与大小外科手术、门急诊等,他们还帮助老挝的乒乓球队、篮球队、散打队等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作为民间使者,志愿者们从一碗白米粥开始,慢慢习惯了以手代筷,从容吃下蘸着臭鱼酱的“达玛轰”。在崎岖山路中赶路,在蚊虫叮咬中工作,在烈日或暴雨中冲回宿舍……他们黑了、瘦了,心也跟老挝贴得更近了。

用真情“种”出希望

老挝与中国“山水相连、毗邻而居”,但高温缺水、交通不便、蚊虫遍布、语言不通等生活困难也客观存在。

要尽快融入,首先要克服语言关。刚开始查房和坐诊时,沈晓红只能用英语交流,或靠当地医生做“二传手”。她每周给当地护士上两次英语课,相互学习语言,随时做笔记,还专门去早市买了学老挝语的书籍,慢慢地,她也能直接用老挝语问诊交流,获得患者的一手资料。 

老挝天气炎热,很多居民有拔火罐和针灸的需求,沈晓红参与联合医疗队去边缘小村巡诊时,总是很受欢迎。每次知道医疗队来,村民们都早早排队等着。村里的诊室条件简陋,都是临时用桌子搭的。沈晓红说:“房子很矮小,我们只能跪着给他们做治疗,一天下来,膝盖都是乌青的。”但每当治疗结束,患者双手合十,深深鞠躬,说一句“考颇教莱莱”(非常感谢),她的心被瞬间融化。当地朋友给沈晓红起了老挝名字“dorhard”,意思是“爱之花”。

沈晓红(右二)与老挝医护人员合影

在老挝,人们的主食是糯米饭,喜食酸辣、虾酱、臭鱼酱等重口味。其他志愿者还在讨论饮食的改变时,姚明军的眼光却投向了田埂里的庄稼,作为金山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副科长、高级农艺师,他对粮食再熟悉不过。2003年到老挝做志愿,他也是发挥所长,进行以西瓜栽培为主的农业技术指导及交流。

每天一大早,姚明军要从万象市区去郊区的青年培训中心工作。他搭乘的公交车大多都很老旧,总是哐当直响,有时挡风玻璃上还贴着挡窟窿裂缝的胶带。一路上,他总在留心观察着路旁的农田。 

万象虽然是老挝的首都,但当时其与周边地区的二、三产业都不发达,农业占相当大的比重。这里日间蒸发量很大,浇水是个难题。姚明军说:“因为没有统一的排灌系统,靠河的地能直接浇,水稻长得比较好,离河太远的地就只能荒着,等雨季来了再种,是真正的‘靠天吃饭’。”

受种制、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影响,这里的西瓜虽然个头很大,但是品质较差,皮厚肉粗,放很久都不会坏。“我每天坐公交车经过,看到他们在路边卖摘下来三四个月的西瓜。”

老挝的许多西瓜种植户很分散,有的远离公路二三十公里,需要骑摩托车进出。每到一处,姚明军都会把从上海带去的一些西瓜种子,比如上海早蜜、改良8424等送给当地的一些种植户试种,给他们讲解,优质品种会提升产量和品质,并教授授粉、疏花疏果等技术。

2019年2月28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北部的金花村,村民们在屋前择菜。(新华社记者 章建华 摄)

在青年培训中心,姚明军还进行了西瓜栽培试验,种的是他带来的薄皮品种。4名老挝青年从整地、育苗、管理到收获,一直都跟着他学习栽培技术,他们用心地每天观察记录长势。

没想到,有些西瓜长到乒乓球大小时,突然不长了。这可急坏了大家,仔细查看后,姚明军发现,原来是黄守瓜幼虫在瓜里产卵了,老挝很难买到农药,他只得用权宜之计,把塑料袋套在瓜上,隔离虫害。

经过悉心培育下,成熟的西瓜肉质细嫩,甜度很高,很受欢迎。姚明军说:“中国西瓜第一次在老挝种植,品质表现不错。老挝人民不仅认识并认同了中国的西瓜品种,栽培时多了一些选择,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友谊。” 

用专业护航生命

在老挝武警总医院,有一本特殊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许多中老双语常用词汇:头痛、发烧、头晕、病史、吃饭……还用老挝语的字母标注了发音。这本“交流日记”,是十多年来中国志愿者留下的珍贵礼物。

志愿者江潮胤也在上面留下了骨折、活动、手术等词。他是上海六院医务处副主任、海口医院业务副院长。2016年,中老建交55周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老挝项目在停摆8年后重新启动。当时项目组迟迟没有征集到外科医生,江潮胤主动报名,作为上海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前往老挝国家武警总医院担任外科医生。

作为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之一,老挝的各项条件都非常恶劣艰苦,气候炎热,热带病肆虐,曾有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感染恶性疟疾。2016年初,老挝还爆发过寨卡病毒。此次重启,充满了未知。

接种过疫苗,做好了心理建设,江潮胤到了当地发现各方面保障都很好,生活上几乎没有后顾之忧,但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可不少。“我所服务的医院,手术室里一共只有10件手术服,第11个医护人员参与,就面临没有手术衣可穿的尴尬。而且如果有急诊病人,也不可能同时开两台手术。”

2007年2月23日,中国赴老挝志愿者春节坚守工作岗位。(新华社记者 沈敏摄)

初到万象,江潮胤受邀旁观了一场肾结石手术。预计2小时的手术,由于设备原因,进行了4个小时,还没有从肾包膜里掏出结石,他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疲惫和焦虑。“这是很老的手术方法,在国内,结石手术已经普遍使用肾镜取石、震波碎石这样的微创方式了,风险和创伤都会降低很多。” 

还有许多在国内很平常的治疗,在这里因为器材、资金等等原因只得放弃。

江潮胤遇到过一个17岁的老挝孩子,患慢性肾炎,半年就转为肾衰竭,本来一周进行两次血透可以延长孩子的生命,但每次200元的费用家里无法承担。在治疗一个月后,孩子主动拒绝继续血透,不久就离开人世了。

当地路况较差,酒驾盛行,车祸送医的情况也有不少。对于车祸骨折伤员,医院通常会清创消毒、包扎固定,几乎不用钢板和螺钉,也很少进行功能修复手术,因伤致残者很多。一天深夜,一位中国同胞遭遇车祸,江潮胤赶赴医院参与救治,伤者全身多发性骨折,还有颅脑外伤,但当地不具备医疗条件,只能等情况稳定后转院。 

医疗器械是当务之急。江潮胤主动联系市六医院申请一批手术服等援助物资,经过专项募集,老挝国家武警总医院获赠价值近350万元人民币的全套骨科手术器械和便携式X光透视机等。

利用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江潮胤开展了十几台大型的骨科手术,并在手术中向当地医生讲解各类注意事项。“物资与技术结合,才是真正‘授之以渔’。救治病人不分场合和环境,白求恩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直到回国后,瓦特纳等当地青年医生还会在微信上与江潮胤沟通骨科手术细节,包括电钻的用法,钢板用什么螺丝刀等。

2016年7月,志愿者们积极投身在万象召开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会务工作

在志愿服务期间,江潮胤等志愿者还参与了第49届东南亚国家联盟外长会议、2016年度东盟首脑峰会的保障服务工作。他现在还记得:“会后,王毅外长在与志愿者们合影时指出,志愿者是我国一张最闪亮的名片。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激励,很高兴看到祖国日益强大,看到我们和老挝的友谊不断延伸。”

用激情灌溉青春

对孙伟来说,老挝的志愿之行像一场“奇幻之旅”。

2017年4月18日,这位上海体育学院的篮球教师登上了前往老挝的航班,在志愿服务期间,成了老挝国家男篮主教练。短短数月,他率领老挝国家队首次挺进东盟男篮前八,取得了东盟运动会的第一场胜利,国际篮协排名也随之上升。

“出发前,我以为自己会去工会服务,后来很幸运,有机会在篮球这个‘老本行’里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抵达老挝后,篮协很快就看中了拥有专业篮球运动员和教练经验的他。

孙伟为老挝篮球队员讲解战术

虽然篮球在老挝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足球,但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老挝并没有职业联赛,自然也没有职业篮球运动员一说。

老挝国家队的队员们有各种身份,学生、大学老师、警察、公务员等等,只能在下班之后集训。训练场地也不固定,老挝国家队甚至找不到一块室内地板场地的训练场,训练都是租用户外大棚下的水泥地。

“这样简陋的训练条件,不用说与中国的职业篮球队相比,就是与许多学校篮球队比,都有差距。但球员们对篮球那份纯粹的热爱,真的让我很感动。”球队中,只有一人会讲简单的中文,这个队员一直称呼孙伟为“大哥”,其他队员也都学会了这句中文,大家见到他,都叫“大哥”。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叫“coach孙(孙教练)”。

2007年2月22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五,中国赴老挝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徐莹(左)在万象给当地警察上英语课。(新华社记者 沈敏摄)

执教一支国家级队伍压力巨大。这是他在此前教练员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经历,早已超出了志愿服务工作的范畴。没有专业的力量健身房,他只能用中国三四十年前的传统方式,通过人背人、下蹲运动等训练力量。 

“虽然我的英语不是很好,但我把常用的专业词汇都背下来了,加上肢体语言,队员们还是能明白训练意图的。”球场上,谁是主要进攻手,谁的三分球准,谁又能突破又能快攻,孙伟全部了然于胸。为了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他根据不同球员的特点,每天制定训练计划到深夜,在训练场上一点点为队员们抠动作细节,还将先进战术和科学方法引入训练,转变了队员打球的方式。

东南亚运动会前夕,孙伟制定了“魔鬼训练”计划,队员们也铆足了劲儿。这次比赛是老挝男篮时隔20年首次重返东南亚运动会篮球赛场,意义重大。

2017年 8月19日,第29届东南亚运动会在吉隆坡开幕。(新华社/法新

前一两场比赛,大家状态不好,比赛期间,还有一名主力队员在对抗后膝盖软组织受伤肿胀,如果不及时处理,他将缺席剩下的比赛,对整支队伍影响。但老挝国家队随队医疗条件很有限,孙伟便在赛后帮他在患处按摩了整整一个多小时,球员的伤才有缓解,第二天的比赛他又重新回到赛场上。

吉隆坡马坝体育馆,老挝对阵缅甸的那场比赛,“缅甸上来就实行全场紧逼,这个战术我们已经了解得非常透彻了,进行过有针对性的部署,这一场队员们表现得也都很出色。”78比60!胜利的那一刻,全场欢呼。孙伟带这支队伍创造了历史。有朋友好奇地问他:“率队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待遇也会提高吧?”每当这时,他都笑说:“我是志愿者,不取分文薪水。”放眼世界职业篮坛,不领工资的国家队主帅很罕见。不仅不领工资,孙伟还经常自掏腰包购买全新的训练用球,并带队员改善伙食。 

在一起训练、比赛时间长了,大家的感情早已非常深厚。老挝男篮国家队队长沙伦赛曾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孙教练像我们的大哥一样,我们都很喜欢他。”临别时,为表示对他工作的认可,老挝篮协将老挝国家队1号球衣赠送给孙伟。

孙伟与老挝篮协的领导、教练以及国家队队员们都互留了微信,即使回到上海,他们联系依旧密切。有的球员带家人来上海,孙伟带他们品尝中国美食,在老挝的传统节日里,他也总能收到远方的问候。

中老铁路通车的新闻一出,孙伟的手机响个不停,不断地有老挝友人给他发来信息,他也很兴奋。“说来也巧,2017年我在琅勃拉邦,还去中老铁路的建设工地上,和一群爱打篮球的中国工人打过球,如今真的通车了。作为一名曾在老挝奉献过的青年志愿者,见证了中老友谊的深化,与有荣焉。”

 用行动擦亮名片

在老挝,中国印记“触手可及”:中国电建水电十局承建的南累克水电站,被印在老挝的纸币上;由云南建投集团投资开发的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将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中老铁路的完工,更是为“陆锁国”打通了钢铁通道。

老挝的变化离不开一衣带水的中国。作为民间的交流使者,一代代志愿者,也见证了老挝的发展。 

2019年3月15日,学生们在老挝万象中老农冰村小学的教室里学习。(新华社发 杜大鹏摄)

2019年3月26日,在老挝万象中老农冰村小学,志愿者姚昌华给五年级的学生上汉语课。( 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19年前,沈晓红去老挝时,很多地方还在用蜡烛照明;5年前,江潮胤去老挝时,很多农村还没有通电。如今,老挝已经搭建起了通信网络,虽然只有首都万象有4G网络,其他地区还是2G、3G网络。

志愿者信磊在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工作,志愿服务期间,他在老挝团中央IT部负责IT运维和IT知识教学,对当地的信息技术发展情况有所了解。

有一次,团中央的网络突然中断,反复排查后发现,是远处某个网络节点受到雷击起火,导致整片区域网络中断。“这次中断持续了3天,这在国内,几个小时就可能通过更改路由或者网络备线解决。在老挝,每个月都会发生几次网络中断,要么是火灾烧毁网络设备,要么是车辆经过交叉口架空线下方时挂断了线缆。

信磊教授老挝同事IT知识

部门同事告诉信磊,当地最好的工作是在老挝啤酒厂做工人,能拿到相对较高的工资,上大学学习信息技术对他们而言是很“奢侈”的。“现在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当地已经开始有了电商的雏形。我的老挝的同事很希望能通过中国的技术援助,发展老挝国内的信息产业。” 

信磊说,同事们对中国都充满向往,也想学中文。他便将IT技术与中文做结合,通过视频、ppt等形式教给大家,让同事们在了解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知晓中国文化。半年来,他累计授课70多次,还在课堂上讲解了国际信息行业内热门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同事萨达平日里学习IT和中文是最认真的,他一直想来中国上大学,学习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信磊也积极帮助他申请奖学金,两人约定要在上海相见。

最近,《坐着火车去老挝》这首歌很火。“中老铁路,你来我往,一起奔向美好明天;坐上火车,来来往往,中老友谊地久天长。”旋律很入耳,主唱亚历山大·本苏艾是老挝著名歌手,也是志愿者王韬的小提琴学生。


        

老挝旅游票务地接 

中国-老挝 东南亚 机票预定

老挝商务签证 工作证 暂住证

多次往返 酒店 旅游 租车 翻译

 扫码联络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老挝资讯情报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老挝资讯情报视频号

老挝资讯情报
老挝事儿君告诉你,老挝本地的时政、经济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