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霞和助手利用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和产妇沟通。张庆萍 摄
“你要坚持下床活动,正常饮食,适当增加营养……”昨天傍晚5点半,扬州市中医院妇产科病房,该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胡红霞在助手刘羽香乔协助下,通过手机翻译软件,叮嘱38床27岁的老挝女子YangTong。
10个小时前,医护人员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指导和帮助YangTong顺利分娩,产下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宝宝。
老挝女子扬州待产 医生不厌其烦多次沟通
胡红霞告诉记者,YangTong随丈夫徐先生远嫁至扬州,住在汊河街道辖区。去年,YangTong怀孕了,直到第23周才第一次到医院做孕检。“她做完B超检查就离开了,没有建卡。”胡红霞说,准妈妈建体检卡进行检查才能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高危因素。她很着急,给徐先生打电话,让YangTong完善各项检查。
“产妇只会说老挝语,刚开始沟通时特别难。”胡红霞就一次次地联系徐先生。可徐先生表示,妻子不愿去医院做检查。
“不做检查就会有潜在的危险,既然在我们医院看了,我们就有责任去管她。”胡红霞不愿放弃,隔三岔五给徐先生打电话。终于把他们说动了,YangTong不仅建了卡,还在丈夫的陪伴下按时到医院进行孕检。
胡红霞很高兴,特地让助手下载了手机翻译软件进行沟通,还在每次检查之后,再三叮嘱徐先生要注意YangTong身体状况。
产妇深夜临产语言不通 医护人员用手机翻译助其生产
前天夜里12点左右,YangTong突然出现阵痛,丈夫立刻送她赶往中医院。虽然已是深夜,产房里的医护人员已做好了万全准备。YangTong很快被送到产床上,此时的她大汗淋漓,痛苦万分。
“之前下的手机翻译软件此时又派上大用场了。”妇产科主管护师、助产师刘忠苗介绍,刘羽香乔专门负责指导YangTong如何用力,鼓励安慰她的话语用手机软件一条条在手机上翻译出来给她看。“尽量延长向下用力的时间”“加油,孩子就快出来了”……
经过医护人员的一夜奋战,早上7点左右,产房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YangTong顺产产下一名3050克重的健康男婴,母子平安。
昨天下午,记者随胡红霞前往病房探望。“这是YangTong的头胎,她还不太会照顾小宝宝。”胡红霞依然是通过手机翻译软件,在助手协助下,把产后注意事项一一告知YangTong。而此时,初生的小宝宝安静地躺在母亲的臂弯里吮吸着母乳。YangTong看着手机翻译软件上的叮嘱,轻轻地点着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记者调查:老挝新娘在中国的生活实录!“找本地姑娘彩礼太高了,娶个老挝媳妇过日子也很好。”一名中年村民表示
阿铜的结婚照摆在卧室,如今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
小妹刚刚生下孩子,如今她在家里照顾孩子
老挝新娘们用微信相互联系
阿梦说着很不错的中文,完全融入了当地生活
中安在线讯 据市场星报报道,近两年,随着农村男青年婚恋压力增大,继越南新娘之后,老挝新娘也悄然走进人们的视野。她们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不远千里来到异国他乡,嫁入中国寻常人家。
“外籍新娘”究竟有没有传说中那样美好?跨国婚姻带来的是幸福还是烦恼?
日前,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奔赴铜陵、安庆等地,实地走访了多位老挝新娘,看看她们的生活现状,听听她们难以言说的心声。
阿铜(24岁,来自老挝万象通芒):中国很好老公人也很好
今年36岁的吴克富是铜陵县钟鸣镇新联村青年,相貌堂堂,家庭条件也不错。
前几年,尽管他也相亲了一些当地姑娘,但总是谈不到一块,婚事一直没有着落。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的爱情和婚姻,最终竟然在异国他乡“修成正果”。
3月29日,记者在当地派出所民警的指引下,赶到新联村吴克富家中采访。刚到门口,远远地隔着铁门,一个瘦小的女子,满面笑容地迎了出来,“欢迎,欢迎”。
“她就是吴克富的老婆,在这里生活三年了,中国话基本都能听得懂,也会说一些中文。”一旁的民警刘文武告诉记者,这个老挝新娘名叫朗通多帕尼,三年前与吴克富结婚,生了一个儿子,今年三岁了。
“我们都叫她阿铜,人性格好,也勤快。”见记者前来采访,隔壁邻居很多年长的村民都聚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主动向记者介绍起吴家的老挝媳妇。
“他们跟其他的不太一样,属于自由恋爱,家里没花多少钱,也就两三万吧。”采访当天,由于吴克富不在家,介绍情况的多是他的舅舅。
2011年,吴克富跟随当地的务工班子,到老挝通芒地区的一处钾矿山上工作,认识了同样在矿山工作的朗通多帕尼,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但是娇小爱笑的老挝姑娘,让吴克富心动了。
朗通多帕尼出生于1993年,家里除了父母外,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10多岁就在矿山工作,主要在矿上操作信号,一个月挣800元人民币。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走在了一起。2014年9月,两人领取了结婚证。
对于在中国农村的生活,阿铜适应得很快,这让吴克富的母亲很是满意,“洗衣,拖地,有时候也烧菜,都做得很好”。
“为什么愿意嫁到中国来?想家吗?”采访中,记者试着与阿铜对话。
“中国很好,什么都好,阿富人也很好。”阿铜浅浅地笑着,“想家了,我就打电话,挺好的。”
阿梦(24岁,来自老挝万象郊区):农活一学就会,买衣服还会砍价
太湖县天华镇地处大别山区腹地,沿着盘旋起伏的山路行驶一个半小时,记者一行赶到目的地涧水村,这里近两年也陆续迎来了几位老挝新娘。
阿梦来自老挝万象郊区,一年前,嫁给了当地村民汪佐成。短短的时间,她收获的都是当地村民的称赞:“聪明、勤快。”
“什么东西,都是一学就会。”一位邻居大姐告诉记者,“洗衣做饭,摘茶叶,甚至织鞋子,骑摩托车,都是一教都会。”
说话间,阿梦已经给客人们泡好了茶,笑吟吟地招呼大家,“你们坐啊,坐下来说话”。
几年前,汪佐成曾经在老挝搞过装修,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有所了解。去年,他在中间人的介绍下,赶赴万象,将阿梦娶回了太湖。
“给女方的彩礼,两边介绍人的介绍费,加上来往开销,前后花了七八万。”汪佐成认为结婚花点钱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双方能好好相处。显然,通过一年多的共同生活,阿梦的表现让他很满意,“学汉语学得也很快,有时候到镇上去买衣服,她还会跟人家讨价还价”。
“我们就希望你能早点生个宝宝,这样就真正安下心来了。”听着家中长辈的叮嘱,阿梦不好意思地笑了。
同在涧水村的占焱齐,去年腊月,跟随汪佐成的步伐,将老挝姑娘小妹娶回了家。22岁的小妹来自老挝占巴塞省,家中有四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排行最小,家里人都是喊她“小妹”。嫁到太湖以后,这个称呼也就一直沿用下来。
今年30岁的占焱齐,戴副眼镜,白白净净的,多年来一直在杭州做水电工。依照往年,他早已出门打工,由于年后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上女儿刚刚出生一个月,妻子也需要照顾,他就推迟了出门的步伐。
“过两天就准备去杭州,小孩就交给父母和小妹带。虽然有些牵挂,但是总是要出去挣钱的。”占焱齐乐观地表示,“小妹性格还好,家务活都会做,我也比较放心。”
谈话间,一旁的小妹安静地听着,自顾自忙着照顾摇篮中的宝宝入睡。
阿珍(23岁,来自老挝通芒):想家时,就与老挝姐妹微信聊天
与阿铜相比,嫁入铜陵不久的老挝姑娘阿珍,对于新家和新生活,显得仍有几分生涩和茫然。
阿珍今年23岁,高挑的身材,清秀的面容,让她看上去与当地的姑娘相差无几。见有人来访,阿珍在家人的招呼下走进了客厅,但是很少说话。她之所以成为铜陵媳妇,更多是跟随表姐阿萍的脚步。
同样来自老挝的阿萍,嫁到钟鸣镇已经五年,较好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文不仅能听懂而且说得也不错,常常担任翻译。在她的说合下,阿珍最终也迈出国门,嫁给了钟鸣镇金龙村小伙文涛。今年初,两人领取了结婚证。
文涛今年22岁,还小阿珍一岁,虽然年龄相仿,但是语言不通是摆在两人面前的首要难题。文涛的工作是从事电缆安装,白天在家时间不多,真正能陪伴阿珍的就是手机和电脑。采访过程中,阿珍不时拿着手机打开微信,与老挝的姐妹们语音交流。对于记者中文的询问,她大多听不懂,即使听明白一些,也只能用老挝话回复。
“她来的时间不长,说话还在慢慢学。”文涛的母亲在旁边解释说,阿珍性格比较文静,平时呆在家里不怎么出去,如果需要买什么东西,就喊家人陪同一道。
也许是听懂了大家对话的内容,阿珍转身进屋拿了一本书,记者接过来一看,是一本《老汉、汉老实用会话》互译工具书,购自云南。紧接着,阿珍打开手机,指给我们看,上面下载了一款名为“fun easy learn”的中文翻译软件,图片配上老挝文字,再辅以中文发音。无疑,这成为阿珍当下随时学习中文的利器。
微信聊天、电脑上网,一定程度缓解了阿珍的孤单,但是她最大的乐趣,是喊四五个老挝姐妹来家里小聚,自己下厨房,水煮菜,用碟子盛蘸酱,喝着啤酒,就着蘸酱,无拘无束。
看着眼前这个特殊的儿媳妇,文涛的母亲略有担忧但是满怀期待,“为了这个媳妇,家里花了10多万,我们会好好待她,让她安心留下来过日子”。
闹心事例:来之前有身孕,最终人财两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大多数老挝新娘如阿铜、阿梦,已逐渐适应异国他乡的环境,融入了各自的家庭,但是也有少数老挝新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让她们的中国丈夫很是闹心。
今年40岁的徐宗家,是铜陵县钟鸣镇人,最近他碰上件烦心事,自己的老挝老婆阿宋正在和自己闹离婚。
去年,一直单身的徐宗家见村里先后来了不少老挝新娘,都过得挺好,也就萌生了念头。他通过镇上的中介人,辗转找到了阿宋。而阿宋因为家里缺钱,最终答应嫁给了大自己近20岁的徐宗家。不过,性格、生活习惯的差异和语言的障碍,让两人新婚没多久就产生了矛盾。
“当时我以为,给我洗洗衣服,扫扫地,煮煮饭,那是正常现象,是一个女孩子正常工作,结果根本不现实。”徐宗家抱怨说。
而阿宋同样对丈夫不满,“他对我不好。有时候,我玩手机玩得好好的,他不让我玩,还把无线网拔掉”。
几次矛盾一闹,阿宋就吵着要回老挝,这让徐宗家很是闹心,“我把她娶回来,包括彩礼、介绍费、来回飞机票,还有那边住宿、吃喝等费用,加在一起花了小十万。她愿意跟我好好过日子,我绝对对她好。不愿意留下来,我将人财两空。”
在钟鸣镇,像徐宗家这样花钱娶“老挝新娘”的不在少数。村民黄信去年6月份花了9万元娶了个“老挝新娘”,最终的结果让他后悔莫及。
“媳妇刚娶回来一切都挺好,过了一段时间就变了样。我叫她出去,她不出去,就在家里待着,老是不吃饭。我母亲看一直不吃饭也不是个事儿,就带着她去了医院做检查。一检查,医生说她已经怀孕50多天了。实际上,她到我家才40来天,我妈就因为这个事把她退掉了。”黄信最终草草地结束了这段短暂的婚姻,损失也不可避免,“她到我们家来,我连头带尾总共花了小十万块钱,最后只退给我六万。我钱花掉了,情感上面也受到了伤害,我觉得这个婚姻太不值得了。”
像徐宗家和黄信的闹心遭遇,虽然只是极少数,但是涉外婚姻暴露出来的矛盾也是显而易见。
迎娶形式:多是中间人介绍,总花费约10万
据了解,铜陵市70%的涉外婚姻都集中在钟鸣镇,其中老挝新娘就有64个,几乎村村都有,女方为“80后”的占到总人数的20%,“90后”的占到80%,她们与男方年龄差距都在十几岁左右。这些外籍新娘是通过什么方式嫁入中国农村的呢?
“少量是男方到老挝打工,双方自由恋爱的,更多是通过中间人介绍而来。”据钟鸣镇派出所民警刘文武介绍,该镇最早出现老挝新娘是2010年,2011年时也才四五个,2014、2015两年增长最快。“主要是通过钟鸣镇一个姓崔的男子介绍,他在老挝打工多年,通过他介绍来的老挝新娘,过来以后都生活得挺好,一个传一个,找他介绍的也就越来越多。去年开始,当地政府注意到这个现象,对这个姓崔的进行劝导,现在基本不介绍给本地了。”
至于娶个老挝新娘的花费,刘文武介绍说,“一般娶到家都在10万左右。中间人挣个万把,给老挝那边的媒人一万多,彩礼三四万,另外,签证、路费、住宿什么的花销也要好几万。”
社会态度:多谨慎,不提倡但要包容
安徽农村的涉外新娘数量在逐年增加,对此,不同的人群站在不同的立场,态度也大不相同。
“找本地姑娘彩礼太高了,娶个老挝媳妇过日子也很好。”铜陵县钟鸣镇一名中年村民表示。
“人好还好说,但是很多都是匆忙娶回家的,不知根知底。”太湖县天华镇一老年人,则显得有一些谨慎。
“很多涉外婚姻本身并不单纯,往往还涉及一些违法行为,比如拐卖妇女,非法入境、居留等等。”太湖县出入境大队民警朋飞认为,这对警方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不提倡涉外婚姻,但是也要包容。”钟鸣镇派出所民警刘文武则认为,既然嫁过来了,只要是合法婚姻,还是要尽量包容、理解。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老挝资讯情报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老挝资讯情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