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24年10月18日下午,临床类2410团支部的秦腔采访小组怀着崇敬之心来到著名板胡音乐家、秦腔作曲家陈百甫老师的秦腔工作室,对陈老师进行采访。
01
名师介绍
陈百甫老师
陈百甫,1962年生,10岁起学习秦腔板胡,先后拜于王东生、卢东升等名师学习。92年被特聘至易俗社和西安三意社工作,为《金沙滩》、《杨门女将》、《回荆州》等著名剧目创作操琴,也为众多秦腔名家如肖玉玲、李爱琴等担任板胡主奏,并荣获中国第一届艺术节西北荟萃琴师奖等多个奖项。如今仍在进行秦腔作曲等工作。
02
采访准备
拂去尘雾面纱
探寻千年瑰宝
通过参观交大校内的陕西秦腔博物馆,临床类2410团支部意识到秦腔是陕川大地流传千年的宝贵财富。为了加深对秦腔的了解,团支部决定成立秦腔采访小组,前往陈老师的工作室,开展名师采访工作。负责小组通过近一星期的查阅资料,交流与协商,才定下了采访时间和采访内容。
左为陈老师的工作室,右为西安交通大学内陕西秦腔博物馆
团支部采访小组主要围绕陈老师的艺术生涯和老师对秦腔创新传承的想法两方面进行采访,陈老师也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03
艺术生涯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学习秦腔的必经之路
Q:请问您当年是因为什么而开始学习秦腔的呢?
A:小时候我家里条件不好,一开始主要是想谋口饭吃,家里好不容易才给我买了第一把板胡。但现在秦腔对我来说是一种热爱,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Q:在学习秦腔的过程中,最令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A:我小的时候,把老师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误以为真,于是天寒地冻在雪地练琴,把手冻裂不知道多少回。现在想想,其实就是一种毅力的训练吧。
但也许正是这样的毅力为陈老师的成名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哪怕曾患脑梗,陈老师也没有被打倒,而是凭借自己的毅力坚持复健,战胜病魔,如今陈老师的技艺已经恢复到了很高的水平。
采访小组了解到,尽管早已退休,陈老师仍热情投身于秦腔艺术,对秦腔演出和公益活动十分积极,本次采访是陈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的,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了解、传承、发扬秦腔艺术。
如今陈老师依然在不断地为更多的剧谱曲,为秦腔艺术奉献力量,这种精神和毅力值得同学们致敬和学习!
陈老师展示的粉丝私信和乐谱手稿
05
传承创新
富古老秦腔生机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Q:请问对与秦腔的创新和传承您有什么看法?
A:这是个深刻的问题。现在秦腔的青年学习者越来越少了,而秦腔创新面临着成本大,时间长,不为一些传统派接受等问题。但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必需的,我们正在不断地尝试。
Q:您认为青年对秦腔的传承发展能做些什么呢?
A:我希望青年人应该多多领略秦腔之美,通过“戏曲进校园"之类的活动,主动了解和支持这个古老的艺术,为秦腔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想要改变秦腔日渐衰落的现况,就要让秦腔不再拘于旧制,因为守旧不能注入新的活力,甚至难以维持现状。当代中国青年有责任和义务将这千年的瑰宝保护和传承下去!
采访小组表示,将呼吁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秦腔,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推动秦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如果陈老师想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秦腔活动,临床类2410团支部愿意提供帮助和联系。
陈老师谈传承
06
采访感受
聆听千年秦腔,
传承中华古韵。
感受反躬自省,
领率秦腔魅力。
采访小组的同学们在采访后都深受触动,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 :
王馨怡:在看见陈老师对秦腔事业钻研之深刻后,我深感热爱才是我们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身为一名医学生,我也应为学业灌注热情,将专业知识学好学透,更好的帮助患者、服务社会。
刘益瑄:在这次拜访老师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发展的艰辛,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刻苦与坚韧。老师对秦腔的热爱与执着令人敬佩,他们将一生奉献给这门艺术,不断钻研、传承和创新,值得我们学习。
夏雨璐:50多年的苦练,磨练出一身扎扎实实的本领。疾病不能将他打倒,多年坚守初心。一声声不经意间的叹息,是对千年传统趋向没落的痛心,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有义务传承并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崔好天:陈老是个特别幽默的人,我们和他聊天,他能讲出当年一些特别好笑的事情,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对他更加敬佩和喜爱。我也要向陈老学习,把咱们的文化瑰宝好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郑鼎峰:秦腔是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人薪火相传,正如陈老所说,我们这一代人首先要了解秦腔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并且不断宣扬才能让秦腔真正的生生不息。
小组成员和陈老师合影
小结
在此次采访活动中,临床类2410团支部采访小组与陈老师共同探讨了秦腔艺术的学习、传承和创新。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陈老师以艺术家的立场,深度解答了同学们关于秦腔传承的疑问,为传统文化流行化、年轻化提供了重要思路。陈老师的学习经历也让同学们有所启发,受益匪浅。
希望同学们能共同关注、了解秦腔,传承好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
文编 | 临床类2410团支部 王馨怡 夏雨璐
图编 | 临床类2410团支部 刘益瑄
排版 | 临床类2410团支部 郑鼎峰 夏雨璐
责编 | 媒体运营部 吴宇翔
一审 | 组织部
二审 | 马佩茹
终审 | 刘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