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守两棵树
五代接力,造一片林!
在石台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片红豆杉的生态群落,这种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珍稀濒危物种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250万年。沧海桑田,人类的悲喜显得渺小而短暂;桃李不言,那些美好的品格却历久弥新。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片红豆杉林,去听一个关于承诺、守护、传承的故事。
峰峦叠嶂,泉水叮咚,初冬的仙寓镇大山村并不萧索。此时,散落山头的红豆杉迎来了成熟季,这两棵最粗壮的红豆杉,树龄已经将近200年。
▲仙寓镇大山村 村民 邓学毛
邓学毛是大山村村民,也是这些红豆杉的守护人。时钟拨回到90多年前。当时,邓学毛的父亲只有十多岁,爷爷和太爷爷也都正值壮年。树荫下的清凉,红彤彤的果实,绕着树奔跑玩耍的大孙,这两棵树承载着祖孙三代美好的记忆。一直到1935年,这种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石台县烈士陵园管理处 主任 刘珩
1932年上半年,邓志林、邓啟和父子两人就相继参加革命,在石贵祁一带,为红军从事情报传递工作。然后到了1935年7月,邓啟和被当时的国民党抓捕,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二十多天后被国民党杀害,9月,他的父亲邓志林,被叛徒出卖,英勇牺牲。
当时我父亲只有14岁,爷爷跟太爷爷一直嘱咐父亲要保护好这个红豆杉。
在亲友的帮助下,邓学毛的父亲邓长根把他们安葬在红豆杉对面的青山上,并立下誓言:一辈子守护他们,守护红豆杉。寒来暑往,红豆杉树不知道撒下了多少枚树果,邓长根也成家立业有了子孙。而后辈们对他的记忆,总是和那两棵红豆杉相关。
记得我小时候,我父亲每天早上6点钟就起来,跑一趟看红豆杉,(下午)4点钟还要上山看一次。(红豆杉)果子成熟的时候,他还收集一些果子,把那些果子培养成小秧子,栽到附近的山上。
一枚枚红豆杉果,变成了幼苗,变成了小树,两棵老树也在邓长根的悉心照料下散枝开叶,渐渐有了规模。上世纪七十年代,乡亲们烧柴、建房都会上山砍树,而被砍下的木材中就有红豆杉。为此,邓长根就挨家挨户上门劝阻。
▲仙寓镇大山村 村民 汪金乐
那时候没有发现是红豆杉,算是一个古老的树,风景很好的,就是他们的劝阻,大家共同就把它保护起来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两棵红豆杉繁衍开来形成了一片红豆杉生态群落,并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大家才渐渐知道,这些树都是宝贝,有人甚至给开出了两万元一棵的价码。因为从红豆杉里提取出的紫杉醇,价格比黄金还高。
我父亲就是两个字:不卖。虽然生活再困难,他也不卖红豆杉。父亲经常对我讲,他守护这红豆杉守了这么多年,他也希望我们像他们一样,要继承祖辈的好的传统,把这片红豆杉也要守护好、保护好。
▲邓学毛的女儿 邓秀兰
他(爷爷邓长根)腿以前也受过伤,他还是每天坚持,拄着拐杖,那路又是山路嘛,很滑嘛,就担心他摔伤了或者啥的,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说必须要去,每天都要去,就是我爸爸他会在背后看着他。
1998年,石台县有关部门授予邓长根“红豆杉护卫神”的牌匾;2010年,94岁的邓长根在家人的陪同下,最后一次来到山上看树。守护红豆杉的担子,交给了邓学毛。受父亲影响,他每年都会收集红豆杉的果实培育幼苗,然后像蚂蚁搬家那样,一株一株移栽到屋后的大山上。
开始栽的起码有上百棵吧,栽了也死掉不少嘛,红豆杉栽活了,肯定是很高兴的,很难成活呀,我要发展这个树啊,比他(父亲)多,长得好。
▲石台县林业局 高级工程师 陈方明
因为红豆杉的话,它对气温、对湿度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一般是很难成活的,因为也是他(邓学毛)在竹林里面不断地移植,所以讲形成了这样一个群落,对这个红豆杉保护,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树新栽益四邻,在邓家几代人的影响下,大山村的乡亲们也纷纷加入守护、培育红豆杉的队伍,对山上的一草一木倍加爱护。守住了红豆杉,也就守住了这片绿水青山,更是守住了金山银山。如今,这里的红豆杉生态群落超过1000棵,森林覆盖率超过95%,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这里旅游度假。
▲仙寓镇大山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 王自建
真的讲,做一天两天是很容易,时间长了,几代人,这确实是不简单,我们这有1000多人(开办农家乐),那人均不讲别的收入,他就有八九万嘛,我们是吃旅游饭,就要把绿水青山保护好。
父辈们的一言一行,年复一年地影响着儿孙们。现在,邓学毛的女儿邓秀兰一边帮着家里经营农家乐,一边也跟着父亲,学习照料红豆杉。
父亲经常教导我,守本分安岁月,凭劳动度春秋,诚实做人,诚信经营。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我要传承好家风,继续守护红豆杉,让红豆杉成为我们景区最美的风景。
五代人接力,从两棵树到一片林。如今,漫山的红豆杉默默守护着大地的绿意,也见证着时光的流转中,诚实、诚信、无畏、坚守的基因,代代相传。
我们不考虑难不难,我们在农村里干活也习惯了,平时没事就过来转一转,保证一种原生态,就这样让它发展得茂盛,(保护好)绿水青山。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