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脚步走到大年初三,虽说喜庆的氛围还浓得化不开,
可这一天,却有着不少独特的说法和讲究。
你们有没有好奇过,大年初三到底有啥特别之处?今天咱就一起来唠唠。
大年初三,别称可不少。
它叫 “小年朝”,这名字和宋朝的宋真宗有关。
据说当时有天书降临,宋真宗一高兴,就把正月初三定为天庆节,
官员还能放假五天呢,慢慢就有了 “小年朝” 的说法。
而且,初三还是 “猪日” 和 “羊日”。
从秦汉开始,老祖宗就把正月初一到初六对应不同动物,
初三对应猪,所以忌讳杀猪,盼着六畜兴旺。
同时,初三也是女娲造羊的日子,天气好,养羊的人家就有好收成。
烧门神纸迎新生:
过去,大年初三晚上,人们会把过年时挂的松柏枝、门神等一股脑烧掉。
这可不是简单的处理垃圾,而是意味着年过完了,要重新开始为生活打拼。
有句俗语 “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老鼠娶亲的奇妙夜:
好多地方都流传着初三晚上是 “老鼠娶亲” 的故事。
为了不打扰老鼠办喜事,大家早早熄灯睡觉,还会在屋角撒点米粒、糕点,
这叫 “老鼠分钱”,就像是和老鼠一起分享丰收。
北京地区,老鼠娶亲的日子在正月十七或者十八,
当地还有 “十七八,耗子成家” 的说法。
大扫除,聚财运:
在北方,大年初三又叫 “扫帚日”。
忙了两天,到初三可以把初一、初二的垃圾清理掉。
不过扫地也有讲究,得从外往里扫,这样寓意着把财运都聚到家里。
但也有地方觉得初三不能扫地,怕把财运扫没了。
盒子一转,财运来:
老话说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盒子是用面皮包着馅料,做成盒子形状再煎熟。
“合” 寓意阖家团圆,“转” 和 “赚” 同音,
吃了盒子,就盼着新年财源滚滚。
韭菜盒子是大年初三餐桌上的常客,
春天的韭菜鲜嫩可口,做出来的盒子别提多香了。
菜包饭,团圆又招财:
有些地方初三吃菜包饭,用新鲜的菜叶把炒好的米饭包起来。
炒米饭时,会放上韭菜、大蒜、豆角、虾米等食材,
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菜包饭,寓意团团圆圆、财源广进。
冷水面,口感妙:
冷水面是用冷水和面,这种面弹性好,能多包馅。
不过不能擀得太薄,不然容易破。
用冷水面能做出饺子、刀削面等各种美食。
忌拜年,避凶煞:
初三是 “赤狗日”,赤狗是熛怒神,碰上不吉利,
所以以前人们不外出拜年,免得惹上凶煞。
但现在大家春节难得相聚,这习俗也没那么严格了。
忌杀羊,盼丰收:
因为初三是 “羊日”,为了有好收成,人们不杀羊。
忌打扫,保财运:
虽说前面提到初三能大扫除,可也有说法认为初三是小年朝,
扫地、倒污水会把财运倒掉。
忌说脏话,求和气:
初三得说吉利话,不能骂小孩,小孩说错话,大人赶紧说 “童言无忌”。
南方很多地方还会在早上贴 “赤口”,
也就是在红纸条上写吉利话,贴在前后门横梁上,避免争吵。
忌点灯,助鼠婚:
初三晚上是 “老鼠娶亲”,所以不能点灯,
家长还会哄孩子早睡,别打扰老鼠办喜事。
忌摔东西,保吉祥:
要是不小心摔东西,得马上说 “打发、打发”,
讨个发财的好彩头,提醒过年做事也要小心。
忌吃米饭,敬谷子:
民间传说初三是谷子的生日,为了表示敬意,
这天不能吃米饭,天气好预示着稻谷丰收。
忌动剪刀,避是非:
老一辈人觉得初三动剪刀,一年里会是非不断,
就像 “剪不断,理还乱” 说的那样。
大年初三的这些习俗和禁忌,都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
不同地区可能还有些不一样的说法。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大年初三习俗呢?快来和我分享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