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是指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设立。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每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的简称。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也是对现在的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力的说明。 国家公祭日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使民族精神提升,使人民更加爱国!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的中国梦而早日实现。国行公祭、祀我殇胞。
这一天,
听到警报声后,
如果你在工作,
请你停下来,
为死难同胞默哀一分钟;
如果你在开车,
请你按车道有序停车,
鸣笛致哀;
如果你要外出,
请穿着素衣,
寄托对遇难同胞的默哀!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
日军侵入南京,
在长达40多天的日子里,
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
日本侵略者以惨绝人寰的手段,
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
如果以秒计算,
平均每12秒钟就有一条人命消失。
至今,
已整整八十七周年了。
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没有抵抗能力的无辜军民,整个过程还伴随着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文化古都遭受了史上空前黑暗的六周。期间,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两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无数财物被掠夺。
这,
不只是看起来触目惊心的数字,
而是一个人,
加一个人,
再加一个人
……
隔着八十七年的岁月,
似乎还能听到痛苦的叫喊,
还能看到一张张哭泣的脸。
南京城30多万无辜生命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万人坑”、“杀人比赛”等惨无人道的罪行都是期间犯下。30万这个数字,仅是南京大屠杀中的死亡人数,不包括受伤的人。
△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官兵拍摄的日军砍杀中国军俘虏“试斩”的过程。
△ 1937年南京大屠杀,屠刀下的百姓。
△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把中国民众当活靶刺杀。
△ 南京三岁儿童被日军枪杀
△日本军人砍杀中国俘虏瞬间
△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村濑守保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59名主要战犯中,54人的罪行根本没有得到严惩。其中,有战犯因日本皇族身份逃脱审判,也有人在战败后病死,还有的人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真正因南京大屠杀被判死刑的只有大屠杀制造者松井石根、谷寿夫以及实行“百人斩”的向井敏明、野田毅和田中军吉5人。
日本右翼势力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暧昧不清,更有甚者认为大屠杀根本不存在。一些历史教科书和媒体报道中,日方表述语焉不详,如将“南京大屠杀”弱化为“南京事件”,把大屠杀淡化为“造成部分军民死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则是“没有定论”、“仍在研究”,死亡人数亦“无法查证”……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自此,这段南京的城市记忆、中国的国家记忆上升为全人类的“世界记忆”。
然而申报的过程却遭到了日方的层层阻挠。申报成功后,日本官方竟然对联合国的此举表示“很遗憾”,甚至威胁“暂停承担教科文组织的经费”,称“经费就让中国人去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是那场惨案的见证者
目前
经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
认证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38位
老人们终将离去,但历史永不消亡
“我又来看你们了,我岁数大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给你们献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94岁的幸存者夏淑琴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12月3日正式启动。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12月3日正式启动。一大早,幸存者夏淑琴、刘民生、艾义英带着家人们赶到纪念馆。面向“哭墙”,他们鞠躬、献花、默哀,祭奠在87年前遇难的亲人和同胞。 “哭墙”,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角。1995年刚设立时,长43米、高3.5米,刻有300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姓名。28年来,“哭墙”经历数次增刻,姓名增至10665个,长度也增加了约一倍。 位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部分)。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这面墙是30万遇难同胞共同的墓碑,10665个名字是他们共同的碑文。 “王成家,24岁,在大方巷难民区被日军枪杀;汪有忠,39岁,在安德门被日军刺杀……”“哭墙”旁,两名学生代表诵读部分遇难同胞的姓名、遇难年龄、遇难地点和遇难方式。 其中一位诵读代表、南京传媒学院学生晏子豪还在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他说:“诵读这些内容时,联想到纪念馆展厅中的历史照片,更能深刻感受到这段历史的惨痛。86年前,他们也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 幸存者夏淑琴很快就找到了“哭墙”上7位家人的姓名。老人虽不识字,但家里人的名字一笔一划都记得。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家中9口人有7人惨遭日军杀害,时年8岁的她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过去幸免于难。 家祭当日,外孙女夏媛代替夏淑琴,用黑笔给“哭墙”上家人的姓名“描新”。“对全家来说,‘哭墙’是祭奠那场战争中死去亲人唯一的地方,‘描新’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夏媛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为“哭墙”上家人的姓名“描新”。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这面墙上,一排排、一列列的遇难同胞名单,时刻警醒着我们。南京不会忘记86年前那段悲惨历史。”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说。 87年后,战争的硝烟远去,时间的证人也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凋零。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位。 维护历史真相、传承历史记忆的努力仍在持续,依靠家族记忆的传承正被视作一条重要途径。2022年8月15日,首批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2023年8月15日,第二批10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 葛凤瑾是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也是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一直致力于讲述并传播这段史实,还曾作为幸存者后代代表去日本参加和平主题论坛。“ 今天到‘哭墙’前,既是替父亲悼念家中不幸遇害的祖辈,也要祭奠千千万万的同胞。作为幸存者后代和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我们担负着把历史真相传递下去的使命和责任。而铭记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让更多人明白和平的可贵。”葛凤瑾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87年,一晃而过
南京城内的硝烟早已散去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
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今,
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
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
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洪流滚滚,锐不可当
但我们必须牢记历史
不只是记住民族的伤痛
更有那不屈的抗争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谨记:
吾辈当自强!
我们牢记历史
更不是为了宣扬延续仇恨
而是要以史为鉴
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
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今天,
我们以国家的名义
祭奠30万遇难同胞
无论你在哪个城市
如果听到警报声
记忆中的往事——通过回顾往事,交流情感经历,分享人生感悟,传递人生正能量……阅读更多原创作品的请关注《记忆中的往事》!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及时通知,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