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展播】大连理工大学曹雅宁《致我的爷爷和故乡》

文化   2024-10-17 10:13   江苏  



第 四 届 朱 自 清 小 荷 文 学 奖



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题名



温 馨 提 示

距第四届“朱自清小荷文学奖”截稿还有 14 




致我的爷爷和故乡
大连理工大学  曹雅宁(女 19岁)

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但是我还是想把这件事记录下来,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我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一座“边疆大城”,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很自然的在脑海里形成一张大眼睛高鼻梁的脸,但是,对不起,你想错了,我并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族。我的姥姥来自河北,姥爷来自甘肃,爷爷奶奶来自河南。是的,没错,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并不是这里的“土著”,但确实在这片土地出生、长大的。上大学以前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许多人都渴望来一次新疆,渴望看到那雪山、草原、沙漠、戈壁,我心生反对,因为我从小到大见过最多的就是这些,疆内旅游的景色让我感觉千篇一律,甚至枯燥乏味,似乎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就感受不到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我的心里期望看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般的秀丽江南,是独坐幽篁里的寂静竹林。我不再欣赏家乡宏伟壮阔的大漠,一心想着仗剑走天涯,出去,去大城市,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于是,我出去了。

出来后,我发现并非所有的人都来自大城市,我眼里的“内地人”,大部分也来自小镇,我开始理解什么是“小镇做题家”,什么是所谓的“大城市”。我看到了旅游博主摄像机下的家乡,雄伟,壮阔,苍凉,悲壮,那一个个古城诉说着他过去的辉煌。小学时,语文课本里就讲过吐鲁番的葡萄沟,但我却从未去过,于是我跟着镜头游览了交河故城,一座看似荒凉确处处充满生机的“废墟”,看着那碧蓝的天空,复杂的地形,充满历史古迹的土培,我深深的被震撼了,触动了,原来我的家乡也是如此的美丽,也是如此的引人入胜,我真希望能去到那里,捧起一抔土,抚摸坑洼的墙壁,与古人对话,看历史重现,那一刻,我骄傲的说,我是新疆人,这里是我的家乡,这里有壮阔的美景,来此一趟真的,值!

再来说说我一直很想写的人,我的爷爷。他出生于1931年河南省柘城县,一个连我爸爸都未曾谋面的故乡。爷爷是家中的老二,故而名中第二字为仲,听奶奶说爷爷十几岁就能帮家里搬货物,是家中的壮劳力。但爷爷不想在家乡呆一辈子,也想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于是当国家号召各省青年进疆支边时便主动报名参加,1954年(爸爸转述,具体时间不清楚)爷爷就毅然决然的上了进疆的火车。到了乌鲁木齐住宿一夜,第二天便又上了开往石河子的汽车,从此便在这里扎根下来。(自打我有记忆起,爷爷就已经得了脑梗偏瘫在床,所以爷爷的许多故事都是从爸爸和奶奶的口中听到的。)爸爸说,内个时候团长看到有人不带坎土曼不会说什么,但是如果不带猎枪的话便会收到训斥,因为那时常有狼群出没,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失去性命。听说那时的支边青年住的是地窝子(我想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之名有可能来源于此),就是在土地上挖一个大坑做家,而我却从未见过。高考完回到奶奶家,我不禁又问起当年的事,我说:奶奶,为什么爷爷当年会来到新疆支边,来到这么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奶奶说爷爷是想闯出一片自己天地,年轻人嘛。是呀,想当年,就是这样一个热血青年积极的响应号召,勇敢的走出家乡,来到新疆,才有了今天的“家乡”。爷爷在石河子团场建设了两年便回家娶了奶奶,后来又有了两儿三女,如今更是子孙满堂,就这样从一个人,一个憨厚老实,又勇敢能干的人,变成了两个人,最后变成了一群人,深深扎根在了新疆。

不瞒你说,从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跟爸爸妈妈坐车回石河子看爷爷奶奶,几乎是每个周末,上了小学初中后就只有节假日回去,到了高中就更少了,所以我与爷爷奶奶见面的机会很少,也很短,加上爷爷脑梗,有时候脑子是糊涂的,说的话我也很难听懂,只能听懂个“我滴笋子(河南腔)”,和爷爷饱含泪水的微笑,所以我和爷爷的关系并不是很亲。

小时候的记忆忘的差不多了,从妈妈口中我得知,爷爷奶奶从未因为我是女孩而对我不好,而是关切着我成长。一转眼爷爷已瘫痪十余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今年更是如此,常常听到爸爸说爷爷又住院了,看到爷爷在病床上日益消瘦的模样我的内心五味杂陈的,一种说不上的难过压在心头。

直到有一天,我从图书馆出来,在寝室的路上接到了爸爸打来的电话,说爷爷可能撑不下去了,也许就是今晚的事,我沉默了,不知该如何回答,爸爸妈妈劝我别多想,生老病死是人间常态,不必太过忧伤,但,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我不禁回想起爷爷辉煌的过往。爸爸曾说,改革开放时期,爷爷是连队里第一批参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那个时候,那种勇敢尝试,不畏艰险的勇气深深引起了我对爷爷的敬佩,一种儿时不知,长大后的顿悟。

十一大假我买了机票回家,看望了仍在病床上的爷爷,插着管子,饭食得用注射器从鼻子打进去,不禁有些心酸,之前想说的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只能站在床边去触摸他被套在套子(防止抓掉管子)里的手。我知道这次肯能是最后一面,但是心里却还是不认为是真的,我还认为爷爷能挺过2023,能等我再次放假回家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但是,说突然也不能是很突然,因为我们一家人早有预料,但是等到那一刻真正来临时一切还是太仓促。

那晚下了大雪,学校通知第二天改为线上上课,我们欢呼雀跃开始打牌,因为第二天有早八,洗洗漱漱上床后没多久接到了爸爸打来的电话。很平静,没有抽咽,没有哭泣,我却已经猜了个大概,但是一句,你爷爷走了,我还是心里咯噔一下,像是某种不好的猜测得到了印证。爸爸说,不要难过,爷爷已经92了,已经很好了。我心里明白,可是却是控制不住的掉眼泪,却不想让爸爸担心,稳定住颤抖的嗓音回复着。我知道爸爸不是没哭,只是他不想让我也担心而故做的坚强。挂点电话面对着家乡的方向,却什么也做不了。

一个淳朴老实勤劳勇敢的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河南支边青年去世了。而他-我的爷爷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到支边青年的存在,知道他们对国家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农民,更是中国的伟人,是时代的楷模,历史应该被铭记,他们的故事更应被人知晓!


 编 审 / 蒋  焱 




朱  自  清  小  荷  文  学  奖






2018年,朱自清先生诞生地东海县人民政府联合《儿童文学》杂志社、《江苏教育报》编辑部等单位,发起成立朱自清小荷文学奖组委会,设立“朱自清小荷文学奖”

朱自清小荷文学奖组委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朱自清小荷文学奖评选活动,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万名小作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评选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先后有数百位小作者荣膺红水晶奖、黄水晶奖、蓝水晶奖和白水晶奖。众多团体和老师分获优秀组织奖、优秀辅导奖。获奖作品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其中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童话等,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感和一定的文学素养。朱自清小荷文学奖组委会结集出版了朱自清小荷文学奖获奖作品选》暨《儿童文学》增刊,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朱自清小荷文学奖旨在引导国内外更多的青少年文学爱好者参与到朱自清小荷文学奖活动中来,崇敬朱自清风骨、传习朱自清作品,享受朱自清文化的熏陶与滋养,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努力实现文学梦想。

第四届朱自清小荷文学奖评选活动于2024年启动。衷心地期待涌现出更多精品佳作,彰显少年气质与时代印迹。



主 办 单 位

中共东海县委宣传部
东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东海县阅读办
东海县教育局
东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学 术 指 导

《儿童文学》

媒 体 支 持

《江苏教育报》
《东海日报》

支 持 单 位

扬州市朱自清纪念馆
东海新华书店
江苏依爱田园
江苏杏坛书院

全 程 执 行

朱自清小荷文学奖组委会办公室




欢  迎  参  与

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



投稿信箱

xiaohewenxue@163.com

微信:jsdhjy    QQ:84140808

版权所有

朱自清小荷文学奖组委会



    精彩回顾



【征稿启事】第四届朱自清小荷文学奖等你来拿

【快讯】第四届朱自清小荷文学奖暨“朱自清故乡行”研学之旅今日正式启动

【走近朱自清】以朱自清命名的文学奖项有哪些?

【要闻】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125周年——“走近朱自清”大型文化之旅走进东海

【美文诵读】朱自清小荷文学奖蓝水晶奖作品:《那片消失的风景》

【分享】小荷已露尖尖角: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在第三届朱自清小荷文学奖评选中成绩斐然

【走近朱自清】蒋焱:青灯有味是儿时——访朱自清故居

【走近朱自清】扬州市朱自清公园

【要闻】朱自清铜像揭幕仪式今日在扬州市朱自清小学举行

朱自清小荷文学奖
全国朱自清小荷文学奖评选官方平台,及时发布评选信息,推介青少年文学作品,分享朱自清研究的最新成果,组织开展公益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