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传统中国节:腊八节

教育   2025-01-07 09:34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过了腊八就是年


2025/01/07

1881年,查尔斯·达尔文出版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部著作《蚯蚓作用下的腐殖土的形成及蚯蚓习性观察》(The Formation of Vegetable Mould Through the Action of Worms,with Observations on Their Habits)。书中,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如是评价一条蚯蚓“我们很难找到其他的像他们一样的动物,虽有着卑微的生物组织,却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万物既伟大又渺小!无论是查尔斯·达尔文,还是更早些的吉尔伯特·怀特,都曾将目光温柔地放在这个不起眼的生物体,赞美它们在改善土质,推进人类农业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而在我们几千年前的史籍里,亦载有古人对这些平凡生命的悠远敬意。


腊八源起

可能没有一个节日像腊八节这样难溯其源。而要讲清楚这个节日的产生、发展及流变,则绕不开先秦岁末的两个重要祭祀,蜡(zhà)祭与腊祭。《玉烛宝典》载“蜡者报百神,腊者祭先祖”。两种祭祀名称不同,祭祀对象亦异,前者是先民自然神崇拜的产物,后者是祖先崇拜的结晶。由于历代史籍对这两种祭祀的载录甚为混乱,秦汉时,蜡祭又与腊祭合并,统称腊祭,祭祀对象也变为先祖五祀,并逐渐演变成节日腊八,有了固定节期。但在这个节日的形成中,却隐含了中国传统农业祭祀的发展脉络和一些有趣的农业祭祀文化,比如,“虫”亦可为神。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卷(局部),佚名(清),故宫博物院藏


蜡祭之“蜡”字,从虫,昔声。根据后世文献对此祭仪的记载,“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礼记·郊特牲》)。伊耆氏,为上古天子名号。一说帝尧,一说神农氏。无论是指哪位,都可见蜡祭起源之久远。蜡祭的祭祀对象为“蜡八”。郑玄注曰“蜡祭有八神: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八者中的前七种皆与农事相关,如一二三为农官;四六七可概括为水利建设;五为助田除害者;唯八,历来学者多有争议,并无定论。争议点无非是昆虫难以为神,不当祭。基于此,在研究“大蜡八”时,甚至有将昆虫一项直接删去者,如此也导致后来学者越发忽略对“昆虫八”的深入研究。不过,既然蜡祭的祭祀对象是“有功加于民者”,是以,有学者提出“昆虫八”可能是祭祀蚕一类的生物(李强《先秦‘蜡祭’考论》)。毕竟蚕神信仰曾长久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在科学分类并不明确的时代,昆虫类包含蚕也属平常。


“蚕纹”象牙柄端饰件,河姆渡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浙江博物馆藏


除却蚕,还有一种与农业息息相关的生物,曾频频以神性出现在史籍。《吕氏春秋》载:“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盛’。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螾”是古代先民对蚯蚓的称呼。司马迁在《史记》中引用了吕氏说法。裴骃《史记集解》进一步解释为“黄帝土德,故地见其神,蚓大五六围,长十余丈”。读者或许诧异,日常生活中常见平平无奇的蚯蚓,但其实难与祥瑞二字相搭,况且有这般体型的蚯蚓吗?事实上,非洲曾发现身长达6.71米的巨蚯蚓;我国海南万宁曾发现身长达4米的巨蚯蚓;四川峨眉山的巨蚯蚓身长可达3.5米(王月霞《动物知识篇》)。我国巨蚓科蚯蚓的数量占全国蚯蚓总数的90%以上(蒋际宝等《中国巨蚓科蚯蚓的起源与演变》)。如果在自然界遇到这样体型的蚯蚓,无论古今,都很难将其视为“常物”。此外,十二地支里的“寅”亦与蚯蚓相关。按照《史记·律书》的解释“寅言万物始生,螾然也,故曰寅”。读至此处,若还未觉古人对这些生命体的神性塑造,再来看看古文字中又能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鸟虫书铭文,吴王光戈(春秋),上海博物馆藏


秦朝时曾盛行鱼虫篆,《云麓漫钞》载:“焉鱼虫篆者,始于李斯,以古帝王之瑞,若所谓黄帝之大螾,有虞氏之凤皇,周之赤鸟白鱼”。鱼虫篆并非李斯凭空创造。秦统一文字、统一六国前,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曾流行一种“鸟虫书”的装饰纹饰。“鸟虫书”在许慎的《说文》里记为“虫书”。虫书历史久远,代表性虫书文物王子午鼎,作于公元前558年。从发展脉络来看,虫书之“虫”,应与鱼虫篆之“虫”同源,皆是指黄帝时的大螾之瑞。将“虫”放在如此重要地位,是早期先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不过以“虫”为神,在秦代鱼虫篆后鲜有记载,可查之条目讳莫如深,难觅更多线索。而蜡祭也在此时迎来重要转折。


鸟虫书铭文,王子午鼎(春秋),图源网络


秦汉时,蜡祭开始与腊祭融合,统称为腊祭。“腊”原作“臘”,从肉,巤声。郑玄注《礼记·月令》曰“腊,谓以田猎所得禽祭也”。两种祭祀合并后,关于腊祭与蜡祭的记载变得更为混乱。如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载“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祭百神者为蜡祭,祭先祖者才是腊祭,此处“臘”或应指“蜡”。应劭《风俗通》里写“案,(蜡)礼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獵’。臘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则直接将蜡祭等同于腊祭。从早期关于先秦蜡祭的记载,“(子贡观蜡)一国之人皆若狂(《礼记·杂记下》)”,可见先民在蜡祭当天,举国若狂,尽显其风靡之盛。又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惠王)十二年,初腊”。秦国惠王十二年才开始行腊祭。由此推断,先秦时除了蜡祭,还有腊祭,但应只流行于某些地区。关于两种祭祀融合的原因,秦汉以降,便争论不休。笔者试将百家观点概述之:首先,两种祭祀在同月。腊祭的祭祀时间,《礼记·月令》载为“(孟冬)腊先祖、五祀”。孟冬为夏正十月。而蜡祭的祭祀时间,《礼记·郊特牲》载“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此处的十二月指周历,按照周历建子,以今之十一月为岁首,蜡祭的时间同为夏正十月。其次,祭百神庆丰收的蜡祭可能因歉年而断祭,而祭先祖的腊祭则可以作为年祭,岁岁皆有。最后,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历法节气的确立,粗犷的自然神崇拜农业祭祀方式开始削弱。社会礼制建立并完善后,无论是维系血亲关系,还是维护社会稳定,以情感为依托的祖先崇拜,逐渐取代自然神崇拜,成为传统农业祭祀的主要内容。


敦煌遗书降魔成道图(局部),佚名(唐),吉美博物馆藏


当时间来到西汉,武帝为应土德之瑞,以建寅月(今之正月)为岁首,色尚黄。因汉用夏正,年终腊月则变为夏正十二月。根据两汉关于腊祭的记载,此时腊日为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到南北朝时,腊祭又进一步确定在十二月八日。南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里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如今已不可知,蜡祭中的“大蜡八”对腊日定为初八是否有直接影响。而随着佛教盛行,佛传故事流行,十二月八日逐渐打上佛祖悟道日烙印,并最终在唐宋时期形成年节,腊八节。


腊八节俗

我国北方地区流行一首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关于腊八喝粥常见的节俗源起是纪念佛祖悟道日。相传释迦牟尼受牧女乳糜相救,于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里载“此月(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按此记载,该俗最早滥觞于伽蓝,之后在民间流行。有读者读至此处,可能已心存疑问,古印度历法与我国历法并不相同,悟道成佛日就是夏正的十二月八日存疑,腊八粥源于梵国一说实难信服。因此,关于腊八粥的源起还有“纪念岳飞说”“朱元璋忆苦说”等。而腊月初八除了食粥,我国各地还有吃腊八饭,做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醋等俗。再看历代对腊八粥的食材介绍,宋元时人周密在《武林旧事》里载“(十二月)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写“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腊八节形成后,腊祭中“田猎取兽祭”不见于节俗,取而代之的却是与农事相关的百谷果蔬。行文至此,不妨为这个节日留下一个浪漫猜想。祭祀百神,甚至以虫为神的早期粗犷农业祭祀方式,可能会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走下神坛,但是流淌在文脉里,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却推着祭祀文化走向饮食文化,以最质朴却最不易被岁月尘封的方式,印记在每一个平凡载体,陪伴着每一个岁月流转。


施粥(局部),丰子恺,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


扩展阅读

当“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时,曾拍摄回望地球的照片。浩瀚宇宙中,我们生活的星球,像一个暗淡蓝点,隐没于黑色天幕。芥子纳须弥。很多时候,壮丽与伟大,或许正隐藏在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万千渺小之中。万物,既渺小又伟大!

《武林旧事》,周密(宋),中州古籍出版社,上科大馆藏索书号:K245.066/1

《鸟虫书通考》,曹锦炎,上海辞书出版社,上科大馆藏索书号:H121/8

《袖中锦》,陆春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科大馆藏索书号:I267.1/532


-end-

   作  者  |  人文&创艺学科馆员

   责  编  |  管舜瑛


今天“分享”“点赞”“在看”了吗?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