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水城农村学校师生这个冬天“有点暖”——我市冬季供暖系列报道(3)

政务   2024-11-24 11:31   贵州  

寒冬时节,气温骤降。11月22日,在海拔1700.4米的水城区阿戛镇盐井小学,室外细雨绵绵,寒气逼人,室内却温暖如春,暖意融融。

“以前没有供暖设备,我们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写字、行动都不方便。现在教室有了暖气,再不用穿着厚厚的衣服上课,听课注意力集中了,写的字也更好看了。”阿戛镇盐井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孟珈羽一脸兴奋地说。

盐井小学位于阿戛镇盐井村木房组,是一个高寒点位的村级学校,每年严寒天气从11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长达3、4个月。每年这段时间,师生学习、生活面临着诸多不便。

今年以来,水城区持续推进高海拔农村学校供暖项目建设,目前完成了4所学校的供暖项目建设。盐井小学便是其中一所。

“我们学校从11月3日开始正式供暖,供暖范围涉及教学楼、宿舍楼和各个功能室,供暖面积4500平方米左右,室温保持在18℃左右。供暖后,学生们学习状态更加好了,对教师的教学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盐井小学校长黄彪说。

供暖开始后,每天早上7点,学校工作人员就会准时把供暖设备打开,保证所有学生进入教室时,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环境。

走进每间教室,墙面上新安装的8组取暖片异常显眼,暖意迎面扑来,身子一下子暖和了不少。老师耐心教学,学生专心听讲,大家不用穿厚重衣服,没有搓手跺脚的场面,教学环境轻松愉快。

“以前没有供暖,老师和学生们就只能靠多穿衣服来保暖,室内室外都要穿着同样多的衣服。供暖以后,老师和学生回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外套脱掉,不用再戴着手套批改作业、做笔记了。今年冬天在学校工作确实很舒服。”教师竺金燕表示。

在学生宿舍楼,供暖设备的投入使用,同样让每个房间温暖不已。孩子们的床上用品轻薄了不少,大家不用一回到寝室就钻进被窝取暖,写作业、和室友谈心交流等轻松多了。

“白天在教室上课不冷,晚上回宿舍睡觉很暖和,在学校比在家里面还要舒服。”5年级2班的学生廖昌杰家住盐井村中坝组,离校需步行一个多小时。他说,从二年级住校以来,这个冬天是最温暖的。

阿戛镇盐井小学只是水城区推进高海拔农村学校供暖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水城区属典型的高海拔高湿寒喀斯特地区,海拔超过1500米的高寒地区学校有106所。近10年最低气温达到了-6.5℃,每年-3℃至-6.5℃的天数有近50天。

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师生营造一个温暖、舒适、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水城区筹集资金461.75万元,2023年实施并投用海坪小学试点供暖项目;2024年,又实施了阿戛镇盐井小学、阿戛镇亮岩小学、杨梅乡杨梅小学和陡箐镇冷坝小学等4所学校供暖项目,目前已全部正常供暖,供暖面积16402平方米,受益师生2913人。供暖设备采用“空气能机组+散热片”的建设方式,室内温度可达到18-22℃。

除了改善高寒地区学校供暖条件以外,水城区还在学生餐、食堂设施设备、边远学校教师宿舍供给等方面加大了投入,每年投入10000万元以上持续改善农村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建设;配备必需的教学、生活设施,稳步推进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消除数字教育资源覆盖盲区,缩小城乡差距;强化学生餐管理,规范资金使用,保障每一个学生膳食安全、营养健康;秉持先急后缓的原则,分步有序继续推进高寒地区农村学校供暖工程……这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水城区教育事业越干越带劲、越办越红火。



六盘水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坤 报道


编辑制作:六盘水日报社

新闻(民生)热线:0858-8261612

投稿邮箱:983426384@qq.com

总监制:彭绍良 赵芳

终审:颜春匀

编审:李高阳

编辑:任玉雯





微凉都
发布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六盘水市本地新闻资讯,开展在线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