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叙村事·陡箐村|由“陡”变“平”,区位优势助发展

政务   2024-11-18 13:11   贵州  


六盘水市水城区

陡箐村

陡箐村位于水城区东部,陡箐镇中部,为陡箐镇政府驻地,距双水中心城区22公里。全村行政区域面积约27平方公里,下辖陡箐组、高炉组、坪箐组、吊水岩组、朱家寨组、陶家寨组、下寨组、大麻窝组、猴儿关组、焦家坝组、包包组、小寨组、后箐组、蜂子岩组、左家寨组、彭家寨组、四家寨组、河坝组、马鞍组、大坪子组、中寨组、关寨组等22个村民小组。其管辖范围东至东关社区、土发村、冷坝村,南抵阿佐村,西邻尖山街道茨冲村,北达董地乡穆家寨村、比德镇黄草村。地形为典型的高原山地,境内山高谷深,北高南低。高山峡谷地貌特征显著。最高海拔2060米,最低海拔1500米,平均海拔1680米。


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水城厅后,陡箐村属水城厅常平里八甲。1913年属水城县。1920年,属水城县东区。1932年,属水城县三区陡箐乡。1935年,年初属茨冲镇,10月后属茨冲行政区。1936年,撤销茨冲行政区,属水城县二区。1943年,撤销水城县二区,猴儿关属东关乡,六保陡箐属夹岩乡。1950年,属二区东关乡。1953年,猴儿关组属二区茨冲苗族乡、陡箐村属二区夹岩苗族乡。1955年,属滥坝区公所。1958年,政社合一,属尖山公社陡箐管理区。1963年,属滥坝区陡箐公社。1983年,陡箐公社更名为陡箐乡,陡箐大队变更为陡箐村,原属茨冲公社的坪箐大队划入陡箐乡,并入陡箐村。1984年,属滥坝镇陡箐民族乡。1987年,属滥坝区陡箐乡。1992年,属陡箐苗族彝族乡,艾家坪村并入陡箐村。2015年3月,属陡箐镇,全县实行村居合并,夹岩村并入陡箐村。2015年9月,茨冲村划归尖山办事处,茨冲村猴儿关组并入陡箐村。

陡箐村境内居住着苗族、汉族、彝族等民族。2024年有村民1480户6069人。陡箐村党委下辖2个支部,有共产党员78名。


陡箐村美景。聂康 摄


交通便捷,陡箐由“陡”变“平”

“箐”意为深山老林,陡箐村地势险要,地形落差大,山高林深,四面环山,故名为陡箐。

陡箐山高林密,有古代关隘。连接水城与郎岱,运输川盐、滇盐、布匹、铅锌的古驿道经过陡箐逶迤群山,必须两次下到山谷底,再爬上对面山坡,连过三道险峻关隘。三道关隘相连,形如咽喉,故名喉三关。喉一关即陡箐村小金山垭口。喉二关即经七十二步往上的猴儿关垭口。喉三关即茨冲小街垭口。可见,如今的猴儿关由原名喉二关以讹传讹演变而来。清代,喉三关设有陡箐塘和茨冲塘,各驻讯兵2名把守。

《水城县志稿》记载:“猴儿关,在城东七十余里茨冲东,当水城至安顺之要冲。峭壁千寻,由悬崖凿路曲折盘旋,窄处仅尺许,长十余里。未凿路时,惟猴儿能攀援向上,故名。同治二年,粤匪拥数万众至此,伐木以塞其路,遂退。”这段叙述,似乎可为地名另一来历,亦可见证陡箐到底有多“陡”。

关于“猴儿关”的险峻,六盘水地方志专家斯信强有诗曰:

峰兴峦聚接云天,
史事如烟浮眼前。
猴子难攀称险隘,
翼王遇阻叹雄关。
草鞋蹚出长征路,
赤帜引来幸福泉。
怀古抚今思烈士,
心潮激涌拍栏杆。

如今,陡箐村境内,有贵烟公路(G356),蟠陡公路,贵昆铁路,六六高速,六安高铁通过。交通便捷,昔日陡箐,如今已然由陡变平。

然而,修路过程毕竟是艰难的,甚至还得付出生命的代价。1957年9月,修建通过陡箐村的水安公路时,来自六枝、安顺的工程队遇上了最难战胜的拦路虎——喉一关与喉二关之间的绝壁。

据家住猴儿关的陡箐村老支书熊兴凯讲述:修公路时施工队员两人一组,用长绳吊着,一人掌杆,一人挥锤,在悬崖上打炮眼。崖壁是向内的洼棚岩,根本不着力。施工过程中,先后有7名队员坠崖牺牲,安葬在老虎岩脚,后被亲人迁回原籍。3年间,因为山石崩塌等,另有多人受了重伤。

俯瞰下的陡箐村猴儿关组。张佳雨 摄

相传,修这段公路时,人们还在猴儿关黄家丫口(现在的小街丫口)挖出两窖金砖,大窖的有36块、小窖的有8块,均上缴到尖山公社。据说这些金砖是在当时的茨冲铁厂(位于今茨冲村活动室)炼金矿时的产品,因当时正值苗族起义,当地炼金矿的人就把金砖藏了起来。至今,当地都还流传着与藏金砖有关的顺口溜:“大坳对小坳(坳,意为洼地),金银十八窖。谁人识得破,金子过秤拗(音近于ào,动词,意为撬)”。

修建贵昆铁路猴儿关段隧道和桥梁时,因地质复杂,工程艰巨,无数建设者为它挥洒汗水,流淌鲜血,甚至献出了生命。修高炉垭口这段铁路时,牺牲了一名铁路兵,二十年后,铁路兵的女儿回来寻访,护路民兵将她带到父亲墓地,女儿在坟前祭奠痛哭。

1958年5月,过境陡箐村的水安公路通车,1987年铺沥青路面。贵昆铁路于1966年3月4日在观音岩大桥接轨,实现全线通车,3月10日,在梅花山站举行通车仪式,7月1日,过境陡箐村的贵昆铁路正式交付运营,站设邻近的茨冲,1985年底实现电气化。2014年12月30日,过境陡箐村的六六高速公路顺利通过交工验收,2015年1月6日晚,全线开通营运,站设邻近的东关社区。2020年7月8日,过境陡箐村的六安高铁开通运营,站设邻近的冷坝村。

别看火车站、高速收费站、高铁站都设在相邻几个村子,恰好是这种左右逢源,让陡箐村成为这一带交通最便捷的村。


因地制宜,箐林经济助增收

陡箐村耕地面积16470余亩、林地6000余亩、荒山荒坡10200余亩、其他用地7800余亩。2024年,种植玉米3000亩、马铃薯4200余亩、大豆套种玉米200亩。

陡箐村充分发挥水城东大门的区位优势,全村经济发展以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通过发展刺梨种植、养殖黄牛、黑山羊,引进温氏养猪等,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全力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2024年,全村劳动力2824人,2376人务工(省外1026人、区外省内257人、乡外区内476人、乡内617人),引导463人脱贫户及三类对象就业(省外234人、区外省内42人、乡外区内45人、乡内142人),主要外出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省等地务工,省外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省内在3500元左右。

此外,陡箐村还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箐林经济,为农民增收。每年谷雨过后,村内的4000余亩野生春笋破土而出。走进水城区陡箐村,放眼望去,满山竹林苍翠欲滴,绿浪翻滚。竹林之下,冒尖的笋芽焕发着勃勃生机。趁着晴好天气,陡箐村的村民们抓紧时令采收春笋,将这满山的宝贝换成真金白银。陡箐村坪箐组村民王峰说:“挖竹笋其实也是有讲究的,太高的不要挖,因为有点老了,矮的又太嫩,剥不了多少鲜嫩的笋肉,挖三四十公分这种高度就正合适。”采笋结束后,村民们需要进行剥壳工作。先将竹笋放入清凉的溪水中浸泡一下,不仅方便剥壳,还能保持竹笋的新鲜爽口,再用小刀轻轻地割一下,从划开之处便可轻松地将笋子的壳从左右两边分开,鲜嫩的笋子就展现在了眼前。

“我家这一片竹林大概有二三十亩,基本上每年五月份左右就开始长竹笋了,一天大概可以挖七八十斤,挖回来剥了拿去卖,市场价基本上在四块钱一斤,没有剥的笋价格在一块五一斤左右,今年挖出来的竹笋可以卖五六千块钱。”陡箐镇陡箐村村民杨松笑着说。

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因其“荤素百搭”的特性被誉为春天的“菜王”,深受人们的喜爱,小小春笋不仅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致富笋”。

陡箐村党委副书记张铭介绍:“陡箐村现有竹林面积4000余亩,主要涉及坪箐、下寨、朱家寨等6个村民组161户559人,每年采收期从‘五一’一直持续到端午节前后。预计一年全村竹笋产量可达400吨左右,总收入将达到80万元,户均可增收5000元。”


陡箐村生态环境优越,土质肥沃、气候湿润,境内的万亩山林为野生蕨菜提供了天然的生长条件,产出的野生蕨菜品质上乘,漫山遍野的蕨菜成了大自然馈赠山里人的生态瑰宝,蕨菜经济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每年立春过后,随着气温转暖,蕨菜纷纷破土冒芽。野生蕨菜味道鲜美、清凉爽口,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时令野菜。群众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蕨菜资源,通过采摘蕨菜出售给收购商,乐享生态红利。陡箐村村民王太兰说:“平时每天要采七八十到一百斤,星期六、星期天要采得多一点,每天可以采得200多斤,收购价是一块钱一斤。”新鲜的野生蕨菜不易保存,为了留住这一口舌尖上的应季美味,收购商陈兴平聘请了几十名工人专门负责蕨菜收购工作。陈兴平说:“我在陡箐这边收蕨菜已经收了十多年了,农户把蕨菜采摘好后,我们给他们收。为了方便农户,比较集中的地方我们有专人在路边负责收购,零散的农户可以直接送到我们的收购点。中高峰期的时候,一天能够收到50吨,收来的蕨菜基本发往云南、湖南、四川等省,去年一年我们收了2000到3000吨蕨菜。”

陡箐村党委副书记张铭说:“我们这里的野生蕨菜资源非常丰富。我们村每天大概有四五百个农户在山上采蕨菜,每天每个农户的收入大概有100到200块钱,通过采摘蕨菜,每个农户每年大概可增收1万块钱。”


陡箐村境内的企业主要有富之源锌厂、好安心防水厂、中国凉都·瀑布漂流等企业,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就业62余人。村集体土地流转年收入7万元,门面出租年收入6000元、发挥区位优势,规划建设门面、入股箐丰公司分红年收入3万元、参与发展旅游项目分红年收入20万元;通过企业的示范带动,实现产业与就业互动双赢。

陡箐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坪箐组尤其明显。坪箐二十世纪90年代普遍是土墙房,2005年还有20多幢。如今,全是大平房、楼房。




供稿:王祥林 尚远刚 杨雪莲


编辑制作:六盘水日报社

新闻(民生)热线:0858-8261612

投稿邮箱:983426384@qq.com

总监制:彭绍良 赵芳

终审:颜春匀

编审:袁海燕

编辑:邓文理 实习生:周红






微凉都
发布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六盘水市本地新闻资讯,开展在线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