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父慈母

创业   其他   2024-11-03 00:00   江苏  
严父慈母
童忠锁
前文已述我的祖父年轻时,因巢县家中兄弟姐妹较多导致生活贫困,逃荒落户到了含山县,靠着一门木工手艺,历尽辛苦在含山成家立业。他双耳严重失聪,但只聋不哑,估计也是后天引起的。祖母大约在我8岁时离世,我9岁时家人帮她老人家搬迁新的坟墓时,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父亲出生于1922年,前面有两位姐姐。大姑在祖父母身边长大成人,二姑因家境贫寒,四岁时就送给本村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因为那年父亲刚刚出生,靠祖父一人无法养活一家五口,不得已而把二姑送给人家。可见那时祖父家境的悲惨。
父亲的诞生,祖父母特别高兴,这一宗童氏有了传宗接代的继承人。祖父虽不识字,但很尊重有文化的先生。所以等到父亲懂事时,就送他到本村朱四先生家念书识字。所以父亲在村里也是少有的几个识字的文人,而且他的毛笔字写的挺有水平。等到我念书时,每逢春节前夕,还和他一道帮人家写春联。写好春联,人家经常打三个鸡蛋泡一碗锅巴招待父亲,我也能享受到两个鸡蛋一碗锅巴待遇。
父亲从小也是娇生惯养的,特别是弯腰农活不是行家里手。但他有其他技能,如用黄鳝笼张黄鳝捕泥鳅,发大水时用网张鱼却是一把好手。这些水产品作为平时营养的补充,生活过得也有滋有味其乐融融。另外父亲还是做小生意的好手,冬闲时经常挑上百把斤的担子,把家乡的特产花生米挑到芜湖等地去出售,来回两百里全是徒步,辛苦可想而知。为的就是买地置房养活一家老小。
父亲一生耿直,为人最讲诚信二字,所以他在外面做生意时结交了不少朋友,还有两位也成了我们下一代父交子往的好朋友。小时候父亲对我们的管教特别严厉。有一年大年三十贴春联,我和二弟玩耍时不小心将桌子弄翻,打坏了一只装浆糊的碗却遭他一顿打骂。但他省吃俭用地培养我读书,教导我们好好做人,为使我们家逐渐走上富裕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土改前夕为了养活全家买了别人家三亩水田而戴上了中农的帽子,真是天大的笑话。
母亲朱氏年长父亲一岁,本村人,村里大部分人家姓朱,所以村名叫“岗上朱”。母亲兄妹三人,因外婆很喜欢小孩还抱养了两个女孩,这样她们就兄妹五人。其中小舅年轻时不幸去世,每年上坟时,我们还在他的坟前焚香祭祀。
母亲聪明贤惠长相俊美,特别能干,家里家外完全是一把好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好全家人的早饭。吃完早饭就出门干活,栽秧割稻,锄田整地样样在行,而且干得又快又好。中午休息时,她还要洗衣做事,晚上点上煤油灯缝补衣服,做鞋织袜埋头苦干,从不叫苦。
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但对孔孟之道,家规家教很有见解。经常教育我们怎么做人做事,说话有条有理和蔼可亲,很受村里人的尊重。长辈们都叫她二姑娘(因她前面有一抱养的姐姐),与我同辈的人都叫她二姥(就是二姑妈)。村里人手上或脚上戳上刺时都找她来挑,她有这门绝活,手到刺除,不疼不出血。

母亲一生勤俭,带着我们弟妹五人并把我们培养成人。我也是我们村里第一个有学识,第一个去北京工作,第一个为国立功受奖的人。所有这些都与母亲的教导分不开。她老人家在村里深得上下老幼的尊重,晚年生活幸福,儿孙满堂。2012年清明节中午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一岁。出殡路过骆集街上时(离我家有三里远)家家门前焚香为其送行。

东关水泥厂
寻找遥远的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