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 | 钟雪花/宋吉奎/蒋建军合作揭示DNA甲基化酶功能分化机制

学术   2024-11-11 08:49   湖北  

DNA甲基化在调控基因表达、沉默转座子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基因组中的DNA甲基化主要在发生在CG位点,而在植物中,这一过程则更为复杂,不仅限于CG位点,还广泛存在于CHG和CHH位点(H代表A、T或C)。植物的DNA甲基化由不同的酶负责:MET1负责CG,CMT3负责CHG,CMT2和DRM2负责CHH。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MT3和CMT2是植物特有的同源DNA甲基化酶,但它们主要甲基化不同的位点,其背后的分子和进化机制一直不清楚。


2024年11月6日,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钟雪花教授课题组、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宋吉奎教授课题组以及河南大学蒋建军教授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protein stability drive the divergence of plant-specific DNA methyltransferas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CMT2和CMT3产生功能分化的机制。这是该团队继2022年解析CMT3特异甲基化CHG的分子机制Nature Commun. | 宋吉奎/钟雪花合作团队揭示植物CHG DNA甲基化调控的新机制后的又一项重要进展。



在此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玉米CMT3蛋白ZMET2的一个关键精氨酸残基(R804)与甲基化位点后第2位(+2)G通过形成氢键,实现对CHG的特异性识别,从而维持其甲基化。在最新的研究中,他们发现CMT2中识别+2 G的关键精氨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导致失去对CHG的特异性识别能力。有趣的是,CMT3几乎存在于所有绿色植物中且功能保守;而CMT2仅存在于被子植物中,在一些基部被子植物如无油樟中,其CMT2的该位点依旧保持为精氨酸,表明CMT2是由CMT3分化而来。将拟南芥CMT2的该位点突变为精氨酸(V1200R)后,CMT2甲基化CHG的能力显著增强,可大量甲基化CHG,抑制转座子并改变多个基因的表达,证明CMT2中该位点的变异是导致功能分化的关键因素。


在苔藓植物中,异染色质区CHH的主要由DNMT3维持,但DNMT3在被子植物中缺失。CMT2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失对CHH甲基化的影响,并可能具备更高效的CHH甲基化能力。


与CMT3相比,CMT2不仅改变了底物特异性,还具有更长的N末端。该长N末端可以追溯到基部被子植物无油樟,呈现无序状态,仅含数个相对保守的基序和核定位信号。通过蛋白含量检测和N末端交换实验发现,该长N末端可导致CMT2蛋白稳定性降低,特别是在高温下引发蛋白的快速降解,意味着CMT2更容易响应环境变化。


由于CMT2长N末端的无序特性,其在物种间和物种内部均表现出较大变异。在拟南芥自然群体中,CMT2的大量自然变异集中于N末端。然而,许多品系中的变异没有明显影响整体DNA甲基化水平,表明CMT2的长N末端对自然变异高度容忍,可能通过重新翻译产生功能性CMT2蛋白。为了验证CMT2的功能,研究人员调查了更多拟南芥自然群体,发现来自西藏的拟南芥Lhasa-0(由复旦大学钟扬教授采集)的CMT2在甲基化酶功能区发生移码突变,导致整体CHH甲基化程度下降。


图1. 植物CMT类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和进化机制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CMT2和CMT3分别维持不同DNA甲基化的机制。CMT2拥有与CMT3类似的催化机制,但由于氨基酸变异失去了对CHG的特异性。CMT2是在被子植物中由更古老的CMT3通过复制和分化而来,具有长的无序N末端,影响其蛋白定位和稳定性。这一研究为理解DNA甲基化酶的进化及其在环境响应中的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2. 植物CMT类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和进化机制漫画(绘图:Jia Gwee)


河南大学蒋建军教授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Jia Gwee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钟雪花教授和宋吉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美国NIH和河南大学资助。钟雪花教授课题组正招收表观遗传学方向博士后,欢迎联系(https://sites.wustl.edu/zhonglab/news/)。宋吉奎教授课题组正招收结构生物学方向博士后,欢迎联系(jikui.song@ucr.edu)。蒋建军教授课题组主要研究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中的表观遗传机制,欢迎有兴趣加入课题组的学生和博士后联系(https://www.x-mol.com/groups/jiang)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r2222  

植物生物技术Pbj 交流群

     为了能更有效地帮助广大的科研工作者获取相关信息,植物生物技术Pbj特建立微信群,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投稿以及文献相关问题、公众号发布内容及公众号投稿问题都会集中在群内进行解答,同时鼓励在群内交流学术、碰撞思维。为了保证群内良好的讨论环境,请先添加小编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之后我们会及时邀请您进群。小提示:添加小编微信时及进群后请务必备注学校或单位+姓名,PI在结尾注明,我们会邀请您进入PI群



植物生物技术Pbj
本公众号致力于生物技术领域重要进展的推介,由 Plant Biotech. Journal杂志(2022年影响因子13.8,植物学研究型Top3 期刊)官方授权,华中农业大学为运营主体,PBJ杂志执行主编-华中农大金双侠教授担任总编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