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博6了让退学?也太6了???

文摘   2025-01-28 23:59   北京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公布2024年博士生中期考核结果,在考核中共有14名博士生不合格。不合格的博士生将面临再次考核、博转硕或退学的结果。



近年来,在博士生、硕士生大量扩招的前提之下,一些高校更加重视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机制,博士生、硕士生的分流和淘汰机制将变得更加严格。如果博士生和硕士生在读期间未能达到预期的学术要求或者未能通过学校的考核制度,可能会被转为硕士继续学习甚至被退学。


博士考核机制


当下,众多高校正积极采取分流与淘汰的机制,强化博士生的忧患意识,进一步优化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推动毕业生成长为具备高素养的专业人才。

多所高校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等文件中明确分流和清退的标准。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曾经发布《博士研究生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博士研究生因科研能力等原因经导师确认并主动提出不宜继续按博士研究生标准培养者,允许其申请转为硕士。复旦大学也曾经公布类似的政策,允许直博生申请分流转为硕士生,在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要求。

山东大学也公布了《山东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文件汇编》,通过中期考核的形式,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进行分流和淘汰。

早在2012年,南京大学就探索、启动了针对博士生教育的“四三三”改革,建立了博士生弹性分流淘汰机制,对博士生进行分流和淘汰,仅仅2013级就淘汰了近70名博士生。

2021年,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博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公告中提到,对125名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决定。这也成为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关于高校清退博士生人数较多的一则新闻。

哪些博士研究生会面临分流的情况?


博士生大多因为课程成绩不合格,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未通过,答辩未通过,超过最长修业年限等几种情况被学校分流或清退处理。根据辽宁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分流管理办法,出现几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将面临分流的情况。

分流有哪几种方式?


以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手册为例,第十三条中规定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包括了“退学”“博士结业”和“转为硕士生培养”三种渠道。申请“博士结业”的,需要修读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申请“转为硕士生培养”,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被清退的研究生

不仅仅是博士生,硕士研究生也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考核制度。据多所高校的官方公告,近年来已有多所高校针对不合格的研究生作出清退的处理。

去年六月,宁波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对2024年达到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发出学业预警,如果这些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未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或未完成学业会被学校作退学处理。

今年七月,南京工业大学发布公告《关于对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的公告》,35名研究生未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达到毕(结)业条件,学校决定对这35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步伐正大步向前,这不仅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即便是本科生群体,也需迎接更加全面而严峻的挑战,以适应不断提升的学术标准与社会期望。

严进严出?

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博士生们面前,想要取得博士学位,可谓是一山放过一山拦。在漫长的求学之路上,想要摘得博士学位这颗果实,还要闯过面前的重重难关。

对于高校而言,博士生分流、清退制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不仅能够帮助优化学术生态,还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高校通过考核的方式,可以筛选出真正适合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及时发现读博队伍中不适合从事科研活动或者能力不足的学生。

但对不少在读博士来说,博士生课程难度和学业压力就已经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压力。近几年来,博士生课程数量增加以及科研成果发表数量的要求提高。多所高校规定,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须发表至少两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教育部及多所高校多次强调,严格把控毕业生毕业程序,尤其是加大了毕业论文的抽检力度。今年颁布的《学位法》也明确将强化学风建设等问题。

中国教育在线曾经发布《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里面提到了关于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情况。数据显示,2003年博士研究生延毕率已经达到了46.5%,而且延毕率还在持续上升,到2018年延毕率已达到64%,这一数据表明超过六成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分流淘汰机制淘汰的学生占比不高,迫于学业压力选择主动退出的学生比较多。这表明,在运用分流淘汰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当关注博士生心理健康,减轻他们的压力。不仅要达到合格毕业的目的,还要为他们构建多元化的发展机制。

结 语

诚然,对博士生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有利于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但不应忽视博士生在求学、生活和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博硕人才们也应及早规划,做好学业和职业规划。如果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趁早探索、规划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王道。

关关难过关关过。衷心祝愿每位人才都能学有所成,就业无忧。


学术课程


——助力学术成长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前往小程序-购买课程




普刊论文








文献阅读








高职核心








国社科申报








国社科评审经验








SSCI








实证论文








文献综述








核心论文框架








传播研究方法







更多学术讲座、学术辅导、论文干货、写作技巧
敬请关注“学术进修课堂”公众号
设个星标




学术进修课堂
聚焦学术提升,赋能科研成长。小助手V:xsjxkt00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