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刊北核,不收版面费,在读博士独作可发!

文摘   2025-01-28 23:59   北京  




期刊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是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Part.1 评价信息
AMI核心(2022版)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0-合格)
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
中文核心(2023年版)
RCCSE(中文权威A+)(2023第七版)
复合影响因子:9.03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Part.2 内容设置

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农村社会发展、农民生计与保障、乡村治理现代化、土地问题、农业经济等。


投稿方式


官网投稿:http://njnydxxbskb.paperonce.org/

投稿经验


已录用

初审外审加在一起差不多两个月,给了一个月修改时间,终审半个月通过表示录用,外审意见非常尖锐,修改稿近乎全文重写。
②去年10月末投稿,论文是导一博二,大概两天后送外审(送外审的时间因人而异,其实整个期刊不同阶段的审稿进展会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呈现出不同的周期),可能是自己的主题比较契合期刊选题方向,投稿后会有邮箱通知,系统会显示“等待责编处理”。前后送了两位外审专家,大概18天左右的外审(外审意见回来后也会邮箱通知,系统会先后显示“等待责编处理”和“退改”,中间大概是3天,和师兄以及万维书刊网的学友咨询过,一般会先送第一个外审,如果外审意见不错会继续送第二位专家),专家外审意见非常详细,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一般要求15天修改完返回编辑部。10天修改完,修改完系统也会有“等待责编处理”,一周左右系统变为“正在复审”,昨天系统内发邮件咨询编辑老师,老师回复拟录用,并会在排版前加微信校对。如果这个阶段时间比较长,可以系统内发邮件或者打电话给编辑部老师,老师非常热情,和之前学友分享的一样,不会因为咨询就会退稿。最后,见刊周期应该也是比较长的,做过简单的统计,一般都是半年及以上,如果你的文章比较偏向热点及期刊重点征稿方向,应该周期会稍微缩短,现在很多是专题组稿(不是约稿)。总之,学报非常良心,流程也非常透明,和编辑交流也非常愉悦,也很开心能够完成自己的一个愿望吧,也希望这个简单的经验贴能够给各位学友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③5月31日投稿,9月28日录用,经历了初审、专家审和复审。复审从9月1号一直到现在还是复审,但是26号我在系统里面给责任编辑老师发消息,老师说是待刊,也就是录用了,但是系统里现在显示的还是复审,所以大家如果长时间在复审的话,可以打电话问问编辑老师,南农学报(社科版)的编辑老师很好,服务态度超级好,一般打电话不超过5秒就会接,然后会耐心的帮你查,告知审稿状态,一次愉快的投稿经历。


未录用

本人211在读博士,10月23日投稿,12月5日从“正在初审”转为“正在外审”,12月26日收到附带外审意见的退稿邮件通知。外审意见4条,我半天其实就修改好了,不明白为何不给一个退修的机会。文章我一作,和另一个副教授合作,前后写作过程7个月。但该刊愿意将博士一作的文章发外审,说明不歧视一作身份
②这个刊绝了,初审审稿审一个多月,打电话催了一下直接退稿,乐
③9/11投稿,11/7退稿。历经初审-外审-责编处理等环节,外审意见非常专业,直切痛点,且不歧视导一硕二投稿,非常良心的期刊。
④投了一个多月,一直初审中,感觉就不太好,似乎要退稿,果不其然,今天退稿了没啥意见,格式化退稿信




投稿指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刊登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促进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为使来稿得到迅速与妥善的处理,本刊敬请作者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论文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新颖,资料翔实可靠,论证充分严密,有较高学术价值。
2.投稿请登录本刊采编系统进行投稿操作。注意:多位作者的,排名须确定,且征得其他作者的同意。同时,包括单位信息,基金项目、联系方式等信息应尽可能详细。如文章作者数量大于等于两个人,请在稿件最后以适当文字说明,每位作者的贡献度。
3.稿件应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或注释。获得科研基金资助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其项目编号,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6903006)”。
4.作者署名要求用真实姓名,多位作者的署名一般不超过3人。作者简介应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称或学位、单位、通信方式等内容。
5.中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字,是以第三人称对文中观点进行的概括,应能简明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避免以“本文指出”、“本人认为”等形式表述。关键词是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3—5个为宜。
6.凡引文出处一律列入“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列于文末。文中引文处的序号(上标)与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须对应,用方括号“[ ]”标示。所引文献中的页码写在文后参考文献出版年份之后,用冒号隔开;同一参考文献多次出现,可将页码标于文中序号之后,文后不注。
根据GB/T 7714—2005规定,参考文献的类型标识为:普通图书—M,论文集—C,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汇编—G,数据库—DB,电子公告—EB,等等。析出文献以刊用载体为准,如为普通图书,即用M,如为期刊,即用J,以此类推。常见的几种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1)普通图书:[序号]责任者.文献题名[M].译者或校注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
(2)期刊:[序号]责任者.文献题名[J].译者.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序号]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刊名,出版版次。
(4)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原责任者.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
(5)电子文献: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EB/OL].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7.注释是对正文中某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说明,一律写在该页地脚,序号用圆圈标示,如①②。
8.文稿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本刊有对来稿作文字技术性修改、删节权,如作者不允许,请在投稿时说明。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投稿后3个月未见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9.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若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10.目前,本刊已开通网上采编系统,请广大作者使用系统投稿,上传word版本稿件,勿上传pdf等其他格式,勿寄打印稿。
敬请广大作者注意:本刊不收取包括审稿费、版面费等在内的任何费用!本刊联系方式:电 话:025—84396306 ;电子信箱:xbsk@njau.edu.cn


学术课程


——助力学术成长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前往小程序-购买课程





普刊论文








文献阅读








高职核心








国社科申报








国社科评审经验








SSCI








实证论文








文献综述








核心论文框架








传播研究方法







更多学术讲座、学术辅导、论文干货、写作技巧
敬请关注“学术进修课堂”公众号
设个星标





学术进修课堂
聚焦学术提升,赋能科研成长。小助手V:xsjxkt00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