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年,一名少年走下船,从波士顿踏上了美洲的土地。他叫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来自偏远的英属背风群岛(British Leeward Islands)的孤儿。背风群岛所处位置亚历山大进入纽约的国王学院。求学期间,他结交了几位志趣相投的好友,其中一位叫阿龙·伯尔……
我终于实现了一个愿望——欣赏音乐剧《汉密尔顿》。这出剧自上映以来,几乎稳坐伦敦西区最贵宝座。今年秋天终于票价跳水,是我能看得起的水平了。但我仍然没有花钱。朋友来伦敦开会,说想看剧,让我选。这……不撞咱枪口上了嘛,感谢好心人!所以,开篇的介绍是音乐剧情节,事实上汉密尔顿和伯尔并非大学校友。之所以想看《汉密尔顿》,不是对汉密尔顿感兴趣,也不是对美国历史和政治感兴趣,单纯因为这是一部新音乐剧。2015年诞生于纽约百老汇的《汉密尔顿》,是音乐家林-曼努尔·米兰达历时整整七年完成的创作,是第一部以hip hop为主的大型音乐剧,包含R&B、Soul和流行音乐。这是我看过最难的一部音乐剧。其它例如《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虽不能百分百听懂唱词吧,起码七七八八。但Rap起来的《汉密尔顿》,我只能享受节奏。幸好汉密尔顿是名人,根据他的生平,也能猜出舞台上大概在发生的故事。汉密尔顿碰上了美国独立革命,对于他和他的挚友们这群聪敏又有政治抱负的年轻人,自然要奋不顾身。汉密尔顿且得到华盛顿的赏识,成为他的助手。乔治・华盛顿不愧是“建国之父”中的“父”,他对汉密尔顿的教导影响后者至深,是对汉密尔顿一生帮助最大的人。功勋们的下一代生命也诞生了,他们对未来充满期望。汉密尔顿成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并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匿名写作《联邦党人文集》。1789年,另一位“建国之父”托马斯·杰斐逊从法国大使的位置下来,回到美国担任国务卿。他与另一位“建国之父”詹姆斯·麦迪逊对汉密尔顿的财政方案提出质疑。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双方以歌唱的方式辩论,语速快到耳朵根本反应不过来,所以不用问,我当然是没听懂,但那种氛围感是融入进去了😅汉密尔顿的“导师”华盛顿,建议他找一个折中方案来赢得国会的支持。汉密尔顿找到了,与杰斐逊和麦迪逊在私人晚宴上达成协议。但汉密尔顿的胜利,令他的昔日好友阿龙·伯尔越来越嫉妒。开篇提到这位阿龙·伯尔后,就一直没讲他。事实上伯尔是本舞台剧的男二号,戏份和唱词不比汉密尔顿少。目前这一版的伯尔非常英俊,身材超好穿上礼服简直帅爆了。不过唱功还是比男一差一点点。一个问题解决了,还有其它问题需要辩论。伯尔加入杰斐逊和麦迪逊的阵营,联合对阵汉密尔顿。此时华盛顿完成了他的第二个任期,向全美国说再见。新任总统是约翰·亚当斯,又一位“美国之父”。他解雇了汉密尔顿。汉密尔顿硬刚,写了一篇极富煽动性的文章批评新总统。但这个时候,他没想到后院起火了。汉密尔顿犯了一个“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结果人家的老公发现了,威胁勒索他。更坏的是,他的对手联盟们也知道了这件事。汉密尔顿名誉扫地,妻子失望离去。他的儿子菲利普不堪忍受旁人对父亲的侮辱,发起决斗不幸中枪身亡。这次悲剧令汉密尔顿夫妻俩回到了一起,重新成为彼此的依靠。1800年美国大选,汉密尔顿选择支持杰斐逊,而非自己的好友伯尔。他认为杰斐逊更能胜任总统的职位,但伯尔对汉密尔顿的忍耐已经到头了。最后的结局被清晰记录在历史书上:1804年7月11日,汉密尔顿在决斗中被伯尔的子弹击中胃部,第二天去世。而历史无法记录清晰的是,汉密尔顿是否放弃了射击对方。有目击者作证说他没有射,人们也愿意相信他没有射。看剧的这天,正值美国大选结果出炉,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的媒体和自媒体,都在讲这件事。看剧的时候我想,在这个时间来看这部剧,也算是巧合,倒是应景。两百多年前的美国开国元勋们,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不知作何感想。为了政策和决策激烈辩论的汉密尔顿和杰斐逊,是否会想到,两百年后的辩论,制胜关键在于对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把控?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两党都有坚定支持者,他们的坚定来自自己的价值观,以及看到的信息。在此我不打算对此问题多做评论,很多大V已经反复写过。信息茧房确实主要由外部因素造就,但如果想挣脱,任何人都可以主动挣脱。哪怕无法完全挣脱,也不至于被包裹地严严实实。我只想简单聊一点,就是关于保守与改变。这也是两个党派支持者之间最常辩论的问题。备注:我所说的一切,均基于中文语境下看到的讨论;换句话说,我没有在讲美国大选,我讲的是中国人的观点之争。作为经历过重大变革的群体中的一份子,我们知道激进的可怕。因此很多中国人倾向于选择守护(美国的)传统,而代表美国传统精神的保守派共和党,容易得到这部分中国人的支持。刚刚被我们反复提过的美国“建国之父”们,他们在美国诞生之时确立的美国精神,是现代文明的高光时刻。是许多人、无论肤色国籍,都愿意捍卫的文明之精神。支持共和党的,或者直接说支持川普的(这次大选根本不是两党之争,是川普和民主党之争),认为民主党所做的、以及准备要做的一切改变,都是破坏美国精神、也与基督教文明相异。为了守护美国的传统精神,守护基督教带来的道德秩序,必须要靠保守派代表特朗普。这时候支持川普的人可能会说我在偷换概念,他们没说不改变,只是不能太激进。我想没有人会认为,这个世界必须一成不变地遵循已有传统。因为人类不停随着时间往前走,不停学习未知,文明就不可能停在原地,传统不可能坚持到永久。人类必须随着改变而进行自我调整,才能让社会有更好的秩序。以我自己为例吧。我支持英国的保守党,但并非因为我要誓死捍卫英国传统。保守党也一直在寻求改变,而工党的政策在我看来有些太激进。前面也说了,我来自一个曾经历过大变革的地方,所以对于大变革有天然恐惧,不认为是改变社会的最好方式。简单来说,我认为英国保守党的改革进度虽然不够大,但也能接受,所以选择支持他们。落到美国,我可以直接勇敢地说,我支持民主党。理由是,特朗普领导下的共和党,对传统的捍卫超出了我的想象。而民主党想推进的社会改变,是我认为可以接受的程度(备注:我指的是他们确实推行的政策,而非谣言中被曲解的“政策”)。其实,不止一次有人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说我“左”。虽然他们的本意是用“左”来批评我,但他们说对了。“左”的定义是希望做出改变。我对世界的期许,就是能一直跟着文明的步伐,在政策法规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无论任何领域,改变都是无可避免的。你看代表美国传统精神的《汉密尔顿》,都以最新型的音乐形式来呈现了。在美国,支持民主党的是年轻人多;在英国,也是许多年轻人支持工党。因为年轻的血液最渴望改变啊。《汉密尔顿》演出的前半段充斥着激昂的“Revolution!Revolution!Revolution!”(革命)年轻人浑身都是勇气和热血,要为自由而战,为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战,为自己的明天而战。但等他们慢慢成熟,会更审慎地思考“改变”与“传统”之间所需要的微妙平衡。当然了,以上只是我基于一个问题的闲聊,而每个问题其实都有其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人类的思考是多种条件下的联合反应,我以上观点是对单一问题做的简化思考。最后我想说。历史会记住名人,那么,会放过我们这些无名之辈吗?历史不会在意我们,但我们自己会记住。对于个体而言,宏观历史没有自身的感受重要。所以,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讲的每一句话,都要对自己负责。走,我们一起出去玩!
我们坚持原创,用知识积累与亲身经验
书写最实用可靠的信息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
微信公众号:英伦欧陆深度游 (verytraveler)
官方微博:TanSuo英伦欧陆深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