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俩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
女儿已成家当了妈妈,儿子今年暑假结束上高二。女儿十六岁考上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现在纽约从事音乐演奏和教学工作。儿子喜欢研究哲学,年初关于意识性质的论文在国外发表。
他们是我几十年努力工作的动力,是我生活充实快乐的源泉。我以孩子们为傲,不仅是他们工作小有成就、学业小有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精神独立自主,人际关系顺畅,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我前年退休,本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寻访五柳先生桃花源,但因儿子的一件事改变了计划。
孩儿妈发现儿子每天大量时间从看书换成了鼓捣手机,原以为是玩游戏,了解后知道是给同学回微信,是一位转学来的女同学。难道儿子在谈恋爱?
儿子说你们误会了,女同学因为精神抑郁想找人倾诉,如果没人帮助她,可能会出问题。我们肯定了儿子的热心,也联系了女同学的家长,后来经过心理医生的治疗,女孩儿恢复了健康。
我本以为这是一件孤立的事情,但没过多长时间,儿子学校又有两位同学有了心理问题,有一位病情还比较严重,上学月余就退学住院了。我感觉事情不简单,于是上网查看《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不看不知道,越看心情越沉重。近些年青少年由于精神抑郁引发的问题触目惊心,令人食不甘味寝不成寐。
儿子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如果您想做点儿什么,就把为我制定的‘3618无教育法’分享给更多家长吧。”
这套家庭教育方案是我养育女儿经验的总结,又在儿子一岁时补充完善。总体原则是家庭教育以幸福为根本,以快乐为标准,以孩子为老师,以高维度拉升,以内驱力推动,以未来定今天。
具体做法是把孩子18年的成长分为6个阶段,每3年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围绕一个培育重点展开,分别是体格锻造、性格塑造、人格打造,智力拉高、能力推高、辨力提高。
我觉得家庭教育不能搞得太复杂,要对应孩子身心发育的实际状况和天性特点去做,要分阶段抓住重要的,放开不重要的,给孩子更多自我成长的空间。
比如9岁之前,学习成绩是不重要的,打好身心健康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成绩在9岁以后,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但培养好体格、好性格、好人格,错过了最佳年龄段,真的很难弥补。其实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这三格,我们在社会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寻根溯源几乎都会追到这里。
9岁以后只关注学习成绩班级排名也不可取,比如一棵树结的果实好不好,关键不在果实而在树根和枝叶。所以智力如何拉高、能力如何推高、辨力如何提高,才是取得好成绩真正要下功夫的地方。
从我们家的实践看,3618无教育法的结果令人欣慰。举两个例子,一个是亲子关系非常融洽,一个是不太操心孩子学习。
儿子初三时身高超过一米七,和同学一样对自主、自尊和自我掌控的要求比较强烈,却没有明显的青春期叛逆表现。有和家长、老师不一致的想法看法做法,都能心平气和地协商达成共识。
在家里吃饭时会主动和我们聊天,创造坦诚、愉悦、温馨的家庭气氛。在孩子妈妈患病期间,儿子每天睡觉前都要到妈妈床前,亲吻妈妈的额头道晚安。在学校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也非常好。
儿子在学习上虽然不太刻苦,但主动性很强。学校规定的课程一直保持好成绩,自己喜欢的学科学起来更积极。初二之前喜欢理论物理,薛定谔、霍金、爱因斯坦的著作反复看。初三以后着迷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生啃黑格尔、维特根斯坦。现在很多方面是我的老师,看待社会现象和国际局势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大女儿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得要领,特别是在发掘孩子天赋上做得好。她的女儿5岁登台百老汇配演音乐剧,7岁为儿童动画片配音,是两家经纪公司的签约小演员。她的学生也在各种音乐比赛中屡屡获奖,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好评。
我的俩孩子都是智力平常的普通孩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学习上还缺乏悬梁刺股的精神,甚至还有点儿贪玩儿。那他们令我感到满意和幸福的成长原因是什么呢?肯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家庭无教有育的理念和3618的方法,应该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传统的家庭教育思维总体上“教”的比重过大,而“育”的比重过小。大多数家长都是高高在上俯视孩子、教训孩子。
教,在《说文解字》中谓之“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在上位的施教,在下位的效仿。可是有多少“上位”真正具备施教的德行呢?你又让“下位”效仿什么呢?“攴”的本意是“上位”拿鞭子棍子打“下位”,起初说的是奴隶主通过殴打规教奴隶,后来引申到大人拿鞭棍教导小孩。
当然,今天教的解释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不同了,但是还有人主张家庭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打孩子的家长还大量存在。即便是不打,手里的棍子没了,但嘴里的鞭子不仅没少而且还多了,甚至超出了孩子能承受的程度。
为什么现在患抑郁症的孩子多了?是因为沾了水的软鞭子软棍子打人更狠。还有一些家长虽然不打不骂,但用不切实际的成绩指标持续进行心理压迫,把硬暴力变成软暴力,实际比真的棍棒更可怕。
孩子们厌学、抑郁、沉迷网络,极个别甚至尝试自杀,只是因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和快乐。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家长和教育的问题,违背孩子天性的,无视孩子天分的,不顾孩子快乐的教育比比皆是。
家长和学校按照自己的功利目标去规束甚至逼迫,让活生生的孩子失去自我,有的甚至感觉自己就是一部考试机器。殊不知孩子和家长千辛万苦为应试储备的知识,在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可能所用甚微。
民族伟大复兴,世界和平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认为不是“做题家”而是“发明家”,不是所谓的“学霸”而是真正的“学者”。《无教育法》可能不会成就学者和发明家,但书中的建议能让家长们提出如下问题:我到底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对孩子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吗?
为了家长们少些焦虑多些欣慰,为了孩子们多些快乐少些忧郁,为了更多家庭有爱会爱,温暖幸福,方有这本《无教育法》。感谢华夏出版社审校发行,感谢《婚姻与家庭》杂志热情推荐给更多朋友们。
作者:刘一滨,男,工商管理博士。曾任职业军官、央企经理、兼职教授。2009年开始研究家庭教育、实验无教育法,十余载成果显著,为此总结成书,贡献给更多家长和孩子。
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购买
小婚家
给您可靠而贴心的爱~~
动动手指|扫码回家
编辑、排版:王云峰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投稿、转载微信:little19820417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