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电话沟通成为亲情“分离器”|种爱计划

情感   社会   2024-12-25 20:01   北京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和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项目,旨在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精神陪伴的基础上,提供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

——小婚家

 



“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有没有好好学习?这次考了多少分?”


有的孩子在来信中说,爸爸妈妈每次从外地打来电话,常问的就是这几个问题。时间一长,孩子就开始排斥接电话,或者接了电话后却不想说话。


父母打电话回家原本是亲子联结、传达温情的方式,也是让孩子更多表达自己的一个途径;但如果这成了孩子逃避和拒绝的事情,那么父母打电话沟通就失去了意义。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应该意识到,每次通话的时候,说什么、怎么说、如何把重点放到促进亲子沟通和交流上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通话的时候,父母可以先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和思念,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重视。孩子的成绩可不可以问?可以问,但父母不能只侧重在成绩上,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成长和发展。


有些孩子情感脆弱、敏感,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尝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时,父母要保持耐心和尊重,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无压力的环境,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的耐心倾听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情感上的巨大支持。


当孩子倾诉时,父母应避免立即给出评价或建议,从而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对于孩子表达的情感、情绪,父母要尽可能地给予正面回应,即使孩子表达的是负面情绪,也要表示理解和支持,让孩子知道,无论何种情绪都有被接纳的空间。


为了增加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父母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来看看一位妈妈是如何在电话里跟孩子沟通的。


“豆豆,是妈妈呀,最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想我们?”


豆豆拿着电话说:“嗯,挺好的。”显然,刚拿起电话的豆豆,话匣子还没有打开。


妈妈继续说:“豆豆,你一直想去看大熊猫。妈妈告诉你哦,我工作的这个城市里有个很大的动物园,那里的大熊猫特别可爱,它们还会吃竹子呢!


“真的吗?”豆豆对这个话题似乎有了兴趣。


“豆豆,你想不想有一天,爸爸妈妈带你去看大熊猫?”


“想呀,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大熊猫。”


“等爸爸妈妈的工作不那么忙了,我们就带你去看大熊猫。”


……


想必这样的通话,即使是隔着时空,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


当然,父母在电话沟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孩子不愿意表达的时候和阶段,建议父母不要强迫孩子立即回应,尝试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调整,并对孩子的“不愿意表达”保持理解和接纳,考虑孩子可能是因为害羞、害怕、陌生、不信任等各种原因导致的。


父母可以先试着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点滴,让孩子成为倾听者。也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比如“今天有没有想跟爸爸妈妈分享的?”“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尝试让孩子从简单的表达和分享开始,不要期望孩子一下子就会有巨大的改变。当孩子开始尝试表达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你能和妈妈分享这些,我很高兴。”


除了电话沟通之外,父母还可以尝试用短信、书信等其他沟通方式,找到孩子更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


无论孩子是否愿意表达,父母都要努力通过言语和行动来表达你对孩子的爱和支持。隔着时空的距离,愿父母的每一次通话都能成为亲子间更亲密的纽带,而不是让孩子与你渐行渐远。


每个人做一点点,世界就会改变很多。关爱留守儿童,“种爱计划”,携手同行。


种爱计划项目办公室电话:

(8610)65060600


长按二维码,助力种爱计划




编辑:张慧娟

一审:王云峰

二审:李津

三审:赵海旭




发现更多“婚姻与家庭杂志”精彩内容@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头条号/百家号/澎湃号/常春藤亲子营公众号

投稿、转载微信:little19820417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婚姻与家庭杂志
中国家庭幸福生活引领者,专注女性成长与婚姻幸福,探讨如何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婚姻与家庭》杂志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