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我回故乡过大年”
获奖同学采访
首都百万师生共话“我家这一年”,同上一堂春节返乡“大思政课”。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日报社联合举办的“见字如面:我回故乡过大年”——北京市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评选结果出炉。在本次活动中,睿信书院2023级王佳瑜同学获北京市三等奖,其作品《浙里年俗大赏》用镜头记录和展现了家乡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过年的习俗。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采访现场,
看看王佳瑜同学对于作品主题的理解
以及对年俗年味的看法吧!
01视频内容
视频内容主要体现了经过乡村振兴后,农村生活发生了现代性转化,而传统文化依然未曾消亡,二者和谐共存的一种态势。视频以民俗为主线背景,按照年前的时间顺序,展现当地人筹备过年物资的年俗活动,传达人们对于传统年俗的情怀,呈现新农村人的精神面貌,表现现代生活带给他们的便利以及当地依然留存的习俗民风。
02创作背景
您对家乡宁海的哪些过年习俗印象最深刻?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视频中出现的可能就是捣麻糍这个习俗,我在视频中用了较长的篇幅来展现它,因为这个习俗算是我从小最常经历目睹的一个场景。不仅是过年,清明节期间也会有捣麻糍的活动。(麻糍)比较熟悉的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年糕,加入艾草后又加了一分味道,作为过年与清明祭祀祖先的一份贡品存在,也算是一种家乡的味道存在着。
为什么想到要记录家乡的过年习俗?
首先是这次比赛的主题给了我比较大的灵感。我的家乡其实是一个主要靠生产业发展的城市,但我觉得也是一个特别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城市,因为(它)山清水秀,环境特别好,有好多美食。过年的习俗它一定程度上能展示我们的地方风貌和人文气息。而且来北京读大学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那么久又回到家乡的这样一个经历,再回去之后,给了我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这种体会很巧地能够展现在视频中。
03创作感悟
Q1: 您在视频记录过程中,有一些突然的感悟可以分享一下吗?
A1:其实最早开始,它只是一个记录年俗的事情,我给它取得标题就是年俗大赏。但剪到后面,我就有一些稍稍的拔高和升华,可能都是我的感触。包括,祭祀环节中那样一种祭拜上天、祭拜祖先的行为,它放到现在是一种感恩的……就是以感恩为主要目的的,不是大家在迷信方面的。这样一种包括现代化与文化的保留与传承的体会,都是我在创作中突然想到的。
Q2: 这是我们准备的一些有限度的问题,您还有什么特别想要分享的?比如介绍家乡之类的?
A2:本意其实我觉得家乡和年味之间是要突出年味的,介绍家乡其实是一个挺顺便的事情。因为寒假就一直待在家乡没有去哪里旅游。这也是很巧的一个机会让我记录了家乡,然后,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家乡的故事。也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浙江宁波宁海来玩。
Q3:您在没有离开家乡之前,有没有这样细致的观察家乡的过年的气氛吗?
A4:这次通过拍摄视频,会从一些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它,平常只会当作很平常的事、必要做的事情、日常的事情,没有像这次把它当作一种特别的习俗和年俗来看待。
Q4:您有没有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度过春节的经历?
A4:没有。
Q5:好的。那么按您所说,您离开家乡也有一段时间了,您对在其他地方接触到的当地的习俗有什么看法?这些习俗和您家乡的做对比,您有什么感悟?
A5:最经典的北方人包饺子、看春晚这种“仪式”。我觉得,在过年期间,大家都会有一种仪式感,都会去凸显团圆这样一个主题。大家饮食方面、文化方面会有区别,习俗都是差异化存在的,最适合自身的可能就是最好的。
04深度思考
Q
A
Q
A
Q
A
结语
通过对王佳瑜同学的采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村落从落后一步步发展进步,更从当地人筹备过年物资的年俗活动中,品味到了热闹的年味。家人邻里和谐关爱,在家庭作坊的温暖气息,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食物中,感受不一样的幸福。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细品舌尖,无言会与心间,相视一笑,自是灯火阑珊时,人间安乐处。
睿信新闻中心出品
供稿 | 孔靖淞、李珅剑、吴远威
排版 | 向润鑫
审核 | 魏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