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位师生及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金融活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非法金融活动也如影随形,严重威胁着我们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提升家长及师生的金融安全意识,特此致信。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我们的金融安全!
✦
•
✦
认识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
非法金融活动,如非法集资、网络诈骗、金融传销等,它们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进行欺诈行为。这些活动不仅会导致个人财产损失,还可能破坏社会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非法金融活动。
学习识别非法金融活动的技巧
警惕高收益诱惑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如果某个金融产品承诺的收益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很可能隐藏着非法集资的风险。
✦
•
✦
核实机构资质
在参与金融活动前,务必核实相关金融机构的合法性和资质,避免落入非法金融机构的陷阱。
✦
•
✦
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泄露给他人,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
✦
•
✦
谨慎对待陌生链接和二维码
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不扫描未知来源的二维码,以防病毒或木马入侵,造成财产损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
✦
典型案例
案例一:网络借贷陷阱
某中学生小李在社交平台看到一则网络借贷广告,宣扬无抵押、低利率,非常适合急需资金的学生。小李因创业心切,便申请了贷款。然而,在申请过程中,他被要求预付“服务费”与“保证金”共5000元。付费后,小李却迟迟没有收到贷款,平台也消失无踪。
案例警示:
网络借贷平台良莠不齐,对提前收费的行为要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二:假冒老师诈骗
晚上十一点多,某初中班级群里,“班主任”发了一条消息,要求家长提前缴纳学费、班费等多项费用,并附上了缴费网站链接。刘妈妈对此表示怀疑,并立即与班主任电话联系。事实证明,这不是真正的班主任,而是骗子潜入群中,利用时间差进行诈骗。
案例警示:
诈骗分子可能会利用班级群等社交平台进行诈骗。家长收到此类转账汇款的信息后,务必第一时间和校方进行核实,不要盲目汇款。
案例三:非法集资陷阱
中学生家长李女士接到来电,某知名教育机构推出“教育基金”,宣称投资即可为孩子未来教育保驾护航,且附带丰厚回报。李女士心动之下投资了5万元,但数月后发现该“教育基金”已人去楼空,投资化为泡影。
案例警示:
非法集资常披上合法外衣,如教育、医疗等领域,诱人步入陷阱。家长选择教育服务时,务必通过正规途径查证机构资质与信誉。
温馨提示
请广大家长及师生朋友们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理性参与投资,远离非法金融。
1.有贷款需求时,谨慎选择合法合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
2.警惕陌生电话推销贷款和网络贷款对于来历不明的链接、电话、短信等,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点击或回复。
3.远离“无抵押、无担保、秒放款”等非法贷款小广告,遇到“放贷机构”和“信贷专员”主动联系时要小心谨慎,多方确认核实,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4.保管好个人身份证件,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将个人身份证件、银行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透露给他人。
5.在使用金融工具如银行卡、支付宝等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和注意事项,不随意签字授权,保护好个人证件和账号密码等信息。
6.如发现非法金融放贷,请积极寻求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举报。
•
✦
广大家长及师生朋友们,金融安全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共同提高金融安全意识,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为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非法金融活动在校园内无处遁形!
✦
•
✦
· 往期推荐 ·
来 源:聚焦甘南教育
编 审:谢贞雨
副主编:何燕
主 编: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