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我参加了一位柬埔寨华人老太太的葬礼。她享年九十岁,一生辛勤耕耘,养育子孙后代,留下了十一个儿子和六七十个孙子辈,她的离世对于家族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她的子孙从东南亚各个地方赶过来,大部分是在柬埔寨生活,有在越南的,也有在澳大利亚,第四代的重孙子也有好几个了。
葬礼上,众人肃穆,她的相片被庄重地挂在灵堂中央,每一位前来吊唁的人都深深鞠躬,以表达对她的尊敬与怀念。灵堂按照中国潮州人的风俗布置,仪式也按照华人的仪式举行。来的大都是潮州人,也有柬埔寨人,还有各个华人社团。我可能是葬礼上唯一的中国人,唯一的JDT。
来的人在灵堂前面按照华人的仪式鞠躬,表达缅怀和纪念。我一直坐在棚子门口,因为我是一名JDT,主人家也知道。我没有去祭拜。是为了来缅怀死者,看望死者的后代。
这场葬礼不仅是对老太太一生的缅怀,更是家族文化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丧礼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宝贵,以及家族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在庄重的仪式中,家族成员们团聚一堂,共同追忆逝者的音容笑貌,表达对祖辈的敬仰与感激。
《传道书》7章2节中的“到失丧的家,强如到宴乐的家”这句话,在此刻显得尤为贴切。它不仅是对生命、死亡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教训:在面对生命的终结时,我们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人际关系的珍贵。
一、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
丧事让我们直面死亡,从而更加珍视生命。老太太的一生,是勤劳与善良的真实写照,她的离世提醒我们要活在当下,珍惜每一个生命瞬间。无论是圣经还是中华文化,都强调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教导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二、人际关系的深化与维系
葬礼为家族成员和亲友提供了一个团聚的机会,让我们在缅怀逝者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和关爱。
在葬礼上,我们遇到了老人的女儿,女婿,孙子们,还看到了老人的两个三岁和五岁重孙子。看到这个老太太生命的延续,感受到人生的日子苦短,一代又一代。
人总有死去的一天,人因着后代,因着血脉、家族传承下去,也相当于自己生命的延续。
陈氏的五岁重孙女在妈妈的怀抱里 她还不明白死亡的意义
三、对宴乐生活的警醒与反思
与丧事的庄重和深沉相比,宴乐生活往往显得轻浮和短暂。
有一位弟兄分享,他年轻的时候,每天晚上参加宴会,吃喝,然后早上睡觉,不去上学。他这样过了很久,混混沌沌的生活。就是再一次,他参加了一个葬礼后,他开始思考人生,从此他开始改变。不再参加各种宴会,也戒了烟。他以后的生活就非常有规律,九点就睡觉,哪怕身边人继续宴乐,他到时间就离开了。
我们,不要沉溺于表面的欢乐和享受中,而应该追求更有深度和意义的生活。通过反思和自省,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内心平静和满足,从而避免陷入空虚和迷茫。
四、实际应用与启示
在丧礼中的实践:丧礼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我们反思自己生命的时刻。通过参与祷告、默哀、分享逝者生前事迹等活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谛,从而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和升华。
诗篇》90篇10节:“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在日常生活中的持续反思:丧事的经历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追求真理。通过定期回顾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我们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活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
在锣鼓声中纪念死者
————————
本文是周二晚上金边感恩团契所分享的主要内容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