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若有误,还请指正。
GB/T 150.3-2024的“7.6.6.4.2 锥壳大端与圆筒连接处作为支撑线的判定”的d),比2011版多了一句话,见下图涂黄处。
锥壳大端与圆筒连接处要作支撑线,就应有足够的惯性矩。若“锥壳-圆筒”结构提供了不够足够的惯性矩,就应设置加强圈——于是结构变成了“锥壳-加强圈-圆筒”。
原来标准只说“连接线两侧各为0.55sqrt(DOLδn)的壳体…”应计入有效惯性矩,没提加强圈,而新标准在d)条就加了句话——当有效宽度内有加强圈时,有效惯性矩IS的计算应包括加强圈。
就算标准没加这句话,大家在算有效惯性矩的时候,也不会把加强圈漏了。但加了这么句,标准的规定看着就完整了。
但是,“7.6.6.5.2锥壳小端与圆筒连接处作为支撑线的判定”的d)却没有加这句话。不知道为啥?请大家指教。
事实上,不管SW6还是PVDESKTOP在计算的时候,有效宽度范围内的加强圈都是计入有效惯性矩的。看下面的计算书。
另外,再说SW6锥壳计算书的两个小问题。
二、SW6锥壳试验压力下的应力校核,只校核了锥壳本体,未考虑锥壳端部与圆筒的连接处。下图的这个“试验压力下的应力”是按当量直径为DC/cosα的圆筒给出的。
三、若锥壳端部作支撑线,但不设加强圈,则需通过增加壁厚来提供惯性矩,但SW6计算书此处未像“内压加强计算”那样提示“名义厚度”够不够,这个有时会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