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一场备受瞩目的讲座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摄影大师斯蒂芬·肖尔,这位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当代摄影艺术家,本应是这场讲座的焦点。9月20日有网友称“因为,台下很多人从始至终都在低头看手机,斯蒂芬·肖尔在讲座中离席”。1、斯蒂芬·肖尔在美国给白种人学生上课时,是否也会遇到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困境,以至于他不得不中断教学的情况?2、这位艺术家此次在中国的讲座究竟是盈利性质还是非盈利性质,有没有向听众收取费用?3、更为关键的是,在现场那些没有使用电子设备、专心致志听讲的观众,他们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在全球化的今天,教育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肤色的学生,都可能受到电子产品的诱惑。因此,斯蒂芬·肖尔在美国授课时遇到类似情况并非不可能。作为一位国际知名艺术家,他应该更懂得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而不是选择逃避。据我所知,斯蒂芬·肖尔此次在中国的讲座并未向听众收取任何费用,这意味着它是一场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活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那些在讲座中低头看手机的观众,实际上是在浪费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是对艺术家和主办方的不尊重?再来看第三个问题,即那些在现场没有使用电子设备、专心听讲的观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和尊重。然而,他们的权益却因为其他人的不恰当行为而受到了剥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因为个别人的不良行为,导致整个群体受到质疑和指责,这是不公平的。这场讲座的风波,实际上触及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公共场合的尊重与素养。图书馆里有人大声喧哗,电影院里有人不断玩手机,公共交通工具上有人霸占座位……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实际上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人的权益和公共秩序。回到这场讲座的风波本身,我们不妨从中汲取一些积极的启示。作为艺术家和主办方,应该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工作。作为观众,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和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要让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影响到他人和社会。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尊重与素养不仅仅体现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上,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追求。一个真正有素养的人,不仅能够在公共场合保持良好的言行举止,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可能影响到他人和社会。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尊重与素养的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那么,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又是如何看待这场讲座的风波以及背后的社会问题呢?
【图片、信息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请自行甄别】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