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润心,与智同行。在2024年10月的“书和远方”读书活动中,学院共有13篇读书心得被择优刊登在“南方+”APP。其中,行政第四党支部教师刘晨阳撰写的《坚定理想信念 常抓作风建设——读<大清相国>有感》入选“书和远方”广州市直机关阅读分享活动好文榜(文学艺术)。
下面,一起跟随13位老师的笔触,品味书香人生的感悟吧。
《大清相国》
坚定理想信念 常抓作风建设
行政第四党支部 刘晨阳
《大清相国》一书,一时洛阳纸贵,走红脱销。细细品味,作者刻画大清相国陈廷敬表现出来的为官之道,发人深省,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常抓作风建设的启示。
书中主角陈廷敬,从晋身官场之日起,就如履薄冰,自康熙8岁登基,即侍候康熙读书,后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驰骋官场53年,最后老死相位,成为一代名臣贤相,名垂青史。对陈廷敬的评价,作者一言以蔽之:“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这也是陈廷敬官场生涯的生动写照。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小说的写作应不止于还原历史,而更在于为当下提供借鉴。站在技师学院教师的角度读《大清相国》一书,对我来说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要树立理想坚守信念。
陈廷敬从入仕起,就牢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典训。他在审理案件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山东巡抚富伦奏请民众自愿捐出收成十分之一案;浙江百姓修建行宫、迎接圣驾案等,诚如陈廷敬所言:“下面百姓自愿干的事,必有蹊跷”,经调查核实,结果如陈廷敬所料,地方官员造假枉法,只为自己仕途着想,而置百姓死活不顾。这几个案例,展现了陈廷敬强烈的民生情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培育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级技工人才是我们的战略目标。那么每一位教师都务必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德高为师、行正为范,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
二、要驰而不息常抓作风。
陈廷敬多次上疏奏陈惩贪养廉,注重作风,“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底。欲教以廉,当先使俭。”陈廷敬为此亲自拟定了礼仪节制,康熙表示十分赞誉,陈廷敬也赢得史上“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评价。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我们应当学习陈廷敬的“清慎勤”,树立理想坚守信念,驰而不息常抓作风,完善自我,立德树人,为技工教育事业践行使命担当。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大湾的乡愁》
《大湾的乡愁》读后感
社会服务产业系党支部 崔淑静
在浩瀚的书海中,偶遇《大湾的乡愁》一书,仿佛是命运巧妙的安排。作者盛慧,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目光,踏遍岭南大地,以“乡愁”为线,串联起古建、宗祠、风物与习俗的斑斓画卷,引领我一同去探寻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大湾区那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创新的万千气象。然而,触动我心弦的还有封面上的那幅画面——厚重门缝间透出的一抹光亮,几个孩童在嬉戏欢笑,那份纯真与自由,如同一股清泉,瞬间涌入心田,唤醒了深藏心底的乡愁。
我,一个地道的北方人,自幼怀揣着对远方的无限憧憬。高考时,毅然决然地跨越了市界,从山东菏泽奔赴至离家四小时的泰安;研究生阶段,更是跨越了省份的界限,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杭州。毕业后,为了追寻爱情,我更是远离故土,定居在了千里之外的广州,在这里有了我温馨的小家和活泼可爱的女儿。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每当夜深人静,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愈发强烈,愈发深沉。
每当假期来临,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那里有四季分明的美景,有女儿最爱的冬日雪景和雪仗的欢乐,有夏夜微风中妈妈菜园前的温馨时光,还有那蛐蛐儿的欢唱,如同童年的摇篮曲,让人沉醉其中。
家乡的美食,更是让我魂牵梦绕。那香喷喷的水煎包,搭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豆沫汤,是早餐的最佳选择;那金黄酥脆的大油条,与一碗鲜美的糁汤相得益彰,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罐子汤,满满的粉条,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更不用说那大烧饼、肉和、胡辣汤等各式小吃,它们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承载了家乡的记忆与温情。
老家的小院,更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院子前面是一片茂密的白杨林,每当微风吹过,树叶便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欢快的交响曲。雨后,我们可以在树林中采摘蘑菇、木耳,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夏夜,我们可以拿着手电筒,在树林中追逐知了的身影,感受那份独特的乐趣;冬天,则可以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串欢快的足迹,听着那吱吱作响的声音,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
然而,如今的我,已是一名新广州人。在这里,我同样感受到了广州人的勤劳与智慧,欣赏到了大榕树的古朴与苍劲,领略到了广州大公园的多彩与魅力。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充满岭南文化韵味的大湾区,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归属感。
但即便如此,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却始终如一,如同那封面上的孩童,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也更加坚定地走好未来的路。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要赶紧生活
绿色城建产业系党支部 刘艺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所有阅读过这部小说的读者,无不对这一经典名句印象深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的作家和革命者,因不幸在战争中受伤,导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然而,他身残志坚,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在病榻上历时3年,完成了这部不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主要讲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如何从一个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热爱祖国、忠于信仰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的过程。小说自1933年出版以来,得到广泛的读者喜爱。保尔坚韧勇敢的形象,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了读者极大的鼓舞力量。尤其如今社会环境下,读者更需要学习保尔面对越来越难以克服的困难所表现出来的那股强悍精神,去消解越来越多的困惑与困顿。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此小说应列为课外读物。
如果说开篇的经典名句是保尔对生命真挚的告白,那“要赶紧生活”则是保尔窥见生活最底层,对生活的深入理解:渴望挣脱束缚,渴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去追寻人生的意义,去挑战自我局限。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存在同样的渴望?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面对选择,这种渴望尤为强烈。
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保尔所窥见的那些底层生活的面目,这是我们不愿面对,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它黑暗、沉闷、令人窒息。而我们又有多少人能感同身受一位双目失明、瘫痪于病榻上的人对生活这一深刻的感受?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钢铁意志下的心灵的那声呐喊——它让我们现代人汗颜。我们看来,生活是一种活计,一种职业,必须努力学会它,这固然没错,但是,这样的人往往更倾向于追求成功,而非成长,容易缺乏质疑、探索的勇气。而正是这些勇气,是我们成长的驱动力,驱使我们不断前行。每一次前行,我们可能会跌倒,可能会迷茫。保尔警醒我们:世界并不是眼前所见的一切,它充满了坎坷、挫折。但驱动力的本质——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即便你没有保尔的精神力量,至少学会了做好准备。
在当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海量资讯如潮水般涌来,但多数“启迪人心”的文字却以说教的方式呈现,尤其针对青少年群体。这些资讯往往倾向于传递消极的信息,难以解答青少年面临的困惑、失望和无奈等情绪问题。鉴于年轻人的视野相对有限,他们迫切希望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以更好地融入社会。
虽然资讯可能让人“洞察”许多现实,但在指导人们如何应对这些现实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赶紧生活”的警示提醒我们:“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它是最宝贵的。”保尔通过写作找到了新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他挣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成为了一个用思想和文字继续战斗的勇士。他告诫我们:“勇敢、顽强、坚定,是我们青年的箴言,意味着要排除一切障碍。”我们应珍惜每一刻,正视现实,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并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之中。
“要赶紧生活”也提醒我们,要感受生活,现在认真学习、奋力工作去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出击生活中的那些不完美,把一切努力都献给当下,让当下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可能”,让未来生命旅途,走的从容淡定,以免在生命的尽头,留下如王国维慨叹的“人生过后惟存悔”。这正是“要赶紧生活”的主旨。
或许我们没有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保尔的人生不可复制。但是,面对困难与挑战。选择勇敢地面对是一种生活态度,起码让人看到了勇敢,这才是生活的真正模样。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百年孤独》
文学艺术的魅力
绿色城建产业系党支部 苏引江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主人公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总有一些作品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百年孤独》无疑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马孔多世界,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历程,以及马孔多小镇从繁荣到衰败的变迁。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被誉为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阅读《百年孤独》的过程中,我首先被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所吸引。马尔克斯巧妙地将现实与幻想、历史与神话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既奇异又真实的文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物们经历着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件,但这些事件却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现实。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既感到惊奇,又能够深入思考。
除了叙事手法外,《百年孤独》还以其丰富的象征意义而著称。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场景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如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马孔多小镇的兴衰等,都象征着人类社会的某种普遍现象或情感。这些象征意义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在主题思想方面,《百年孤独》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孤独、命运、历史循环等深刻问题。布恩迪亚家族的七代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命运却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牵引,不断重复着相似的悲剧。这种历史循环的感觉,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无常性。同时,作品中人物们的孤独感也让我深感共鸣,让我意识到每个人在追求梦想和幸福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孤独和困境。
读完《百年孤独》后,我深深地被文学艺术的魅力所打动。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吸引了我,更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滋养和成长。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现实,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总之,《百年孤独》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部作品将继续陪伴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我与地坛》
看透生活之后选择热爱生活
行政第四党支部 杨雅迪
1991年,《上海文学》杂志刊登了史铁生的新作品《我与地坛》。如今,这位作家的文字再次唤醒了一代人的共鸣。
新一代年轻人对史铁生作品的喜爱,源于他们在史铁生的思考中找到了共鸣点,史铁生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这些细腻、充满哲思的文字可以探索情感的深度,思索人生的复杂性,获得启发性的思考,得到激励和救赎。
《我与地坛》是一本文学散文杂著,这部作品以地坛为背景,讲述了他与母亲之间深刻的亲情,以及他个人对生命、死亡、生活意义的深刻思考。史铁生1969年去陕北插队,因双腿瘫痪1972年回到北京。双腿瘫痪的时候,他只是个20岁出头的青年,他的整个生命都发生了变化,他面对的不仅是身体的残疾,更多的是心灵的痛苦与挣扎,他只能去写失落,写生存困境。书中有对生命中苦难与美好并存的深刻体会,有对生命的易逝性表达以及他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
他的母亲是他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源泉,母亲离开,史铁生在书中写出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愧疚:“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但书中同时展现了他母亲坚强乐观的精神对他的影响:“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这种精神塑造了他的人生观,所以他写出:“只要能苦尽甜来其实都不是坏事。其实都用不着甜得很厉害,只要苦尽也就够了。其实都用不着什么甜,苦尽了也就很甜了”。甚至他还通过自己的幻想和梦想设计,来表达了对梦想和人生意义的不懈探索,来找到自己的精神慰藉。
史铁生沉浸在地坛的每一个角落,在讲述与地坛的故事中,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找到了自己的救赎之路,写出:“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与之永存”。体现了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体现着丰富的哲学意蕴。面对生死,他强调过程,写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事就是怎样活的问题”。
他曾自嘲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时间写点东西”。向死而生,他笔下的文字充满了对意义之辩的叩问,他写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鼓励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意义和价值,享受生命的过程。
他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一种延续。这种观点超越了传统的生死对立观念,将死亡视为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是生命循环的一个环节。所以他写出:“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史铁生写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他接受了生命中的苦难,看透生活之后选择热爱生活,苦难不能将他击溃,他选择从苦难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当我们看透生活的本质,我们也能更加珍惜美好的时刻,像书中所写的那样,我们可以将不太大的坎坷和挫折,一些必要的痛苦和磨难,看作是为了不让我们幸福贬值的存在,让心路不再荒芜,享受幸福的过程。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这是史铁生的理想主义。他的文字启示我们对待生活、生命永远保持热爱,去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和苦难。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额尔古纳河右岸》
感受生命的力量,寻觅自身的力量
行政第五党支部 张春芳
这本书是迟子建老师的佳作,荣获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以一位年近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独特视角,深情地叙述了这个古老民族从辉煌到衰落的历程。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鄂温克族人美好生活的画卷:驯鹿悠然地追逐着苔藓,萨满在月光的照耀下翩翩起舞。星空璀璨之下,篝火熊熊之旁,人们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畅饮高歌,展现出了无尽的活力与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他们对大山的巍峨、流水的潺潺充满了敬畏,对世间万物都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爱意。
他们住着用树木搭建的希楞柱,不断迁移去不同的地方,只为了他们的驯鹿能有足够的食物苔藓。他们对待驯鹿就像他们的家人一样,为了寻找丢失的驯鹿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们靠捕猎为生,男人外出狩猎,女人在希楞柱等待男人的归来;他们用羽毛制作裙子,用果实和花朵做染料制作衣服,他们信奉万物有灵的神话,鹿为他们指引着方向。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当他们有困难时,他们有智慧的酋长和萨满,他们在表达爱和恨时,是那么直接和单纯。他们吃着简单的食物,他们过着简单又快乐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让我想到了杨绛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是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生活最终总是归于平淡,无论人生还是爱情,平平淡淡才是真。”
尽管他们的生活是简单的,但却饱含真挚的感情,是那么的真诚。书中讲了很多死亡,每一个生命的离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重生,死亡不是终点,只是结束了一段美丽的人生旅程。书中神明般的萨满,他们会救人于危难,为了救一个不认识的生命必须牺牲掉自己的孩子,这是萨满的责任和宿命,这让我看到了大爱和无私的灵魂。书中字里行间都展示了人类原始的生命力,一个部落,靠着族人间的互相扶持、靠着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代一代生生不息传承下去。他们心中对整个民族的自然的热爱,让我感受到强烈的生命力。是啊,人出生以后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修行,我们无法抵御生命的脆弱,无法回避撕心裂肺的别离和伤痛,但万物生生不息,不断轮回更替,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一段未知的冒险,与其担心、焦虑耗尽生命力,不如好好珍惜当下,珍惜每一天,迎接到来和失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看到生命的坚韧和意义。
这是一本好书,它将引领你更深刻地热爱生活,更加敬畏生命,赋予你不断迈向新的人生阶段所需的智慧与坚韧。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洞见不一样的自己》
自省识深浅,内观见真明
行政第五党支部 钟洁霞
在阅读洞见君撰写的《洞见不一样的自己》这本书后,我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窗,让我的心底照进了更多的阳光。书中那些深邃而细腻的见解,让我在字里行间找到了久违的共鸣与启迪。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未曾察觉的自我,引领我踏上了一场寻找真实自我、探索生命意义的旅程。
在认知方面,书中强调了认知高度对于一个人未来的重要性。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洞见君提醒我们要打破认知茧房,实现思维跃升,不能困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因为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而在与家人朋友相处时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在工作中,我也常常盲目跟从他人的工作方式,而忽略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导致效率低下。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另外,书中提到自律是掌控生活的前提和治愈痛苦的良药。洞见君说道,自律意味着能够克服懒惰和诱惑,专注于目标。这让我回想起过去常常拖延工作任务,缺乏规划和执行力,导致效率低下、质量不佳。通过这本书的启发,我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排序,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完成。这种自律的工作习惯,让我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困难,所以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工作的压力时,保持坚韧和勇气。过去,我常常因为遇到难题而陷入焦虑和抱怨之中,这种消极的心态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让我更加疲惫和无助。通过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找解决办法,我发现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克服。生活中也是如此,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得失,便能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
《洞见不一样的自己》照亮了我内心那些未曾被关注的角落,让我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去拥抱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更加自知、自智、自强、自明、自在、自由、自觉、自律的人。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不断地探索和成长,就能洞见那个更加优秀、更加独特的自己,过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羊城烟雨》
《羊城烟雨》读后感
公共基础系党支部 欧阳恩爱
作为一名在技校教授英语和历史的年轻教师,我始终对书籍抱有极大的热爱。最近,我有幸阅读了梁凤莲女士的《羊城烟雨》,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和宏大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广州城市变迁与个人命运交织的壮丽画卷。作为一名在广州工作生活的教育者,我深感其中的情感共鸣与时代变迁的震撼。
《羊城烟雨》以一对广州本地出生的姐妹雨芊和雨荇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她们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史和家族史,展现了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新世纪以来广州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梁凤莲女士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广州的深厚情感,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与两姐妹一同经历着城市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
在阅读过程中,我首先被小说中细腻的人物刻画所吸引。雨芊和雨荇两姐妹,虽然性格迥异,但都在广州这座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她们的成长经历,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广州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通过她们的眼睛,我看到了广州从一个小镇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艰辛历程,也感受到了广州人民在时代变迁中的坚韧与不屈。
除了人物刻画,我还对小说中关于广州城市变迁的描写印象深刻。从五十年代的艰苦创业,到六十年代的动荡不安,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广州这座城市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洗礼。而每一次的变迁,都在雨芊和雨荇两姐妹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她们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也让我对广州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作为一名技校教师,我深知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羊城烟雨》中的两姐妹,正是在教育的熏陶下,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她们的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念。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培养出更多像雨芊和雨荇一样,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家国情怀的学生,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羊城烟雨》还让我对广州的岭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梁凤莲女士,在小说中巧妙地融入了岭南文化的元素,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感受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魅力,也对岭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岭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座美丽的城市。
总的来说,《羊城烟雨》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承教育初心,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广州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期待有更多的优秀作品能够像《羊城烟雨》一样,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美好。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践行者》
读《践行者》有感
公共基础系党支部 陈文娟
《践行者》是一本令人震撼且感动的纪实文学专著,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老百姓的奋斗历程。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曲对人性光辉的赞歌。
首先,我被鲁克深厚的写作功底所折服。他采用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形式,选取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进行现场采访并深度挖掘,用“真人真事”来说话,使得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更加接地气,更加具有感染力。这种写作方式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在《践行者》中,我遇到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一群人;有的是一个团队,有的是一座城市。他们有的拼搏在世界,有的奋斗在一隅。他们中的许多人遭遇了人生之大不幸,但他们却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努力,选择了向前。这种执着和坚韧让我深受感动。比如,为了富强而“摘星星的中国女儿”王亚平,为了民主而“情洒生死墨脱路”的许晓珠,为了敬业而“鲜血染红爱的旗”的袁文婷,为了诚信而“天降巨奖,诚信无价”的汪东奇夫妇……这些人物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坚韧和执着,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国家和社会的信心。
此外,《践行者》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这本书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记录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更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让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读完《践行者》,我深感震撼和感动。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坚韧和执着,更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我们坚持奋斗、坚持努力、坚持向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鲁克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了中国老百姓的真实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他的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动和震撼,更让我们思考和反思。我相信,读《践行者》这本书,读者会从中感悟思想,将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可爱的中国》
读《可爱的中国》有感
公共基础系党支部 陈伟娜
读完《可爱的中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千。
方志敏烈士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祖国的山河壮丽、资源丰富。他将中国比作生育我们的母亲,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与热爱。这种纯粹而炽热的爱国情怀,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穿越时空,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例如,他写道中国的气候温和,地域辽阔,山川河湖众多,生产力无限,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而曲,这些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方志敏眼中美丽、可爱的祖国。这也提醒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
尽管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艰难困境,但方志敏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爱赞美的光明前途。他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民族的希望,这种坚定的信念源于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入观察和深刻思考,以及对革命斗争的坚定决心。他在文中写道:“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给了无数处于黑暗中的人们以希望和力量。即使在今天,当我们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时,方志敏的这种坚定信念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方志敏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在狱中遭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不屈不挠。他的革命精神,是无数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缩影。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将其转化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可爱的中国》,让我们不禁反思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方志敏烈士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尚且为了祖国的未来不懈奋斗,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可爱的中国》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大精神力量的经典著作。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可爱与伟大,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将方志敏烈士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极简心理学》
《极简心理学》读书心得
公共基础系党支部 谌淼轩
在阅读《极简心理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与实践应用,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以下是我从书中获得的一些主要心得与体会。
1. 回归本质,化繁为简
《极简心理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极简”理念。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所包围,而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帮助我们剥离冗杂,直击心理学的本质。它告诉我们,无论是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还是人际交往,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原则和方法来理解和应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大道至简”的真谛。
2. 自我认知:认识真实的自己
书中强调,自我认知是心理学的基础,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自我反思、日记记录等方法,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我开始意识到,只有真正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自我提升。
3. 情绪管理: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管理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极简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积极心理暗示等。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实践起来却非常有效。我学会了在情绪波动时保持冷静,用更加理性和积极的方式去应对,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 人际交往:构建和谐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一部分。书中介绍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来改善人际关系,包括倾听技巧、非暴力沟通、同理心培养等。这些技巧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帮助我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自信、从容。我开始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周围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5. 行动与改变:从理论到实践
《极简心理学》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鼓励读者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书中提供了许多具体的行动建议,如制定目标、分解任务、持续反馈等。这些建议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改变不是靠空想得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来实现。我开始行动起来,将书中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逐渐感受到了成长和进步的喜悦。
总之,《极简心理学》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教会了我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秉持“极简”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心理学的奥秘,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青春之歌》
技工教育与青春之歌的共鸣
智能控制产业系党支部 马立胜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偶然翻阅了杨沫的《青春之歌》,这部作品以其深情而激昂的笔触,瞬间将我带入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与理想的光芒。作为一名技工教育的教师,在阅读中,一张张充满激情的笑脸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禁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青春的激情与理想融入我的教学之中,激励我的学生们在技能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青春之歌》以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一个普通青年如何在革命的洪流中逐渐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林道静的青春之路充满了探索与挣扎,她从一个对人生感到迷茫的少女,最终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青年。这一转变过程,不仅是她个人成长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无数青年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缩影。
我们的学生或许不会像林道静那样经历如此波澜壮阔的人生,但他们的青春同样需要指引和激励。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生观。林道静的故事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点燃学生心中的那团火,让他们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青春都是一段值得奋斗和珍惜的时光。
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我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尝试将《青春之歌》中的精神内涵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讲述林道静等革命先烈的奋斗故事,激励学生们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我告诉他们,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岗位,都可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就像林道静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真理一样,我们也应该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技能的精进和人生的升华。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并不是孤军奋战,她的成长离不开身边战友的支持和帮助。同样,学生们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我通过组织小组项目、参加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们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不断追求进步,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这种精神在我们技工教育中同样重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工行业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我要求学生们保持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敏锐感知,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通过阅读《青春之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技工教育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不仅要传授技能,更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去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革命烈士诗抄》
以体育之名,传承红色精神
公共基础系党支部 吴伟松
在广州这座充满活力与历史的城市,我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体育老师,每日与学生们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共同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成长。我深知,我的职责不仅肩负着传授体育技能、强健学生体魄的重任,还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近日,我有幸阅读了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革命烈士诗抄》,这部诗集如同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革命先烈们那颗炽热而坚定的心,以及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革命烈士诗抄》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书写的壮丽篇章,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夜空。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更体现了他们舍生忘死、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这些诗篇深深打动,仿佛穿越时空,与先烈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生命的绝唱,是信仰的讴歌。
其中,杨超烈士的《就义诗》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这首诗简短而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杨超烈士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面对敌人的屠刀,他毫不畏惧,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革命者的崇高追求。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作为体育老师,我时常思考如何将这种革命精神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受到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触动。在我看来,体育与革命精神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体育比赛中的拼搏精神、团队协作、坚持不懈,正是革命先烈们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品质。因此,我尝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让学生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感受革命精神的魅力。
在长跑训练中,我经常会引用革命先烈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不懈的例子来激励学生们。比如,我会讲述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以及他们在面对恶劣环境和敌人围追堵截时依然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的故事总能让学生们深受鼓舞,他们在长跑中更加努力地挑战自我,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在团队比赛中,我则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我会告诉学生们,就像革命先烈们在战斗中需要紧密配合、共同战斗一样,他们在比赛中也需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们更加珍惜团队合作的机会,也让他们深刻理解了集体力量的伟大。
此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们开展红色主题体育活动。比如在组织学生们进行红色运动会,我们将革命历史元素融入到体育项目中,让他们在比赛中感受革命精神的魅力。这些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历史,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通过阅读《革命烈士诗抄》,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红色文化的重要性。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它蕴含着无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让革命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我会通过讲述更多革命先烈的故事,引导学生们从他们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力量,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同时,我也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强健体魄的新时代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烈士诗抄》不仅是一部文学佳作,更是一部精神瑰宝。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将这份红色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奇妙的相遇;每一次阅读,都是一场精神的邂逅。读书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一个人读书是学习,一群人读书是创造。让我们一起潜心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滋养生命,在阅读与思考中遇见最美的成长!
—END—
运营管理丨校园文化中心
编辑丨刘惠燕
责任编辑丨王晓亮
部门审核丨杨晓娜
发布审核丨唐铭培
发布审批丨邹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