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宏观政策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工具,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意义重大。近期《人民日报》评论版推出系列评论与我们探讨。
自觉服从全局 完善宏观调控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①
李 拯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第 05 版)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离不开宏观政策有力有效。三季度以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引导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体现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极大提振市场信心,对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形成有力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近日国务院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协同提升实施效果”为主题进行专题学习。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大局意识,用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和措施,优化政策资源和工具的配置组合,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精准有力。
增强一致性,先要明确目标,“增强一盘棋意识”。宏观政策是一个囊括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复杂体系,每项政策都有各自侧重,同时又对其他领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出发,自觉服从全局、服务全局,才能确保各类政策相互衔接、有机统一,以“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实现“劲往一处使”的协同。
就拿楼市来说。国庆假期,深圳新房认购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64.14%,北京新房网签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30%,上海二手房日均成交套数是2023年同期的近3倍。楼市“银十”开局回暖,得益于从稳增长、惠民生的大局出发,各地区各部门打出的政策组合拳。在供给侧,对商品房建设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在需求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财税、金融等政策抓紧完善、协同配合。实践有力证明: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从全局视野充分考虑政策初衷、目标取向、功能定位,让部门利益、地方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才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市场经济是预期经济、信心经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才能给经营主体释放清晰信号,稳定预期。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只有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向市场释放明确且一贯的信号,才能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从而真正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近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到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再到不断健全民营经济形势监测指标体系,各方面政策都体现共同的主旨,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多措并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有效增强了民营企业的信心。
可以说,从严从细把关各项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行业和区域、就业和预期等的影响,多出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和抑制效应的政策,才能实现有效的预期管理,形成正向预期与经济回升向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是提升宏观调控效能的重要抓手,要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发挥制度的规范、引导、激励、约束作用。比如,建立健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工作机制,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综合评估新出台政策对经济发展、稳定预期、就业民生等方面的影响;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各项政策协同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充分考虑各项政策之间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能释放更大的政策效能,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注入强劲动力。
放大宏观政策组合效应
今年国庆假期,“以旧换新”成了市场消费的热词。
在广东深圳华强北商圈,标注着各类家电和电子产品补贴折扣的海报随处可见。深圳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家电以旧换新日均销售台数较节前环比增长74.9%。
在青岛,“真金白银”的补贴激发了消费者的换车热情。据青岛市商务局统计,国庆假期,青岛汽车置换更新共申领1028辆。
“以旧换新”听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是个系统工程。解决“钱从哪里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种类繁多的消费品分类施策,商务部等部门陆续制定印发了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4个领域配套细则。为打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31个省份均出台相应的工作方案。
顶层设计结合基层实际,纵向贯通兼顾横向接应,正是各地各部门的同向发力、协同联动,使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实环环相扣,发挥了显著的带动效应。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维多元的复杂系统,实现发展目标,很难依靠某一种政策“单打独斗”。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统筹各领域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方能打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避免简单思维,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把握多重辩证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协同联动,才能放大宏观政策的组合效应。
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就要摒弃“惯性思维”。现实中,宏观政策由不同部门制定出台,政策出台的初衷也有所不同。单独看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在一起不一定能带来整体的有效性,因此不能想当然地“做加法”,各部门要跳出“一亩三分地”,根据调控目标精准调整、科学施策。
例如,水泥产业节能减排有潜力,设备更新有需求,但产能置换从严把控,银行授信很难。打通堵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中央财政重点推进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产业政策信号明确,财政政策“四两拨千金”,有效推动解决企业“换不起”难题,有力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政策目标协同,通过共同的目标引领各项政策握指成拳、同向发力,防止出现“合成谬误”或“分解谬误”,避免政策效力相互抵消,方能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还要多些“补位意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只有强化担当、相互补位,才能提升整体效能,避免出现“打折”甚至“打架”的情况。一段时间以来,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已经释放信号的存量政策有效落实,针对新情况的增量政策加力推出,财政、货币、投资、消费等政策相互支撑,给市场注入强劲活力。可见,政策不仅要制定好,还要统筹好,在执行落实层面实现相互补台,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宏观政策实施也要下绣花功夫,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初衷是好的政策真正取得好的效果。
政策好不好,关键看实效。各方面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和抑制效应的政策,把握好时机、力度、节奏,把政策红利实实在在送到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手中,就能实现更多的组合效应、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护航。
强化政策统筹 确保同向发力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③
彭 飞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4日 第 09 版)
雾漫东江,渔夫撒网,一汪碧水,美若画廊。今年国庆假期,湖南郴州资兴市东江湖旅游区(环湖)旅游收入突破亿元。风景变资本、好水育好业的历史蝶变,颇耐人寻味。
回溯上世纪90年代,“万口网箱下东江”“生猪养殖家家忙”,库区移民的收入高了,但东江湖“不堪重负”。新时代,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资兴市念好“退、禁、治、护”四字经,让东江湖得以休养生息,水质达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
水中“冷”下来,“水文章”却要做起来。建立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流域内水质生态补偿机制,深化拓展“四水联动”,“优水”发展高端食品、“净水”培育生态农业、“秀水”拓展全域旅游、“冷水”做强大数据产业……一揽子政策推动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资兴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3%,彰显非经济性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统筹的协同效应。
经济运行镶嵌于社会整体之中,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工作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体的、联系的。”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重视非经济性政策通过影响生产要素供给、企业发展信心、营商环境等途径,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各种影响,统筹考虑非经济性政策和经济政策,才能为经济发展消除“杂音”“噪声”、减少外部扰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经济大局一体考量。特别是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各方面都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慎重出台有收缩和抑制效应的政策。
加强非经济性政策协调配合,应打破思维定势,兼顾“谋一域”与“谋全局”。推动经济向好,不是经济部门“一家事”,而是各部门共同的“责任田”。比如,执法监管政策,看起来属于行政领域,却对优化营商环境有重要影响。一家企业在施工现场未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导致施工车辆带泥上路,被罚4万元,后经检察机关监督发现存在“过罚不当”等情形,罚款金额降为1万元。政法机关积极纠治“小过重罚”,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彰显治理温度,呵护了市场活力。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到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一段时间以来,各部门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出台相关政策都从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出发,都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个大局出发,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就有了更强合力。
加强非经济性政策协调配合,需树立战略思维,统筹“看眼前”与“谋长远”。今年国庆假期,山西隰县凭借精美的古建筑引来游客无数。近年来,游古建筑、看非遗、参观博物馆等成为文旅产业发展新亮点,“人文经济学”迸发新活力,这是新时代以来大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政策结出的经济果实。再比如,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经济长远发展筑牢人口基础。可以说,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登高望远,保持定力,确保其他领域政策与经济发展彼此促进、相互协调,为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蓄积动力源泉。
在基层调研,听到企业家感慨,“干部状态决定经济生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本领水平,对于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增强本领,既做懂经济的行家里手,也熟悉掌握其他领域实际情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客观影响,成为“目光四射”、善作善成的多面手,才能更好统筹考虑非经济性政策和经济政策。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克服简单思维、惯性思维、避责思维,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我们才能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在政策协调中汇聚力量,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充分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延续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