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厢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引得笑声不断,那边“踩高跷”趣味儿十足;这村欢庆的锣鼓震天动地,那村的舞蹈跳出红火好日子……十里八村来相聚,欢欢喜喜过大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武强县周窝镇各村好戏开了锣,大家用一台台自编自演的“村晚”为喜庆祥和的节日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2日一大早,周窝村人就开始忙碌了,大家要把下午的“村晚”会场布置起来。村民周金香里里外外忙个不停,今下午她也要在“村晚”上一展风采。近年来随着周窝音乐小镇的名气不断壮大,镇上的各种演出活动也越来越多。凭借着一手乐器演奏才艺,周金香也成了村里演出的常客。下午两点,演出正式开始。歌曲、舞蹈、架子鼓、葫芦丝、三句半等轮番登场,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引得台下掌声、笑声不断。“以前过年这个时候,工厂没开工,地里没农活,就是走亲串门吃吃喝喝啊,觉得没意思。现在有了‘村晚’,大家聚在一起又唱又跳、乐呵乐呵,年味儿更浓了!”周金香高兴地说。
在大安院村,18支农村优秀舞蹈队欢聚一堂,伴着《2025好运来》《祖国你好》《喜事盈门》等欢快的音乐节奏,人们用优美的舞姿、灿烂的笑容抒发着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最后的压轴节目《会亲家》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双簧,大家用说唱的方式道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村里发生的诸多可喜变化,夸张的表情、朴实的语言赢得阵阵掌声,为表演画上了圆满句号。
在北王庄村文化广场,“踩高跷”表演则让人拍手叫绝又胆战心惊。据村支部书记张玉国介绍,“踩高跷”传入该村有100多年历史了,村里的高跷队是武强县目前仅有的一支“踩高跷”表演队。为这一民俗表演得到继承发扬,在县文化馆指导组织下,村里开展了“培训+表演”的文化活动,力争还原传统民俗和民间艺术的原味与特色。
除了“村晚”,在周窝音乐小镇“快乐大集”游乐园的超级大舞台,来自兄弟乡镇街关镇留贯农歌欢舞艺术团的专场演出也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为助推小镇乡村旅游新发展注入了乡村文化力量。
“文化进基层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了基层的文化活力,也促进了城乡文化融合,赋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周窝镇负责同志表示,今后工作中,周窝镇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音乐小镇文旅平台,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培养基层文化人才,进一步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文化之光照亮群众每个角落。
记者:张月亭
通讯员: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