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磁性绵里藏针之针有多长

学术   2024-09-02 00:26   中国台湾  


整个盛夏八月,国内外学术界大多如此:到处奔波,难得端坐案台前。抱歉,文章更新耽搁了。


Ising 觉得,如果要挑选两个汉语成语去描述量子材料,首选应该是无中生有,随后就是绵里藏针。这种成语,本义与物理相距很远,且听 Ising 牵强附会此种关联的缘由。文字自纵横,也略见一张嘴巴是如何万里说纠缠的!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当然显得粗暴一些。在若干关于量子材料的科普短文中,Ising反复陈述过此类无中生有的物理内涵。简单说,就是经典凝聚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结构与功能事件,一般都伴随很大的能量过程 (动能) 和很高的稳定性 (势能)。这些事件或效应,能标 (能量变化幅度) 足够大,遮盖了很多今天谈及的量子材料丰富的物理效应与功能 (这些效应与功能涉及的能量变化幅度要小很多)。此乃所谓的涵义 (小很多,就是”)。也就是说,量子材料效应不是那么容易被探测或被有效利用的。通过引入电子关联、维度约束如二维化或 van der Waals (vdW) 化、空间局域和无序效应等,或者通过任何其它方法,如能将那些大能标的经典动能和势能变化幅度压制下去,则剩下来的那些小能标效应就开始我是一棵小小小草般亮眼起来。图 1(A) 所示的能量形态模样,大概是这里希望表达的意涵。例如,超导、量子磁性、拓扑量子态、马约拉纳、量子临界点等,都是如此亮眼的。这是本文用无中生有这一成语所赋予的物理意义。无法严谨,有点意向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无中生有,才是物理世界呈现量子材料的人文内核!


事实上,无中生有这一指针,相当于开启一类新的模式,促进量子材料和量子科技的发展。物理学和现代科技应用,毕竟进入了能标尺度小、确定性差、稳定性弱的世界,只有寻求更高、更好和更神奇的物理元素,为实现更好的功能 (即下文提及的”)、寻找更好的材料、研发更好的器件打下基础。由此,我们会发现,无中生有中会出现很多物理人原来未曾预期、亦未能预期的新效应、新功能和新器件。


为了说明这一点,最典型的实例,要数所谓的量子临界点 (quantum critical point, QCP) 这一概念和图像了。为了更好展示,以图 1(B) 所示的量子磁性相图为例来作说明。图中清晰展示了无中生有的魅力:从操控参量 (control parameter) g = 0 (相图左侧) 开始,那里是纯粹的反铁磁或铁磁 (AFM / FM) 长程基态,当然属于能标较高的基态或说经典物态。这里,操控参量 g 可以是载流子、压力、或某个能破坏长程序基态的量子自由度。随 g 增大,长程基态逐渐被压制,体系走向量子临界点 QCP 这个的状态。基于此,物理人的关注点,就是如何从 QCP 中衍生出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量子态,即无中生有


不过,细心的读者会问,谁说 QCP 那里就是呢?回答这个问题,乃源于经典凝聚态物理的基本观点:没有序参量的物理,在凝聚态物理人看来就是什么也没有。从热力学相图基本知识去看,QCP 就是一个经典意义中的状态。既然如此,QCP 本身的伟大涵义又在哪里呢?Ising 是外行,多番请教过此道中人,当下的认知未必能说清楚 QCP 到底是什么。但是,慢慢,读者可以品味出其中味道。


1. 量子材料的能标图像。

(A) 量子材料事件,都是一些小能标变化的效应和过程,就如这能量峰壑风景一般,容易跳动,亦易于调控。当然,这样的效应过程稳定性和抵抗干扰的能力也就差。(B) 量子磁性物理之一粟,展示了反铁磁长程序经过量子临界点 QCP 进入到非凡的量子世界,有可能诞生新奇的效应,如这里的 valance bond crystal(C) (B) 的图像类似,同样将 QCP 提升到很高的地位:无中生有!

(A) from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elm.3c00336(B) from 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3/35https://www.cpfs.mpg.de/2725772/neutron-spectroscopy-new(C) from https://everettyou.github.io/2019/04/16/DQCP.html





Ising QCP 的粗暴理解就是:


(1) 这里的,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状态。实际上,在那里,所有经典、半经典的物态都尽数消弭,留下来的是那些横空出世的量子自由度,是宝藏无尽之源。至于这些量子自由度具体包括哪些,似乎还是 Ising 认知之外的世界。


(2) 对固体中电子而言,我们已知的量子自由度包括那些能标处于低端的电荷、自旋、轨道及与之伴随的声子。低能标的自由度物理,在经典物理中很少涉及。如果每一个自由度都代表一个维度 (d = 1),也就有了 d = 4 的空间。然后,这些单一自由度相互耦合,形成额外的 3 + 2 + 1 = 6个二阶耦合新维度,依此类推。现在,物理人至少面临一个 d = 10 (实际上可能是 d > 10) 的维度空间,隐藏在 QCP 的世界之中。


(3) 现在,调控参量 g 以某种方式跨越 QCP,便有可能从这个 d > 10 的空间中衍生出新物态。这一新物态,理论上可能是这四维、十维甚至更多维物理空间中各态历经 (遍历性) 之下的某个或某些量子态。这种各态历经,其数目之滔滔,才是物理人整天想着怎么去获取 QCP 的驱动力、怎么从中脱颖而出新的量子态的驱动力!图 1(B) 展示的例子,即表达从 QCP 中衍生出所谓的价键晶体态 (valence bond crystal, VB) 之图像。非常规超导物理人,最喜欢这样的图像,因为一旦从中涌出某种可能的电子配对及其凝聚模式,那就赚大发了。图 1(C) 则展示了 QCP 周围可能出现的 novel phase 区域。我们看到,那里生出的,可以很高、很强、很坚定而乐于响应,从而具有更广阔的意涵。


如上梳理,让无中生有总算有了一点实在意涵。有此启迪,Ising 得到两点认知:一方面,对 QCP,由原先不懂时的疑惑,到当下稍微知晓之下的青睐,是认知的一种进步。另一方面,无中生有似乎更是物理研究的一种观念,就如对金属玻璃中微结构的认知一般 (完全无序的玻璃中也有微结构,这是玻璃人的观念)Ising 三十年前在柏林 Hahn - Meitner Institut (HMI) 对金属玻璃进行小角中子散射 SANS 实验时,就曾经很疑惑:无序玻璃中为何有微结构呢?现在明白,那时 Ising 参与讨论的、基于热力学 spinodal 相分离的微结构,就是从这一中产生出来的,虽然这里是经典的。



绵里藏针


无中生有之后,就需要对下功夫了。应该指出,这个,必定也是低能标的,与那些经典体系的高、快、强的性能可不是一回事。那里,高、快、强出现一些涨落和偏离,问题不大,材料或器件基本上还是可以做到稳如泰山或横扫千军,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是这个意思。但这里,就很不一样了,因为这些量子材料效应牵涉的能标较小。如此,实际器件面临的后果就是:涉及的物理效应可以很显著、幅度可以很大,但效应的稳定性和 robustness 就不可能很高。或者说,稳定性也许可以较高,但效应就可能很弱。因此,产生、捕捉 (表征)、调控优化这些效应,就成为量子材料研究的前提。这一 scenario,就是 Ising 提及的第二个成语:绵里藏针


Ising 继续牵强附会,用看起来稍微有点物理味道的语言依葫芦画瓢。


如上所言,量子材料关注 QCP 附近衍生的世界。QCP 周围能标大的经典物态都被消弭掉,剩下的看起来似乎都是绵帛之态。在功能上,这表现为广义的弹性模量较小,对外界响应强烈但涨落很大、回复性剧烈、稳定性差、工作温度较低。果若如此,这样的效应给人用起来,就喜忧参半、让人担惊受怕


实际上,量子材料远不是如此。在这般那般不如经典物态整体上那般坚硬宁折不弯线性响应的物性之外,也还是有很多出乎所料、未曾预测到的较为强硬的性能,也就是 QCP 为何那么神奇的理由。在 QCP 周围,寻找相对较强、较硬、稳定可靠的新功能效应,即被称为是寻找绵里藏针中的。这一成语,有贬义之嫌,但用在这里是一种不屈的宣示:绵里有针,方可施予独特的响应功能。例如,可以是超导电性、可以是巨大反常霍尔效应、可以是独特拓扑输运特性、可以是高效量子纠缠态和量子编码,如此等等。


这些奇特的量子材料效应,每一个都会是未来量子科技的承载体,值得付出巨大投入去理解、表征和优化,以适应未来应用。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未来量子科技所需要的新承载体,亦要求操控诸如 QCP 区域的物理而衍生出来。更进一步,绵里藏针的针,太短则效果不佳、性能不好;太长亦未必就好,很容易变成经典物理效应、丧失量子科技的涵义。因此,准确确定绵里藏针之针的长短并加以优化,就成为展现无中生有、发掘绵里藏针之重要前提。


2. 笔者 Ising 二维磁性的胡猜乱想。

经典的 Ising 模型 (g = 0),可以看成是海森堡自旋点阵模型中加入无限大的磁各向异性。如果定义各向异性强度的倒数为操控参量 g,如图所示,则所有调控 g 的物理都可在这里参与进来。虽然 MW 定理是说无限大二维点阵在 g → ∞ (各向同性) 时没有自旋长程序,但这里无妨处理成某个有限 g = gc (例如准二维、例如有限温度相变点处) 出现类似 QCP (quantum critical point,或者更合适称为相变临界点 CP) 的物理。从 CP 这里,会有新的量子磁性效应出现。




() 二维磁性


好吧,行文到此,不能再继续这样泛泛而论、贫嘴瞎说。不妨从一个处于前沿的具体实例开始,讨论无中生有绵里藏针这一问题。Ising 挑选看起来较为简单直观的二维磁性这一 cutting - edge 主题,来展开个中含义:


(1) 二维磁性,从百年前的二维 Ising 模型开始,就是凝聚态和统计物理的皇冠问题。Ising 模型以 Onsager 的磁有序严格解和杨振宁先生的磁矩严格解屹立于世。也就是说,这是二维体系长程自旋序的极品!


(2) 接下来,就是抑制这一自旋序,使之进入某个临界点 (未必一定是 QCP,相变临界点 CP 也行),就如图 2 所示。Ising 模型的长程有序解,依赖于自旋交换耦合 J 和表观磁各向异性 K 两个因素。J 总在那里,无法消弭,但 K 是可以操控的。通过压制 K,从 Ising 自旋走向完全各向同性的海森堡自旋,就到了长程自旋序完全消失的 Mermin - Wagner (MW) 定理。这一定理判定,在无限大各向同性海森堡二维点阵中,不存在长程磁有序。事实上,二维 Ising 模型和二维海森堡模型,可简单认为是单自旋各向异性为 0 的两个极端。可选定单自旋各向异性强度之倒数为操控参量 g。随 g 增大,意味着磁各向异性降低,Ising 自旋长程序被不断抑制,居里温度不断下降,及至 MW 定理预言的长程自旋序消失。这一过程,也类似于图 1 所示的趋近 QCP 进程。


(3) 再接下来,就是如何从 QCP ( CP) 中捣鼓出新的效应了。图 1 所示的物理图像,终于在二维海森堡磁性这里再下一城!


果不其然,实际的二维自旋点阵,虽然存在有限但很低的自旋有序温度,但几个量子自由度依然可以施展拳脚,有可能促使 CP 附近风光无限。过去一些年,对二维磁性的大规模研究,已找到了一些新效应或新机制,同样可在唯象理论的框架中用磁各向异性来大致分类与测度(i) 众所周知的自旋轨道耦合 SOC ( Dzyaloshinskii - Moriya DM 作用 λDM)、晶体场效应等非对角交换耦合引起的单离子 (单自旋) 各向异性 Γ(ii) 三维磁性晶体的厚度 t 趋于很小时 (准二维) 界面 / 表面关联的 Rashba 耦合 λRa(iii) 那个神奇无限的 Kitaev 作用项 K(iv) 其它引入长程时间反演对称破缺的物理因素。这四大根源之每一个,都是量子材料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正在以 MW 定理定义下的 CP 为起点,光芒四射。


正因为如此,实际的二维、准二维磁性体系总归存在虽然很弱却非零的磁各向异性,导致有限的磁有序温度 TC > 0,这就是二维磁性的无中生有。就二维磁性结构本身而言,亦存在很多变化,从而丰富 CP 周边的物理。例一,物理人讨论的实际二维材料如 vdW 体系,其面内键合完全饱和、不存在面外悬挂键。如此特征,让物理人很容易明白磁各向异性不大可能很强。例二,由单一磁性原子 ( Fe) 构成的二维晶格 (真正的 monolayer),其面内 d / f 轨道良好键合、但面外d / f 轨道悬空,会导致核外轨道形态出现很弱的空间形态畸变,从而引入弱的轨道各向异性。例三,多组元 vdW 体系不再呈现 monolayer 晶格,而是多层原子层组成的单元晶胞成 (mono - unit layer)。典型的二维磁性体系如 CrI3,即由上下两层 原子层夹住中间一层 Cr 原子层组成的三明治 vdW 结构。此时,Cr3+ 自旋面内面外存在一定的磁各向异性是必然的。


OK,行文到此,物理人有了一个从 QCP 处海森堡自旋模型出发、考虑多种量子自由度的、不算完备但已具有一般性的自旋哈密顿。针对 2D 六角蜂窝点阵,目前完备的哈密顿 (H = H1 + H2) 如图 3 所示,包含八项 (分别用数字 1 / 2 / … / 8 表示) 不同的能量项:


3. 二维蜂窝磁性点阵 (A) J - K - Γ 模型及其完备哈密顿 (B),一共有 7 项,虽然体系厚度 t 的影响 (8) 尚未被考虑进去。

哈密顿包括基本哈密顿部分 H1 H2。其中 H1 含有 (1) 海森堡交换耦合 J(2) 最近邻 Kitaev 互作用 K(3) 对称非对角交换耦合 Γ (off - diagonal symmetric exchange interaction)(4) 单离子各向异性 Ac (5) 外磁场导致的 Zeeman  (磁感应强度 B) 等。H包括 (6) DM 相互作用 (Dc) (7) 非对称非对角交换耦合 Γ' (off - diagonal asymmetric exchange interaction)。蜂窝晶格图片取自 W. Yang et al, arXiv:2207.02188v1 (Jul. 5th, 2022)




不妨给读者一个来自文献的定量估计 (估算好坏值得斟酌):以准二维磁体 CrI3 为例,一些实验依据不同模型大概估算了诸如图 3 所示哈密顿各项的系数值。其中海森堡交换耦合 J ~ 2.0 meV,单离子各向异性 (G + Ac) ~ 0.10 meV。前者相当于 ~ 20 K 的热激活能,后者相当于 ~ 1.0 K 的热激活能。可以看到,这些耦合项的能标实在是太小了 [J. Meseguer-Samchez et al, NC 12, 6265 (202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6342-4]。就是因为这些个,才给量子磁性的探索带来若干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意义,因此显得特别重要。



有多长


这个问题,便是二维磁性中磁各向异性的精确测量与解构。对二维磁性,要在超越 QCP 之外实现对量子磁性的精确操控,就需要对贡献磁各向异性的各种物理效应有准确测量表征,即要确定每一根有多长、多粗、呈现什么形状。目前存在的困难,随手就可以列举一堆:


(1) 作为一般特征,这些能量项都很小。即便单纯从数学角度,要从这八项中提取出可靠的一项来,也是一个巨大的、可靠性不高的计算任务。


(2) 理论上,这些自旋互作用项各自时间和空间几何性质不同,相互并不正交,还存在很强的关联耦合特征。因此,在低能激发上,这些互作用的贡献,很可能是线性之外又叠加很强的非线性。这本身就是凝聚态理论难以处理的问题。


(3) 实验上,无论是电磁 (包括交直流、磁阻、霍尔、量子振荡、非线性)、热输运、光电导输运、各种谱学探测探测,总要有外场激发晶格,导致物理偏离基态而呈现激发态。物理人在处理基态问题时就已捉襟见肘,处理这样的激发态就更是如履薄冰或大海捞针。谱学探测,还存在与时间关联的动力学效应,包括时空响应谱的解构,都是难题。


当然,Ising 较为笨拙,列出如上三条,已能将大多数读者唬住。但是,物理人多是人中龙凤,他们有探囊取物如入无人之境的本分。例如,针对那个著名的量子自旋液体 QSL 体系 α - RuCl(准二维层状磁体),南京大学温锦生、李建新老师他们,就能从纷繁复杂的中子散射、磁性、热力学测量与理论计算结果中,提取出 Kitaev K 的数值和非对角项 Γ 的数值,定量化那个著名的 K - Γ 模型,引得同行高度关注和交口称赞。


不过,除 α - RuCl3() 二维 vdW 磁性最近令人关注的体系,还有蜂窝六角体系 CrI3。这是一个独特的 () 二维磁体。量子磁性的性质,它应有尽有:二维铁磁性、Ising 磁性、DM 作用项、Kitaev 作用项。一般而言,具备这么多作用项的二维磁性是很珍贵的。除了自旋电子学致力于提升磁性居里温度外,这一体系因为 Kitaev 的存在而有更多应用潜力可挖:狄拉克费米子、铁磁超导、Majorana 费米子和量子计算等。


正因为这些潜力,CrI不引起量子材料人蜂拥而至都不可能。过去若干年,围绕这方面的探索不少,Ising 坐井观天,只能窥得其中少许:


(1) 这一准二维体系的块体,会展示特别的低能激发磁振子态,具有非平庸狄拉克能带特征,令人关注。目前的认知是,DM 互作用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注意到,DM 互作用也是小能标物理。


(2) 当体系走向准二维,或者说随厚度 t 减小 (晶格声子变化),有研究展示其存在量子自旋液体 QSL 态,其中包含令人激动的 Kitaev 物理。因此,K - Γ 作用项也进入其中。


(3) CrI3 还有一个令人抓狂的效应,便是晶体结构本身不够稳定,温度改变和磁场驱动都可以引入复杂结构相变。块体 CrI3 210 K 以上呈单斜结构 (monoclinic, C2/m),此温之下呈菱方结构 (rhombohedral, R-3)。或者,在 210 K 上下有很宽的两相共存区。虽然晶体结构不是量子磁性的关注重点,但结构相变引入声子 (phonon) 变化、面内蜂窝磁结构的互作用项会受到调制。


(4) 磁相变过程亦不简单:块体中,Ising 铁磁序 FM 61 K 启动。准二维样品 (few - layer CrI3中,45 K 以下展示反铁磁序 AFM,再一次显示声子的作用。更令人迷惑的是,有研究宣称样品表层是 AFM 序而内部依然是 FM 序。


(5) 这些复杂结构相变和磁相变的后果,首先是给图 3 所示的哈密顿带来定量测量和参数提取的困难。粗暴而言,文献中相关研究对这些复杂性关注不够,导致提取的模型和参数存在误差。例如,目前给出的 KΓAcDc 等参数,变化范围很大。特别是 Kitaev 作用量 K 的准确测量需要慎重,因为它承载了量子计算的愿景。这些问题,就是拙文讨论的“针”有多长的问题。绵里藏针,在这里藏的似乎是一堆乱针!


来自韩国延世大学 (Yonsei University) 物理系的金载勋 (Jae Hoon Kim) 教授,与首尔大学物理系知名量子材料学者 Je-Geun Park 教授一起,联合韩国 Institute for Basic Science (IBS) 及米国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Rutgers University 的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更加完备的低能标谱学探测方案,以对 CrI3 的量子磁性展开定量表征,以确定其中的“针”到底如何“左右顾盼”。他们的确取得了进展,并将最新成果展示于npj QM上,引得关注。


4. J. H. Kim J. -G. Park 他们利用先进的 THz - TDS + FMR 低能谱学技术所获得的数据:(A) 磁场依赖的 FMR 数据,T = 1.5 K(B) 温度依赖的 FMR 数据。




他们的数据部分截取于图 4 所示,而文章的新意和部分结果是:


(a) 在表征技术上,或者说对量子材料最具有挑战的定量表征方法上,他们取得进展。首先,他们基于铁磁共振谱学 (ferromagnetic resonance FMR),以探测低能激发的磁振子谱及其能带结构。其次,他们配置了独特的THz 时域光谱 (terahertz time - domain spectroscopy, THz - TDS) 探测 (optical phonons) 技术,与 FMR 结合,能够对晶格相变 (低能声子谱演化) 如何影响磁结构进行高精度测量。再次,他们利用 THz - TDS + FMR 谱学,在全温区 (1.5 - 300 K) 和宽磁场 (0 - 7 T) 两维参数空间中进行扫描,构建了全套谱学数据。看起来,THz - TDS 似乎是目前先进的量子磁性探测技术之一。


(b) 他们最重要的结果,是大幅修订了前人对这一体系 K - Γ 交换作用项的估计。他们得出的 Kitaev 作用还是很显著的 (虽然比文献报道的小),但拓扑非平庸的磁振子能隙 (topological magnon gap) 则变小了。主要的模型参数如下:J = - 2.0199 meVK = 0.2132 meVΓ = - 0.0599 meVA= 0.0467 meVD= - 0.0962 meVΓ' = 0.0467 meV。如此精度的参数,足够给图 3 所示的定量哈密顿赋予 Kim - Park 模型这样的标识,也给出了“绵里藏针”之针到底有多长。


(c) 他们的主要结论是:关于 CrI3 的相图 (包括晶体结构和量子磁性相图),需要推倒重建!而结论的一个副产品是:THz - TDS + FMR 谱学,是研究准二维量子磁性和结构相变的有效手段!


至此,Kim - Park 他们关于 CrI3 二维量子磁性的这一工作,从一个生动层面展现出量子材料中“无中生有”和“绵里藏针”的内涵。其中挑战、困难和对耐心与信心的要求,都是无与伦比的。也可以理解,如此这般试图修订、甚至部分重构前人结论的工作,在高端期刊那里必定会遭遇到很大阻力,在npj QM这里亦是如此。


最后要说,这炎热的八月,真的让人难以沉下心来落笔。本文如果有拖沓、浅薄和不知所云,那是八月的错^_^。好在,八月马上要过去了。


雷打不动的结尾:Ising 乃属外行,描述不到之处,敬请谅解。各位有兴趣,还请前往御览原文。原文链接信息如下:


Spin and lattice dynamics of the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ferromagnet CrI3


Jonghyeon Kim, Saikat Banerjee, Junghyun Kim, Minseong Lee, Suhan Son, Jangwon Kim, Taek Sun Jung, Kyung Ik Sim, Je-Geun Park & Jae Hoon Kim


npj Quantum Materials 9, Article number: 55 (202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35-024-00666-y




天仙子 · 画荷


笃信山川如画册。苦觅凡尘谁泼墨

百回千度采瑶塘,烟浪色

描溪客

玄武湖东飞栈扼


三月稚荷春下借。直教夏秋丰雨泽

遍寻青盖隐红颜,风雅格

今时刻

无意有缘为我得





备注:

(1) 笔者 Ising,任职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兼职《npj Quantum Materials》编辑。

(2) 小文标题二维磁性绵里藏针之针有多长乃感性言辞,不是物理上严谨的说法。这里只是表达量子材料中丰富的物理效应之揭示与确认,需要细心论证、小心求证。CrI3 既是准二维磁性体、又有 Kitaev 作用,乃是不可多得之瑰宝,更需要呵护,就像呵护现在的 00 后体育骄子们那股子率直纯真!

(3) 图片来自 Ising 随拍的图片 (20240802)。很显然,这样的远距离拍摄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像寻找 CrI中的物理一般。小词 (20240803) 原本描绘南京玄武湖观荷、觅荷的场景,很像是描绘在量子材料中探索“无中生有”的过程。

(4) 封面图片来自 Jae Hoon Kim Je-Geun Park 他们的论文,展示了他们针对 CrI3 量子磁性提出的哈密顿形式。



精选文章


滑移铁性:一种低能激发习惯

极性声子敢与自旋输运共舞

Kitaev物理的电极化调控

Skyrmion有了烟火气

Kagome磁性:遥远即在眼前

HfO2之铁电奋斗历程

量子材料中费米子之星火燎原

镍基RP氧化物超导的晶格纹理

新潮流就是轨道矩流

磁性点缀2D拓扑绝缘体


欢迎订阅 npj Quantum Materials Email Alerts

点击 https://idp.nature.com/register/natureuser 完成免费订阅



学术之友
\x26quot;学术之友\x26quot;旨在建立一个综合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要内容包括:分享科研资讯,总结学术干货,发布科研招聘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