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和情绪改变。
随着病情的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会能力。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主流的假说认为是纠缠在一起的tau蛋白以及形成斑块的β-淀粉样蛋白共同损坏了患者的大脑,就好比脑细胞产生的“垃圾”未能正常清理掉,共同摧毁了突触和神经元,进而引起该病的发生。
在中医理论中,老年性痴呆通常被归类为“痴呆”或“健忘”等范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对该病的记载。中医认为痴呆核心的病机为髓海渐空,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因以内因为主,共同的病理因素为虚、痰、瘀,本病以虚为本,以实为标。
记忆力减退就是痴呆前兆?如何早期鉴别?
针对老年痴呆,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总结了10条早期症状:
1. 常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以至于影响了日常生活;
2. 说话和书写上存在障碍;
3. 很难制定计划、处理问题;
4. 乱放东西,回想不起东西放在哪里;
5. 很难完成熟悉的工作;
6. 判断力变差;
7. 丧失时间和地点的概念;
8. 不愿工作和参加社交活动;
9. 视觉和空间出现障碍;
10.情绪和个性发生变化。
如果家中老人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需进行专业的检查明确诊断。莫因漏诊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中医在治疗痴呆方面有哪些优势?
中医在治疗痴呆方面注重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中医将痴呆分为轻度智能缺损的平台期、中度智能缺损伴行为改变的波动期、智能丧失伴行为失控的下滑期。其中,平台期包括髓海不足证、脾肾两虚证、气血不足证;波动期包括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心肝火旺证;下滑期包括热毒内盛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健脑补肾丸,脑安片,脑灵芝片,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健脑胶囊等。
中医防治疾病倡导“以食疗疾”,“药食同源”。《本草纲目》 中记载了大量的果菜谷肉类药食防治健忘,如甘草、茯苓、山药、酸枣、龙眼、莲实。
特色针灸方法则有“通督调神”针法与“醒脑开窍”针法,临床上应用得比较广泛。
针对老年痴呆,有没有什么特色的治疗手段?
目前应用的新技术如经颅磁刺激,基因检测技术等。经颅磁刺激可能通过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来改善认知功能;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现正值冬季,中医认为冬季是补养身体的好时机,膏方作为一种传统的滋补方法,在冬季食用可以帮助增强体力和免疫力。膏方通常是由多种药材熬制而成,具有滋阴补阳、益气养血的功效。然而,是否适合使用膏方以及选择何种膏方,最好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而对于康复方面,认知训练、物理治疗、手功能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已被证明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我们该如何防范老年痴呆?
早期诊断是关键:
莫错过治疗黄金期。老年痴呆虽然不可治愈,但目前医疗手段可将疾病进展推迟5~10年,大大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及负担。
调整饮食结构:
提倡“四高”“四低”饮食,四高即高优质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四低”即低糖、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低盐、低酒,目前比较推崇“地中海饮食”,特点是全谷物、粗粮为碳水主要来源,多食水果和蔬菜。一些营养素如抗氧化剂、抗炎物质和Omega-3脂肪酸等对大脑健康有益,可以降低患病风险。日常可多食蓝莓、樱桃、橙子、菠菜、西兰花、坚果等。
除了调整饮食,还需要注意食物的搭配、烹饪方法等。健康的烹饪方法如蒸、煮、炖、快炒等。
调节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我们巩固记忆,进行自我修复,因此每天保证 6~8小时睡眠时间,养成午休的习惯。
坚持脑力和体力活动:
建议老人进行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快走、打太极、中医养生保健操等。多外出接触大自然、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给予家中老人足够的陪伴。
定期体检和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老年人可定期进行相关心理精神方面量表检测,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
关注口腔健康:
日本九江大学研究指出,口腔健康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定期牙齿检查、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健康的饮食习惯。
避免头部外伤:
骑行佩戴安全帽、外出避免跌倒摔伤。
针对痴呆患者,护理尤为重要。不仅体现在身体上的照顾,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宽容。不要用禁止或命令的语言。照料者需要提醒自己,患者言语和行为的攻击,不是本人的意愿,而是疾病所致。当然,纸上谈兵容易,现实中的一切对家属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借此机会,呼吁全社会提高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家庭的关注。让我们携手,用爱、理解与行动,为那些在记忆迷雾中徘徊的老人们点亮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他们回家的路。让每一份关爱都化作实实在在的支持,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愿爱无界限,记忆永存心间,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温馨与尊重中优雅老去。
来源丨健康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