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邀请来自全国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设了21门次文化精品讲座课程,课程多元,精彩纷呈。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肖德美,国家一级演员杨楠桦,分别开设“川剧程式功法”男班、女班。课程精选经典程式技法,女班以身韵等基本功,男班以特色招式,借助戏曲声乐与扇子结合的习练方式,让学生于体验中感受戏曲魅力,于学习中认识非遗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播。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李璟开设的“川剧赏析”与“神奇的川剧”课程,结合经典剧目,解析川剧声腔、舞美等要素,阐述其非遗价值与传承困境及转机,鼓励学生感受川剧文学、音乐与地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助力非遗川剧传承,引导学子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德国籍华裔艺术家、电子科技大学协议教授王承云开设的“实验艺术与生活”课程结合学校理工科背景,引导同学们以自身专业启迪艺术思维,突破局限,从纵向思维拓展到多向思维,并将这种思维内化为生活学习准则,培养独立思考和艺术鉴赏能力,助力学生提升艺术素养。国家一级演员、当代川剧丑角领军人物苏明德的“画脸谱”课程,通过脸谱的色彩和线条,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画脸谱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川剧,体悟文化传承责任,感受戏曲活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陆阳秋老师开设的“美育之旅”课程,深入挖掘美育价值,以“艺术让人成为人,审美是最深刻的教养”为引,从多维度剖析美育对个人与社会的意义。从多元视角引导学生提高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鼓励学生以艺术诗意生活,在自然人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在“典籍中国:跨越时空的对话”课程中,戴莹莹、王小红、张尚英三位四川大学的资深学者以《诗经》《尚书》《春秋》《老子》《庄子》《世说新语》为引,带领同学们进入中国古典文化的瑰丽世界。三位老师以各不相同的讲课风格串联古今,让同学们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中国古籍里的圣贤对话交流,以古人的智慧感悟现今生活。凭借《伪装者》等佳作屡获荣誉的成都市川剧院编剧张勇老师,开设了“浅谈影视剧本创作”课程。该课程以热门影视片段为例,深入剖析角色塑造的原理,着重强调创作者的使命及创作要素。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创作思维,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大伦通过“走进博物馆”“走进考古”课程,讲授何为考古、如何发现文化遗存、如何判断遗存时代和相互关系,让同学们对考古学具备了初步了解。在了解到文物精美的古代工艺及其背后波澜壮阔的故事后,同学们心中燃起了对考古事业的尊敬和热爱。武汉大学二级教授李工真在其开设的“大学现代化”课程中,以德国大学教育为脉络,从柏林大学等校发展切入,剖析教育现代化贡献与挑战。作为知名德国史专家,李工真借课程研讨全球教育现代化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当下教育发展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拓宽历史视野,增强人文素养,培养历史流动感与世界全局观,鼓励同学们以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山西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其“哲学与人生”课程立足《周易》和阳明心学,剖析哲学与人生的辩证关系。从基础概念到生活应用,多维度解读自由、良知、生命、爱情、正义等,引导学生探讨人生境界,深入思索哲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名主持人、HIFI 歌手冯乔,其“让声音变好听”课程设计独特新颖,助力学生构建语言与声音内核,以幽默智慧的讲解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与节奏,帮助学生克服怯场,树立表达自信。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桑建平教授开设的“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以“科学精神”为关键词,以“理性批判”和“批判性思维”为问题域,精选科学名著,从多领域引领学生思索自然科学,探其起源、方法与趋势,提升名著阅读力,推动学生养成深度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武汉大学二级教授、文艺学专业学术带头人、珞珈杰出学者李建中教授开设的“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精选6部中国经典和6部西方经典,立足作者生平、背景与人物塑造,以开放性提问探讨作品精髓,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理性、正义和审美,展示经典魅力。癌症科研专家兼科普作家李治中教授开设的“癌症与人类社会”课程,以专业知识结合自身经历,剖析癌症成因,帮助学生了解癌症真相,激发学生对癌症生物学的兴趣,引导同学们领悟珍视生命、拓展生命宽度的要义。文化精品讲座课程如桥梁般连接师生与文化,链接中国与西方,展示文化之美、科学之美,每堂课都让人印象深刻。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能继续在校园中传播智慧,为校园文化生活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