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已经不回家过年了

文摘   2024-12-26 19:14   天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在搞钱的路上,涨点儿认知和人生智慧。

hi,我是橙子。

咱们一起搞点事情。

今年春节,可能很多人都不打算回家过了。

为什么不回家过年?

就因为一个字:穷!

现在这个职场就业形势,远走他乡的打工人都没有赚到什么钱。

回家好像也没有意义了。

以前回家,带着钱给老婆孩子父母,才觉得一年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现在没有钱了,回家反而觉得有些愧疚了。

有些打工人已经提前返乡了,春运估计都要冷清了。

剩下的还在外地的人,过年也基本不会选择回家了。


虽然现在交通很方便,上千公里的距离也能够一天到达。

但是,回家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了。

年假本来就不多,8天假期,来回各要占用一天,

路途遥远,车马劳顿,大包小包,辛苦是肯定的。

还有昂贵的高铁票,动辄好几百,也够一个人在外地过年了。

现在的趋势是,原则上不回家过年。

宁愿一个人呆在外地的出租屋里,也不愿意回家过年了

尤其是思想开放的年轻人,对过年也没有了太多的期待。

年味是越来越淡了,背后是乡土社会下人际关系的疏远。

网友说:有人回趟家像看了一次心理医生,而有人回趟家需要看好几次心理医生。

回家过年,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是滋养,反而是压力了。

走亲戚、同学聚会是过年的必备节目,

三句不离钱,四句走不出结婚,五句都在谈省钱,六句说的都是懂事,七句就是把你养大不容易,

八句是你看别人家,九句就说你要争气。

唯独没有一句问你:这一年在外面累吗,吃苦了吧?

啥时候结婚?工资多少?买房了没有?孩子几岁了?

永远是这些话题,帮不上一点忙,但是想管的还挺宽,问东问西的。


父辈们和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于过年的认识截然不同。

曾经父辈们都是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一辈子几乎都在村镇范围之内,

而现在的年轻一代,从中学开始可能就分开了,大学之后更是很少会老家,

他们对于家乡是没有太多情感的,对于家乡的人也是没有太多的留恋的。

如果不是父母在,一些兄弟姐妹在,现在的年轻一代是不会老家的。

即使回家,跟亲戚朋友也没有共同语言,

都不是一个行业的,不是一个城市圈的,不是一个层次的,

价值观和认知完全不同,交流起来很费劲儿,都是无效社交。

有些是假装关心,实际上是道德绑架。

而且还都喜欢攀比,嫌你穷怕你富的,都是在彼此身上寻找优越感。

不回家,对父母亲戚有些抱歉

回家,对自己就会很抱歉了。

《瓦尔登湖》中说过:在举目无亲的地方,才能真诚地活着。

不想回家过年,那就别回去了。


现实中的关系,仅仅靠过年才去维系一次的话,那也没有必要了。

只有穷人,可能才热衷过年。

有钱人,好像天天都是过年,

在过年的时候,他们反而不在家,都出门旅游了。

每次回家过年之后的体验感,也是越来越差。

好不容易有一个长假,都在为了维系虚假的关系而委屈自己,

放假,比上班还累。

那还不如去上班赚3倍工资呢。

以前常说减负,现在也该给回家过年减减负了。

原生家庭好的,那就回家看看父母,一家人吃了饭,聊聊天。

原生家庭不好的,也就没有必要回家了,

打了电话,视频一下,意思到了,也就行了。

现在大家都忙,忙着赚钱,忙着自己的现实生活。

一些虚头巴脑的人情往来,就算了吧,能省就省吧。

其实,过年也就那样,跟平时没啥区别。

大鱼大肉也吃惯了,鞭炮烟花也禁放了,亲朋好友也就那么回事,

对过年,好像也开始祛魅了!




Jair视界
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水,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