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争议过后,新闻传播还值得学吗

文摘   其他   2023-06-17 22:26   北京  


新闻传播专业的属性就决定了它天然会获取到比其他专业更为显著的注意力,但占据社会关注的高地却没有为这个专业的出路带来同等的正反馈。

剥离掉那些由高校在招生宣讲和职业规划课程里所传扬的成功神话,装着沉重的理想、顶着不可抗的压力、担着巨大的情绪消耗、拿着微薄的物质报偿,似乎才是由更广泛的新传毕业生写下的入世实录。

关于这些事实的外溢,其实不应被看成是一种唱衰,反而更该被视为一剂预防针。

*封面图源ABC


Shawy|文
Shawy|编辑

1773|字数


最近同温层里关于张雪峰评价新闻传播专业的争论喋喋不休,虽然老调重弹,但全程看下来还是不乏一些颇待咂摸之处。



01

事件的起因源于张雪峰在直播间答家长问中给出了孩子是否应该填报新闻学的建议,并使用了“如果孩子选择新闻学会把他打晕”“闭着眼睛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之类的表达。

图源郑州经济广播

6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以此为新闻线索采访到了张雪峰,并刊发了报道《网红名师张雪峰:985教传播的教授粉丝数还不如我》。

周刊与张雪峰的对谈内容并不局限于讨论新传专业的争议,其中还谈到了考大学的难度、本科专业和就业的关系等等。

但诚如诸位所见,最后呈现出来的报道标题所截取的却是最有争议也一定会带来流量的一句引述。

其实到这就能发现,媒体设置的议程已然非常明朗。然整个议程的高潮却在一众新传专业的教授学子等业内人士对张雪峰的联合声讨中才得以充分完成。

图源微博

在这之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得以传达,即网红与流量取向绝非新闻传播专业所追求的,甚至是应该被批判的。

只是纵览整个过程,从门外汉的张雪峰到专业出身的新传人,似乎都处于由流量评断惯习所主导形成的围城里,而从大观之,这一切又都系在同一媒体报道框架之下,属于当前媒体生态的一环。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新闻传播专业如此视网红为洪水猛兽、对流量取向嗤之以鼻,那么新闻学界与业界的关系又当是如何?新媒体运营与就业在高校培养中又该如何完成定位?




02

诚然,张雪峰是功利主义的,从他在大众平台上的公开言行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因此,对于一个完全从实利导向的结果论出发的人而言,大学选专业就是为了找到将来择业的跳板,那么一个专业到底能将学生送至何方,显然才是他所关心的。

而新闻传播学的教授认为教书育人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为了培养学生的学养学识和人品道德,为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与修养人性,那么如何托举起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精神世界,这是他们所在意的。

图源Google Images

对于处在与社会交接之处的大学生,理想主义与浪漫化想象是植根于很多人内心的白月光,而现实社会的洪流会裹挟着每一个灵魂轰然向前。任何时代都不缺满怀崇高理想的人,可让这种理想可以自在发挥的天地却并不如校园里描绘的那般广阔。

张雪峰评价新传专业自有其认知局限,语言表达上也非常直断粗暴,但他至少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为大学专业的选择提供一个考虑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又正好应了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期许。

从这个角度看,张雪峰与新传专业人士之间的分歧是否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更现实更广泛社会需求的割裂?




03

以张雪峰为代表的教育自媒体,以新传教授为代表的学院派专家,以新传学子为代表的青年后辈,无论是为功利主义,还是维护学术纯洁性,抑或捍卫专业认同,多方角力下的意见冲突就像是织了一张巨大的网。

对于刚高考结束的中学生来说,或许一时想要看清网状背后的未来是件难事,但看不清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或甜或苦或喜或悲,路总归得自己走。

图源Google Images

新闻传播专业的属性就决定了它天然会获取到比其他专业更为显著的注意力,但占据社会关注的高地却没有为这个专业的出路带来同等的正反馈。

剥离掉那些由高校在招生宣讲和职业规划课程里所传扬的成功神话,装着沉重的理想、顶着不可抗的压力、担着巨大的情绪消耗、拿着微薄的物质报偿,似乎才是由更广泛的新传毕业生写下的入世实录。

而关于这些事实的外溢,其实不应被看成是一种唱衰,反而更该被视为一剂预防针:

「选择新传不意味着加入曾经被神话的所谓第四权,不意味着你开启了睥睨大众的全知视角,也不意味着你能达成在前辈故事的传颂中所种下的神圣理想,更不意味着你可以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并谋求社会地位的提升。」

如果你在知晓这一切由毕业生们亲书的现实而非学院派束之高阁的宝典后,依然有勇气叩开新传的大门,那么正好,你就是这个专业现在需要的人。


END



往期精选





预防失联 更多交流

后台发送「进群」

即可加入读者群


SHAWY Lab
Bury the old XYLJ and build a new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