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征求意见!事关养老服务设施

时事   2024-12-22 21:50   安徽  
别错过新号!需手动关注并加星标


据新安晚报-大皖新闻消息:  位于城区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每处规模宜300床左右;养老服务设施选址远离污染源、噪声源;老年人居室宜邻近设置无障碍卫生间……12月22日,记者了解到,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该省《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并公开征求意见。

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存在各种问题

作为人口大省,安徽省早在1998年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了大约1年。数据显示,安徽老年人口占比远超老龄化的国际通用标准,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安徽已有不少城镇建起了一批养老服务设施,在各种特定的条件限制下,这些设施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规模小、功能不全及设施简陋、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徽制定了《标准》。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一部分,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符合“城乡融合、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原则。

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必须符合老年人的特点,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并综合考虑日照、通风、防寒、采光、防灾、无障碍及管理等要求。另外,养老服务设施除了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外,也需考虑经济效益。

养老服务设施分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标准》按养老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将养老服务设施分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两类。其中,机构养老主要提供住宿、生活照料、膳食、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心理支持、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服务形式为集中入住。社区养老主要提供餐饮服务、个人护理、保健康复、娱乐等功能的日托及上门照护服务;服务形式为社区照料或上门服务。

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按照常住人口人均用地面积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规划设置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占地面积较小的住宅小区,可统筹多个小区规划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统筹配建时,应当结合小区密度、人口数量与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社区生活圈进行统筹规划配建。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统筹利用公用住房、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各类闲置用房等,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进行配建,或在相邻新建项目内予以补足。

根据老年人数量、年龄结构、分布情况、健康状况和人口规模等,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分区分级设置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其中,在城市地区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每处规模宜300床左右,不宜大于500床;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的乡镇地区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一般应配建不少于350床位。服务中心城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各县(县级市、市辖区)应设置1处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筑面积超过600平方米;服务镇区(乡集镇)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乡镇养老服务中心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养老服务站面积超过300平方米。

养老服务设施选址远离污染源、噪声源

《标准》指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以及当地老年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宜靠近居住人口集中的地区布局。统筹养老服务资源与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养结合,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及空间布局。在村庄规划中,应以方便村民使用为原则,统筹安排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在村域范围内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位置和规模。

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宜独立设置,可与医院、乡镇卫生院、康复中心、公园绿地、老年人活动设施等邻近设置,实现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位于城市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服务半径宜小于300米。城市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每百户不得低于30平方米、单体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50平方米,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要结合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按照每百户不得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不得配置在地下层、半地下层、夹层、架空层、顶楼、阁楼、车库,不得分散配置。宜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并鼓励与社区服务设施、医疗机构、公园绿地、幼儿园、其他为老服务设施等综合设置,方便使用。位于乡镇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服务半径宜小于1000米,可结合运营中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已有服务设施综合设置,并鼓励利用村委会办公用房、校舍等闲置资源因地制宜改建为养老服务设施。

养老服务设施与其他功能综合设置时,应满足安全、卫生等条件,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避免干扰。应选择在地形平坦、自然环境较好、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段布置,严禁选择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具有自然灾害隐患的地段。应选择在具有基本公共服务和良好基础设施条件的地段布置,有条件的地区宜布置在与医疗康复设施交通联系便捷的地段,鼓励以医养康养康复结合形式综合设置。应选择在交通便捷的地段布置,宜临近公交、轨道交通站点设置,但应避开对外公路、快速路及交通量大的交叉路口等地段。应远离污染源、噪声源及危险品的生产储运等用地。

养老服务设施出入口应保证救护车直达

记者在《标准》中看到,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应为老年人设室外活动场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宜为老年人设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宜小于100平方米,独立设置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利用屋顶做室外活动场地。

老年人使用的室外活动场地可与社区公共绿地、儿童活动场地等结合设置;布局宜动静分区,并宜设置健身器材、座椅等设施。宜选择在向阳、避风处,场地范围应保证有1/2的面积处于当地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之外。应与城市道路有5米以上的隔离带,不宜贴近建筑外墙布置。场地周边100米内宜设置便于老年人使用的无障碍卫生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排水畅通。

养老服务设施里的建筑宜以低层和多层为主,建筑基地及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宜开向城市主干道。殡葬运输宜设置单独的通道和出入口。养老服务设施场地内直接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类设施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场地交通组织应便捷流畅,满足消防、疏散、运输要求的同时,避免车行对人行的影响。场地道路系统应保证救护车辆能停靠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处,且应与建筑的紧急送医通道相连,并满足相关无障碍要求。场地应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在机动车停车场距建筑物主要出入口最近的位置上应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或无障碍停车下客点,并与无障碍人行道相连。

场地应进行景观环境和园林绿化设计。绿化植物选择应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植物多样性要求,且不应对老年人安全和健康造成危害。室外活动场地内的植物配置宜四季常青及乔灌木、草地相结合,不应种植带刺、有毒及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场地设置观赏水景水池时,应有安全提示与安全防护措施。

老年人居室宜邻近设置无障碍卫生间

《标准》提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宜独立设置,与其他建筑合并设置时,宜安排在建筑低层部分,有独立的出入口,二层及以上的应当设置无障碍电梯或者助行设备。标识系统应明晰、连续,且字体醒目、图案清晰。室内活动区域应设置连续无障碍设施。建筑造型宜具有时代特色、地方风貌;建筑色彩宜柔和并与环境相协调。建筑出入口、阳台应设照明设施。供老年人使用的盥洗盆或盥洗槽、厨房操作台应设局部照明,有条件时,每个居室的门外可增设局部照明。

养老服务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间。避难间内可供避难净面积不应小于12平方米,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老年人用房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走道两侧墙面应设置靠墙扶手及防撞设施,疏散走道上不应设有台阶。

老年人居室宜邻近设置卫生间,卫生间应采用无障碍卫生间,卫生间的门应朝外开。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内应选用节水型、低噪声的卫生洁具和给排水配件、管材。公用卫生间宜采用光电感应式、触摸式等便于操作的水嘴和水冲式坐便器冲洗装置,水嘴处应设置清晰可见的冷热水旋转方向标识,防止烫伤。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应设置具备防止回流功能的机械排风设施。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应设安全可靠的供暖及空调设施。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或集中新风系统时,应设置空气净化装置;当采用分散空调方式时,应设置保证室内新风量满足国家现行卫生标准的装置。设置散热器供暖系统的房间,散热器宜暗装。采用低温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地面表面温度不应超过28℃。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

养老服务设施内应多设紧急呼叫装置

“智慧养老”将是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方向。《标准》指出,可通过向社区居民提供移动端、智能终端或PC端为居家老人提供远程看护、紧急支援、信息查询、远程医疗、社区服务、家政上门、电器维修等服务项目。信息设施系统应配置有线电视、电话、信息网络等信息设施系统;老年人居室、单元起居厅和餐厅、文娱与健身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应设有线电视、电话及信息网络插座,宜设无线局域网络全覆盖设施。

建筑内以及室外活动场所(地)应设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各出入口、走廊,单元起居厅、餐厅,文娱与健身用房,各楼层的电梯厅、楼梯间,电梯轿厢等场所应设安全监控设施。建筑首层宜设入侵报警装置。老年人居室、单元起居室、餐厅、卫生间、浴室、盥洗室、文娱与健身用房、康复与医疗用房均应设紧急呼叫装置,且应保障老年人方便触及。紧急呼叫信号应能传输至相应护理站或值班室。失智老年人的照料单元宜设门禁系统。

设施内宜设照护及健康管理平台,对照护人群的健康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管理。建筑内以及室外活动场所(地)宜设活动监护及无线定位报警系统。特殊照料人群(如失智老人)应设防走失装置。宜设照料人群与家人间信息及时传递装置。


每点一次下方“在

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鼓励与支持

池阳知事
池阳知事,最懂池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