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睛轩小区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东区街道东裕社区,于2007年建成,楼栋61座,总建筑面积约27.6万平方米,常住人口超5000人。随着楼龄增长,小区入住率升高,基础设施变得老旧,居住环境和物业服务出现降级。
近年来,东裕社区党委以朗晴轩小区为试点,延伸党组织链条,搭建“三维”睦邻共治体系,依托党建引领小区善治议事平台,建强做优小区志愿服务,小区治理从“简单粗放”变为“精准精细”,实现“问题生”向“模范生”蝶变,成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示范标杆。
建强小区党支部
让作用发挥有组织
支部建在小区上,织密组织体系。东裕社区党委通过入户走访、群众推荐、党员互邀、活动宣传等方式,摸清朗晴轩小区在册党员底数,结合小区区域划分、党员户分布,组建朗晴轩小区党支部(第六居民区党支部和第九居民区党支部),成立朗晴轩小区业主委员会,推进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深度融合、交叉任职。小区党支部联合业委会携手出台《中山市东区朗晴轩小区业主管理规约》及《中山市东区朗晴轩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为小区治理奠定坚实制度基础;探索设置专职秘书制度,确保业委会工作高效落实,这一系列有力举措赢得了小区居民信任。
朗晴轩小区“三维”睦邻共治体系
党员李秀珍是第九居民区党支部支委,也是小区业委会专职秘书,同时还担任小区多支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她广泛组织发动小区里的“双报到”党员、党员楼栋长、退休党员教师等力量开展普法宣传、消防巡查、“登革热”防治等,为建设平安幸福小区聚合力量。在朗晴轩小区里,以李秀珍为代表的众多“红色”身影活跃在社区治理的最前沿,他们主动亮出党员身份,身体力行树立榜样,力求让党员推开门就能找到组织、群众不出门就能享受服务。
建强小区议事会
让多元共治有平台
居民有需求,件件有落实。东裕社区党委牵头搭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的议事协商平台,邀请小区在工程、会计、法律、教育、社会工作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业主与“议事平台”代表联动组成“慧治团队”,主动上门收集居民意见形成“需求清单”,按大事、小事、私事进行“三事分流”,结合轻重缓急提交小区议事协商平台,形成“事前共商议、事中共管理、事后共监督”的工作机制,推动小区事务共商、服务共抓、矛盾共解。
通过议事协商平台,小区户外无障碍通道建设、加装集中充电桩、游泳池修缮等一批惠民便民项目成功落地,一张张“需求清单”变成了睦邻的“幸福清单”,小区居民实现了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
在小区议事协商平台的推动下,朗晴轩小区完成路面整修工程
建强小区服务队
让暖心便民有队伍
大手牵小手,培育志愿服务力量。党员带头发动,朗晴轩小区284名业主相继组建并加入红心网格、登革热预防、邻里互助、儿童议事、文化文艺等14支志愿服务队伍,与社区联合开展登革热防治、绿美行动、文体活动等各类活动百余场次。
其中,“兜底居安微改造”是朗晴轩小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由社区党委指导,朗晴轩小区党支部牵头,主动倾听民情民意,找准居民“需求清单”,帮扶困难家庭对房屋进行修葺补漏、刷漆翻新,帮助长者家庭改造电灯、安装安全扶手、安装坐便椅等。东裕社区以“兜底居安微改造”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回应居民“适老化居住”的民生需求,让困难家庭从忧居到安居,让群众乐享“新生活”。
东裕社区兜底居安微改造项目
建强小区文化圈
让同心共治有合力
坚持以文化人,“邻”聚你我。东裕社区推动志愿服务集市、家庭家风家教等公益活动进小区,聚焦群众文化需求,举办邻里文化活动,丰富小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化共享、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朗晴轩小区以“和睦亲邻”作为小区文化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浓情家风庆中秋,‘棋’聚相汇在东裕——中秋游园”活动,在游园会中加强亲子互动,让居民感受节日气氛;结合绿美广东建设,小区党支部联合物业、业委会开展“家风睦邻幸福林”与“家风睦邻植物角”建设活动。
朗晴轩小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东区发布编辑部
编辑:禹媚、神韵
责编:黄梓珊
执行总编辑:陈丽芳
总编辑:佘航
素材来源:中国社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