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
终究还是盯上了长者饭堂
~~~
这一年多来
广州陆续有长者饭堂升级为社区饭堂
面向社会开放
十几元就能搞定一餐
圈粉了各个年龄层的人
中午11点,荔湾区南源街青年社区饭堂正式开门迎客。不是市民排队买饭。“三菜一汤,白饭任装。”户籍老人减去补贴自费11元即可享用。
邓姨:鸡有很多品种,有白切鸡,有焖鸡,有鸡柳、鸡扒、豆腐,很多品种。11元你叫我们自己怎么煮,几块钱真的煮不了一个菜。
梁姨:方便我们这些老人家,走下楼就是饭堂,任君选择。
干净便利、好吃不贵,长者食堂的“清新画风”让吃腻了外卖、没有时间自己动手的年轻群体直呼“羡慕”,网上更是有许多相关攻略,教大家如何去长者饭堂“打卡”。
去年,南源街道决定将长者饭堂升级为社区饭堂。青年社区饭堂正是南源街道长者饭堂升级后的2.0版本,去年12月6日正式对外营业,在服务社区长者之外,还面向社会开放。社会餐则丰俭由人,16元起步。
饭堂负责人说,饭堂升级之后,饭堂菜品也从过去的7、8种,增加到30多种。日用餐量从100人次增加到400人次。饭堂服务人群中,长者依然占主体,有六成多,其他年轻人群体占三成多。
社区居民:平时都是自己在家煮饭,还是比较辛苦的。有时候累了,可以带孩子过来吃几个菜,也挺好的。
社区居民:有时候在这里吃一下挺好的,外面的餐馆虽然香一点,但没那么健康,也没这么实惠。
市内多个长者饭堂积极探索
▲海珠区南石头街为民饭堂:覆盖群体增加,但依然坚持做“少盐少油”健康餐。
▲荔湾区西村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开设早茶服务,一笼点心几蚊鸡,大受居民长者欢迎。
▲天河区悦景社区长者饭堂:年轻人就餐须预订,目前占了一半。
越来越多年轻人爱去吃长者饭堂。有网友担心,长者饭堂是为老年人设计打造的,年轻人的涌入会否挤占老年用餐空间和福利。
“老人家一般11点多就来打饭,而年轻人12点多才下班过来,老人家就已经吃完了。”工作人员表示,年轻打工族与长者的就餐时间不同,自然而然形成错峰,互不冲突。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付舒分析,将长者饭堂升级为社区饭堂,是在公益属性基础上叠加商业性运营的一种极具价值的运行模式创新。长者饭堂建设之初,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独居老人等群体日常面临的吃饭难题。
然而,由于长者饭堂兼具兜底性与普惠性,叫好又叫座之余,经营压力一直比较大。但与一般餐厅相比,长者饭堂具有注重菜品新鲜度与品质安全、低盐低糖低油等优势,因此将长者饭堂升级为社区饭堂,反而为长者食堂长久经营注入了新的能量。
付舒表示,当前,社区饭堂主要通过引入第三方并结合政府补贴的方式来实现运营,然而,场地设施及人工费用成本偏高仍然对社区食堂的长期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社区饭堂只有获得稳定市场规模,依靠自身“造血”实现收益,并以收益部分弥补兜底性投入的缺口,才是长者助餐服务得以可持续运营的关键。
评论说说
你去过哪间好吃的长者饭堂~
记者:尹春晖
来源: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光明网等
责编:朱玥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