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轮替更新量化修剪技术
文摘
工业农业
2024-12-27 04:00
河北
摘要:板栗轮替更新量化修剪技术,即一套技术、二种树形、三种手法、四十距离。该技术能合理利用空间,枝组均匀排布,养分集中,通风透光,树体健壮,树势中庸,芽体充实饱满,高产稳产,抗逆性明显增强;且修剪技术轻简,容易掌握。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 燕山东麓,古长城北侧,东经 118 °33′31″~119 °36′30″,北纬40 °04′40″~40 °36′52″。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9 ℃,降水量 715 mm,无霜期 162 d。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出的青龙板栗果型端正、果粒均匀、色泽亮丽、肉质细腻、含糖量高、软糯香甜、涩皮易剥离。被誉为“京东板栗王”“顶尖产品”和栗农的“致富果”。目前,青龙县板栗栽培面积超过 6.67 万hm2,年产板栗 10 多万 t,产值超 13 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 4300 元以上, 是富民强县的大产业,种植规模居全国县(区)级首位(中国板栗第一县)。以前传统的双叉枝修剪,结果部位严重外移,树势弱,产量低,品质差。近年来栗农应用河北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推广的轮替更新修剪技术,能有效调节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平衡关系, 合理利用空间,枝组均匀排布,最终达到树势中庸、均衡、稳产、丰产的目的。栗果均匀整齐(标粒达 90%以上)、质量好,用工减少 30%,效益增加 20%以上。不仅栗农受益明显,栗商、加工者(炒栗)、消费者也都实现了各自的理想目标。板栗轮替更新修剪技术体系涵盖抑高控冠和单轴延伸等一系列整形技术。技术轻简化,通俗易懂,一学就会。简单地说就是一套技术、二种树形、三种手法、四十距离。轮替 冬季修剪时, 树体同一部位有两个枝条,其中结果母枝缓放结果;另一枝条重短截,长出的预备枝翌年结果;结过果的枝重短截,长出的预备枝后年结果……如此循环往复结果母枝着生部位永远有两个枝轮流结果。更新 是树体衰弱时及时采取重短截措施,保持树体健壮。通过重短截(于基部 2~3 cm 处)1~3 年生枝条,促其翌年基部小芽或隐芽萌生新的结果母枝,下一年结果。使多年生不能结果的枝变成一年生能结果的枝条,降低结果枝龄。轮替更新能集中营养,平衡树势,通风透光,枝条粗壮,芽体充实饱满;抗旱性、抗冻性、抗病虫害能力明显增强,能保证高产、稳产,能克服大、小年结果现象;可以灵活地进行扩冠和控冠,可伸可缩,运用自如;由于后部有跟枝,可以随时回缩到有分枝处,控制结果部位外移速度,防止树冠交叉郁闭,保证密植栗园高产稳产。一般 7 年生以下的幼树有空间,枝组,或主、侧枝外围延长枝能继续向外延伸,扩大树冠。这叫扩冠修剪。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即将郁闭的大树不能向外延伸的,短截 2 年生枝。这叫控冠技术。通过轮替更新,有目的地培养结果枝组,调节生长方向,合理占据空间,使树冠内外、上下均匀着生固定的结果枝组,实现立体结果。通过轮替更新延缓直立生长,利用背上强光优势结果控制顶端优势。一般连续结果不要超过 3 年, 此时枝条基部直径超过2.5 cm,长度超过 80 cm,应及时剪除,重新培养基部新枝,防止树上树。轮替更新修剪技术连续使用几年后,枝组丰满,修剪速度可提高 30%以上,节省用工。就是三主枝开心形和小冠疏层形。板栗喜光,内膛没有充足的光照很难形成结果枝, 培养丰产树形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三主枝开心形、二层小冠疏层形是两种值得推广的树形。开心形树形着光面积大,成形快,结果早,前期产量高,且整形容易、便于掌握。平地、缓坡地板栗园,干性弱、分枝角度大、树姿开张的品种,以及生长在山地上立地条件较差的栗园,为了确保产量、提质增效,都应逐步改造成开心形。树体基本结构 干高 50~60 cm, 树高约 3 m,3个主枝,无中心干。3 主枝间夹角 120°。每个主枝上培养二三个侧枝。主枝的培养 在东南方向培养第 1 主枝,西南培养第 2 主枝,正北培养第 3 主枝。层内距 50~60cm,主枝间距 25~30 cm。3 个主枝相互错落着生,避免在一平面上。主枝基部开角 60 °,腰角 70 °,梢角 80 °。侧枝的培养 第 1 侧枝距离树干 50~60 cm;第2 侧枝距离第 1 侧枝 60~70 cm, 在第 1 侧枝对侧着生;第 3 侧枝与第 1 侧枝方向相同,距离第 2 侧枝约50 cm。同一侧的侧枝距离至少 1 m。培养单轴延伸的侧枝, 主枝与侧枝至少有 2 年的枝龄差,拉开粗度比。树干与主枝、侧枝的粗度比要匀称。枝干比合理,营养疏通分布合理,树体强壮,根系好,寿命长,结果稳定,产量高。干枝比不小于3∶1, 保证几个主枝粗度相加总和不大于树干粗度;侧枝粗度相加不大于主枝的粗度。侧枝水平开角 90 °,大于主枝角度,保持主枝的领头优势,不能喧宾夺主。陡坡山地栗园及幼树适合二层小冠疏层形。分两层培养 5 个主枝,第 1 层 3 个主枝,第 2 层 2 个主枝。第 1 层第 1 主枝距离地面 60~80 cm (山坡地60 cm,平地 80 cm),第 1 主枝在东南,第 2 主枝在西南,第 3 主枝在正北,相邻 2 个主枝间距离不低于20 cm,3 大主枝间夹角 120 °,均匀摆放,保证 3 主枝均匀错落着生,没有挡光的大枝,光照良好,立体结果,丰产稳产。第 1 层 3 个主枝每个主枝基角 70°,每个主枝上着生 2~4 个侧枝[4]。往上选留第 2 层主枝,必须保证距离第 1 层、 第 3 主枝约 1.5 m 的层间距,光照打开才能实现内膛结果。第 4 主枝正南方,第 5主枝距第 4 主枝约 20 cm 偏北方向。第 2 层每个主枝基角小于 60°,着生 2 个侧枝。枝组均匀着生,密而不乱,枝组间距约 40 cm,枝组长度小于 80 cm。树冠高度不超过 3.5 m,主枝长度不超过 3.0 m。第 2 层树冠要小, 整株树下面第 1 层 3 大主枝量、 投影面积和产量占全树的 75%, 第 2 层只占25%。做到上小下大、前小后大、树冠内外都结果。主、侧枝培养与开心形相同,也一定要有 2 年的枝龄差,保证单轴延伸,枝干比合理。就是一码一橛、二码一橛、二码无橛。修剪上禁止使用一码多橛、一橛多码、多橛无码等错误做法。栗树经过极重短截形成的橛,俗称轮替橛。其上隐芽翌年抽生结果母枝。留枝没有结果,短截没有抽生出理想的预备枝,轮替更新修剪就失败了。预备枝强壮有力,下年产量才有保证。修剪时要充分考虑培养预备枝的位置、空间、角度、方向、长度、粗度、数量。橛多冒长条多;码多结果多,抽生不出有效的预备枝。留码、留橛数量合理,比例协调,才能保持平衡。一码一橛 如果着生结果母枝的 2 年生基枝直径粗度不足 2 cm,采用一码带一橛。这是最常见的配比方式,占全树的 70%。图 1 一码一橛(1 个结果母枝 1 个轮替枝)
二码一橛 着生结果母枝的 2 年生基枝直径粗度为2 cm(拇指粗)以上,可以采用二码带一橛。图 2 二码一橛(2 个结果母枝 1 个轮替枝)
二码无橛 就是 2 个结果母枝无轮替枝。一是外围延长枝较细弱,直径不足 0.7 cm 的需要复壮,先放出去, 翌年 2 年生枝够粗度了再重短截培养轮替枝。二是下一年准备落头或回缩时,有空间、光照足,临时多结果, 被落头或回缩修剪将要去掉的部分只保留结果码,不留轮替橛。图 3 二码无橛(2 个结果母枝无轮替枝)
任意两个结果母枝之间四周距离保持 40 cm。结果母枝要摆布均匀,通风透光,防止郁闭,促使多结果。留枝量标准 6~9 条/m2。大树,或果枝结果容易、分枝多的品种,平均着苞数 3.0,少留结果母枝,留枝量 6 条/m2。幼树,或果枝结果少、分枝少的品种,平均着苞数 2.0,多留结果母枝,留枝量 9 条/m2。每666.7 m2 留结果母枝 4 000~5 000 个,保证 70%~80%能够结果,每个结果母枝平均结果 0.1 kg,产量 250~400 kg/666.7 m2。培养高质量结果母枝,保证当年结果;培养高质量预备枝, 保证翌年结果。这是持续高产稳产的前提。更新的结果母枝长度以 30~40 cm 最为理想。不足 20 cm 的过短,超过 50 cm 的过长。一旦更新修剪过轻或过重,就会抽生无效枝或徒长枝,达不到预期效果。
源自:北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