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生,都在关心这些

文化   2024-11-01 21:31   广东  

‍‍




随着时间淌至深秋,「2024调研中国」也逐渐进入了尾声。


入选2024调研中国年度十强的调研团队,他们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他们密切关注着社会发展的命脉问题,处于转型期的产业链、基层医疗的应变情况、城乡基建的发展困境、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对策,都是他们的目光所及;


同时,他们的人文关怀也深入一些不被看见的角落,面对乡间的隐疾、康复不易的特殊儿童、聚光灯外的职校学生,他们以赤诚的态度相待。


通过他们的笔触,我们得以瞥见,中国青年是如何关注自己所身处的社会,以及如何躬身走进这片热土。


以下是「2024调研中国年度十强队伍」的调研报告——



注: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田野间的隐痛:农村慢性病患者的  

  健康叙事闭锁与生计风险研究》



摘要:

目前,我国贫困治理已进入“后扶贫时代”,健康贫困问题逐渐成为导致农村人口返贫的主要原因。而造成健康贫困的病因以慢性病为主。

随着慢性疾病的加重、慢性共病的增加,农村居民的生计风险提高,导致村民因病返贫。其中,慢性病叙事闭锁和村民的生计风险产生了交织,具体表现为固化的健康叙事导致村民人生故事的停滞,从而陷入贫困。

因此,本文以脱贫村——朝阳村为田野背景,使用弗里曼叙事闭锁理论的分析框架与生计资本相关内容,关注村民患慢性病过程中生计风险的产生机制。

通过对农村慢性病患者的深度访谈分析发现,慢性病的长期存在不仅导致患者生计能力的下降,还引发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经济负担的加重,进而加剧了因病致贫的风险。此外,农村居民在面对慢性疾病时,往往陷入时间与成本的悖论中,生存逻辑和道德认知影响了个体的疾病认知和健康观念,导致因病致贫的最终形成。


关键词:农村慢性病患者;健康叙事闭锁;生计风险;因病致贫


阅读全文:点击此处


《“康”坷之路:深圳市儿童康复   

 服务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政策导向的明确和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深圳市儿童康复服务逐步发展。然而,深圳市儿童康复需求与现有服务之间仍有供需矛盾,作为提供儿童康复服务的主体,儿童康复服务机构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基于此背景,调研团队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及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对话儿童康复机构负责人、特教老师、特殊儿童家长等人员,尝试剖析深圳市目前儿童康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挖掘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首先结合资料与访谈文本,围绕儿童康复机构、特教老师、特殊儿童家长三个核心维度,详细阐述了政策支持、机构管理、师资力量及家庭干预等多层面现状。接着,分析并归纳儿童康复服务在资源配置、服务质量、教师待遇及家长认知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最后,本文提出相对应的优化路径,具体包括强化特教老师人才培训、提高家长认知水平、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三方面。


关键词:特殊儿童;儿童康复服务;深圳市


阅读全文:点击此处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生  

职业发展挑战及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五地中职院校为例》



摘要:

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校企合作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模式。然而,中职生在这种模式下的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升学热的浪潮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职院校校企合作意义,中职教育的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对此,本调研聚焦广东省五地多所中职院校和企业,通过深度访谈、案例分析及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二十余位校方管理者、学生、企业代表,以及媒体、公益组织等其他代表方进行深度访谈,旨在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生职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本次调研发现,中职生在参与校企合作时会出现模糊认知与角色适应困难、学校在教学制度与模式存在局限性、利益导向会抑制企业参与积极性等诸多问题。此外,政策与实操间的落差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

调研结合现有文献和访谈数据,归纳出典型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了合作模式分类、有效性分析、政策响应度及学生职业期望匹配度在内的四个关键研究维度。

围绕“什么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之问,本文从“解困”思路进一步从个体实践、机构决策到政策引导探究多维度的解决路径、提出优化校企合作机制、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以及深化产教融合的策略,以期提升中职生的职业发展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本调研期冀为政策制定者、职业院校和企业在推动校企合作模式优化方面提供实证依据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职业发展


阅读全文:点击此处



《“应势”背后:基层产科发展及  

  妇女生育保障现状研究》



摘要:

在生育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基层产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为调研地,深入当地基层卫生院,深入访谈了19位受访对象,并结合学者及其他地区医护人员的观点,采用比较调查法构建分析框架,以揭示基层产科关停和变化的深层原因。

研究发现,基层产科并未出现所谓的“关停潮”,而是“应势”而为,通过职能转型,实现了生产集中化和服务精细化,从而使产妇能够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其需求也由“顺利分娩”向“优质分娩”转变。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基层生育面临的困境,从产科发展和产妇需求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指出基层产科仍面临需求减少、盈利困难、转型阵痛的问题;同时,产妇在经济负担、个人发展等方面对社会支持和完善的产后康复体系有着迫切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围绕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及改变观念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旨在满足产妇不断变化的需求,并试图提供可行的解困之道。


关键词:基层产科;产妇;生育保障


阅读全文:点击此处



为生产完整的人:后农业模式下  

  景德镇陶瓷手工艺从业者研究



摘要:

后农业模式是在后工业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围绕生态和创意组织发展起来的,扁平化、分散化、小型化和多元化的文化性生态经济模式,是一种更接近于农业社会而非工业社会的,同时又高度生态化和知识化的发展模式

十大瓷厂改制后,散落于景德镇周边乡村的陶瓷手工作坊逐步复兴,形成了以樊家井为代表的仿古瓷手工作坊集聚地,多品种、少批量的小型化生产模式开始取代工业化时代的标淮化、批量化的生产模式。随着“先锋人群”的涌入,作为资本与劳动合二为一的人,为景德镇带来了他们最大的资本——知识、经验和感觉,景德镇再次出现了农业时代的场景:生产地在乡村,周末到市区赶集。

以往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使技术从个人劳动力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非人格的异己力量,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人文取向来衡量,这些旨趣根本不在乎人的完整性;而手工生产通过对个人素质和才能的顺应与发挥,可能呈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维护与包容,支配和表达自己自由愿望的尊重与满足,显示出一种天性般的“生产完整的人”的可能和倾向。重提手工生产,便寄寓着一份深切的当代诉求。

而景德镇模式这种接近于农业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否在工业生产盛行的今天生存下去;景德镇模式是否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与沿用;景德镇的手工艺从业者是如何通过手工生产实现自我价值、传承技艺并影响社区发展;以及他们对后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与展望,是我们通过本次调研希望解答的疑问。


阅读全文:点击此处


《点亮逆境:基于我国东中西部23地的  

  乡村青少年学业韧性现状分析》



摘要:

在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学业负担过重仍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而“抑郁”“自杀”的案件亦层出不穷。学业韧性作为衡量个体能否成功地适应与抵抗学业困境的关键指标,对青少年发展至关重要。

该研究旨在考察我国不同县域乡村地区青少年的学业韧性现状与差距,剖析学业韧性的现存问题与不足,并在深描基础上提出建议措施。该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采取立意抽样,针对东中西部地区19个县域的105名中小学生、家长、教师和管理者展开深度访谈,并借助NVivo14对访谈资料进行数据编码和定性分析。

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青少年学业韧性水平整体高于东部地区,在微观、中观、外观、宏观和时间维度上也均存在一定表征差异。

因此,本研究提出将青年朋辈主体纳入县域青少年学业韧性培养的体系中,在介入前期厘清县域青少年的教育生态要素;中期构建“青年+社工”共同体,打造韧性教育体系;后期长期结对服务,持续追踪优化。


关键词:县域青少年;学业韧性;现状分析


阅读全文:点击此处



《超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现状  

  与对策研究——以烟威地区为例》



摘要:

暮年零工,劳何所依?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劳动人口短缺预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劳动力市场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使得临时性、弹性工作超龄灵活就业劳动群体数量持续增加,然而因其未与企业或平台建立劳动关系,导致劳动权益缺乏有力保障,超龄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亟需完善。

基于此,本团队选取山东省威海市和烟台市两个典型的“老龄化”城市展开实地调研,探究超龄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现状,并探索保护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国家社会发展战略,提供明确高效的解决策略。


阅读全文:点击此处


“上锁的灵魂”——云南省农村  

  精神病患者生活现状调研



摘要:

根据《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的统计,在我国超过30%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介绍,云南省重性精神病患者发病率约为14.76%,其中仅有20%左右的人能得到有效治疗。农村精神病患者面临自身及周边群众对精神疾病了解程度低、经济困难、精神卫生服务供给不足、社会支持薄弱以及诊疗和康复延迟等多重困境,其常因家庭的漠视、关爱缺失、社会歧视以及自身逃避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导致从精神困境落入生活困境。

本团队以实地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式深入到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背景中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调研团队先后前往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禄劝县等地,深入到农村精神病患者所处的真实社会环境中,对他们的日常社会生活进行观察,访谈对象共计50余人。

本项目旨在揭示云南省农村贫困家庭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现状,呼吁更科学合理的管理与监护,减少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阅读全文:点击此处


“活基建”的消弭—— 

 城乡公交司机生存状况调查



摘要:

自201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积极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步入快车道,传统民营农村客运班线逐渐淡出市场。

十年间,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不断推进,城市公交网络向农村延伸,实现了“村村通公交”的目标。尽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阶段的城乡公交仍面临诸多问题:保障体系和制度的不完善、不成熟将城乡公交置于重重危机之下;部分城乡公交线路满足不了居民出行需求,陷入营收与客流二者形成的恶性循环;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传统公交系统的融合而产生的冲突,使城乡公交发展遇到阻碍。面对上述困境,城乡公交亟需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期在城市公交规范化与农村客运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打通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本调查通过质性研究,聚焦于宏观层面上的城乡公交当前发展的主要问题、造成城乡公交发展困境的因素以及微观层面上的城乡公交司机和公司的生存现状,致力于通过分析为城乡公交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城乡公交;农村客运;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阅读全文:点击此处


《“云花”新彩:转型关键期的云南鲜切花  

  产业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摘要:

长期以来,鲜切花产业作为云南省的特色优势产业,为省内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积淀,云南省已成为全球鲜切花的重要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和产值均居全国首位。

“十四五”以来,“高质量发展”被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云南省鲜切花产业迎来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机遇,也在转型中遇到了种源研发、集约化生产、品牌建设、电商销售、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新问题。本调研报告聚焦于进入转型关键时期的云南省鲜切花产业,旨在探索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座谈和数据分析,揭示了云南省鲜切花产业链各环节的现状与挑战,并基于“三链同构”理论和微笑曲线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加强种源研发、推动产业链一体化、提升物流效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团队期望,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的共同努力,云南省鲜切花产业能够进一步提升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为西部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进而推动中国鲜切花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鲜切花;花卉;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转型;云南省


阅读全文:点击此处




11月9日,「2024调研中国十强路演赛暨颁奖典礼」将于深圳大学沧海校区举办。


届时,十强队伍将打破时空区隔,齐聚一堂,角逐最终的奖项以及更为丰厚的奖学金。除了十强的一二三等奖外,「优秀调研纪录奖」「优秀调研专题奖」也将在颁奖典礼上揭晓。


在此,我们诚邀你到场,聆听他们的调研故事,并与调研中国明星导师、青年榜样一同见证最终荣誉的诞生。




获取更多关于【调研中国】的活动资讯

请点击下方关注【南风窗调研er】



▷ 赛事资讯  |  ▷ 交响计划  |  ▷ 领航者说

南风窗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