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片区这所高校首开农业经营管理硕士班和卓越农林本科班

政务   2025-01-07 11:25   上海  

昨天,上海海洋大学农业专项班开班了。经过层层选拔的40名本科生、21名研究生分别进入元鼎卓越农林创新班和农业经营管理硕士专项班。


作为上海唯一涉农“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海洋大学此举意在深入推进农业人才培养改革,并对接上海市都市农业发展“五高”目标。


近年来,为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也为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高校选择开出“微专业”和“专项班”。有人在听后觉得,“专项班”是否是“校企合作”的“新瓶”,装了联合培养的“旧酒”?记者走进两个“专项班”,探探究竟。


培养模式:要更“接地气”



新开班的农业专项班“第一课”,授课教师来自农业一线,所讲授的知识也非干巴巴的理论,而是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真实案例。



校方透露,农业专项班采取的是“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产业实战”的农学交替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宽广视野,又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并通过田间夏令营、多点轮转实习、深度产业实战等实践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校教务处处长胡庆松说,专项班的选拔并不是简单地根据绩点“一刀切”,相反做了大量工作。申报并参与面试的同学展现出对农业极大的热忱,有来自烟台家中有果园的,也有上海本地学生想要在农业领域创业的……



当天,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代表学校与13家知名涉农企业签署了实践基地合作协议。这意味着,进入专项班的学生,将更加“接地气”走进生产基地、田间地头等,完成“精英型”向“一线型”的转变。


记者注意到,专项班的“导师团”相当“豪华”——由高校教授、企业专家、科技农民、创新创业专家等组成,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理论知识,更可以把他们带到各个实践平台,在贴近实际中掌握知识。



不是简单“校企合作”



相较于农业专项班,该校工程学院的集成电路专项班已经“尝到了甜头”。


记者了解到,此前,本市出台了《上海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6年)》。在这一背景下,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瞄向集成电路的“装备”子类,开出微专业和专项班。其中,微专业面向大三和大四本科生,专项班面向研究生一年级,进入微专业和专项班的人数均未超过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25%。


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要紧贴国家和产业需求,这是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工程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刘雨青介绍,学校所处的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企业超过300家,企业方的需求“公约数”是:本地化人才,来了能直接上手。


就在上周,进入“专项班”的两位硕士研究生迎来了论文开题,企业也派出专家一同参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许竞翔曾担心,送进企业的学生是否会“沦为”产线工人,这次开题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

“企业给的课题是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涉及最新款的设备,我们的学生能和研发团队一起,参与到最前沿的开发。”许竞翔告诉记者,“在企业‘上课’的半年多里,两位研究生已经申报了三项专利,其中一项已获得授权。”


当前,企业方已直接参与到了研究生复试、日常授课、开题报告等重要教学环节,学院甚至考虑,将企业专家纳入学位评定委员会。


促成学生“零距离”就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打几分?大学生的就业水平便是最直接的答卷。


用刘雨青的话来说,“专项班”的研究生可以说“毕业即就业”。她解释,过去的实践中,毕业生入职后一般要经历轮岗、培训,这是不小的时间成本。而且,招聘会上“确认过眼神”,到了实际生产中,“没遇上对的人”的情况比比皆是。


“和我们合作的企业非常大度,表态哪怕学生最后没有选择留下,也是为集成电路行业培养了人才。”许竞翔教授说,但与目前参与“专项班”的研究生交流下来,大家“留下来”的意愿非常高。


更令人欣喜的是,“专项班”甚至有了“溢出效应”——企业方愿意将实际案例与学校共同开发教材,破解大学生“知识点不知道用在哪”的局面。


“专项班的成立,是自身深化综合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大实验。”该校党委书记王宏舟说,“我们将打破传统课堂,引入实践教学;突破校园限制,在行业产业发展中历练;颠覆课程模块,强化人才需求导向。”



诚然,当越来越多大学生感受了变化,有更多人想进入专项班后,如何保证“拷贝不走样”,平衡分配师资,也是大学将面临的全新课题。




来   源:新民晚报

记   者:郜   阳

编   辑:赵   盼



上海临港
“上海临港”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官方订阅号。汇聚临港最及时的资讯、最权威的政策、最便民的服务。我们正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打造产城融合、开放创新、智慧生态、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