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先喝杯水”,这事儿大家应该都听过吧?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个超棒的健康习惯,说是能帮着清理肠道、把血液给稀释一下,还能让一天的新陈代谢有个好开头呢。
不过,我作为一名在医院干了好多年的医生,得跟大家提个醒,早起喝杯水这事儿,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哦。
很多老年人因为身体调节能力减弱,身体中的水盐平衡并不像年轻人那样容易维持。
如果此时快速喝下一大杯水,身体需要立即进行调整:肾脏需要加速过滤,心脏需要提高输出效率,血液中的成分也要随之变化。
而这样的“快速应对”,对于身体器官功能本就减弱的老人来说,未必是好事。
清晨是人体血压波动最明显的时候,如果过量饮水或饮水速度太快,很可能加重心脏的压力,甚至诱发心血管事件。
还有一些老年人在晨起后直接饮用冰水,认为这样能让人更快清醒,事实上,清晨人体胃肠功能的状态并不适合接受低温的刺激。
经过一整夜的休息,胃肠道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此时如果直接灌下一杯冰冷的水,不但容易引起胃肠道痉挛,还可能影响胃部的血流分配,使得本来就容易出现消化问题的老人更加不适。
因为肾脏的代谢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如果短时间内需要过滤和排泄大量液体,肾小球的压力会增加。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晨起饮水的时间、量和方式都需要特别注意,不能盲目效仿所谓的“健康常识”。
晨起拉开窗帘,给身体一个缓冲
但如果早晨直接暴露在强光下,尤其是在夏季阳光较强的季节,可能会导致血压瞬间升高,甚至引发突发性眩晕或心血管意外。
我的一个患者,他是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老年建筑工人,就曾因为清晨拉开窗帘后突然站立导致短暂失明,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做“直立性低血压合并光刺激性眩晕”。
人体在早晨刚刚起床时,血管的收缩调节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而强烈的光线刺激会加重交感神经的兴奋,导致血压急速上升。
更糟糕的是,部分老人还会伴有耳鸣或头晕,这些症状看似轻微,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增加摔倒和骨折的风险。
所以,晨起时拉开窗帘的动作要慢,建议先坐在床边休息一会儿,再缓缓拉开窗帘,让眼睛和身体逐渐适应光线的变化。
晨起空腹运动是隐形危险
不少老年人热衷于晨练,认为这是保持健康的好办法,甚至有人空腹去跑步或快走,觉得运动后再吃早饭能更好地控制体重,然而,空腹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我的一个患者,他退休后开始坚持跑步,在一次晨跑时因为低血糖直接晕倒,幸好被路人发现及时送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空腹运动会使得体内的血糖快速消耗,而老年人的肝脏功能和胰岛素调节能力已经减弱,无法像年轻人那样快速释放糖原来补充血糖。
因此,晨起运动前,建议先喝一小杯温水或牛奶,吃几片饼干或一小块水果,为身体提供基础能量,同时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运动的强度也要因人而异,不宜一味追求“快”和“多”,应选择缓慢而温和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或简单的拉伸。
不要忽略晨起的排便时间
许多老年人晨起后会习惯性地急着做其他事情,比如锻炼、吃饭或者看电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生理信号——排便。
长期压抑晨起的排便需求,不仅会导致便秘,还可能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我的一个患者,他是长期惯久坐的退休教师,就是因为经常不及时排便,最终发展成了直肠脱垂,生活质量大受影响。
如果忽略这个信号,粪便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不仅会导致毒素的重新吸收,还会增加肠道压力,长期如此甚至可能引发痔疮、肛裂等问题。
不要空腹服药
很多老年人因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部分药物要求晨起空腹服用,这也成了他们晨起后的第一件事。
然而,不少人对用药的细节并不清楚,导致药效大打折扣,甚至引发不良反应,比如某些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晨起立即服用降压药后出现了头晕甚至摔倒的情况。
清晨是人体血压的自然高峰期,过早服用降压药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过快,反而增加跌倒的风险。特别是一些作用时间较长的降压药,如果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更容易带来隐患。
此外,一些需要空腹服用的药物,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如果服用方法不正确,比如服药后立刻躺下,可能会引发胃部不适或食道损伤。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老人服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具体服用时间和方法,如果不确定,也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
同时,服药后不要急于运动或躺下,最好休息20分钟左右,观察身体的反应,这样可以更安全地发挥药物的效果。
拉开窗帘的动作需要慢一些,让身体逐步适应光线变化;空腹运动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危险的做法,应在运动前补充少量食物;及时排便能够帮助身体清理废物,避免肠道问题;用药则需要特别注意时间和方式,避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