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一片好评
甚至不少小伙伴表示
朋友圈被这首歌刷了屏
歌曲的由来
据曲作者朱正本介绍,1960年春,文工团几位创作人员到江西采风时了解到,当年红军上前线,各村百姓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其中一首送别红军歌,曲调优美,唱半句,停半句,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听起来十分亲切。后来,词作家张士燮编创了一首《十送红军》歌词给了朱正本,他立即想到了这首送别红军歌,便重新编曲创作出这首感人肺腑、悠扬婉转的《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背后的故事
百姓为什么会“十送红军”?
百姓是革命最忠诚的拥护者,红军则是革命最坚定的捍卫者。在中央苏区,红军为百姓修“红井”,与广大群众一同兴办工厂,开设学校,建立医院,帮助百姓改善生活。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他们与百姓同吃同住,纪律严明。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红军干部下基层调研都是自己带干粮,坚决不要百姓一粒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在赣南地区,至今仍流传着许多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当时的红军干部与百姓相处最真实的写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脉相系、鱼水情深。当时从于都出发的中央红军有8.6万人,其中有5万是赣南子弟,百姓不舍送别的,不仅仅是中央红军,更是在动荡时代同甘共苦,在百般艰难时携手同行的亲人。
歌曲既饱含百姓与红军的鱼水之情
也表达了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
再听《十送红军》
我们仿佛能看到于都河边
红军将士们一步一回头
挥泪向送行的苏区父老乡亲告别
……
正如歌中所唱的:
“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
再度唤起红色记忆,
旋律响起已是热泪盈眶!
你还知道哪些红歌背后的故事?
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