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困惑和问题
“我教孩子叫[妈妈],教了很长时间他只能模仿嘴形,真急死人了。”
“教他穿裤子好几天了,他只会把手放在裤子上就是不往上拉。”
“孩子已经能够拿笔了,也能画直线和圆圈,但就是写不好,我怎么夸奖他呢?”
尝试过训练孤独症儿童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似乎有些训练目标孩子总也达不到,这会使人感到沮丧和挫折,怀疑孩子的能力或自己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
出现训练目标难以达到的情况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的训练方案进行审视:
1 训练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即是否符合孩子目前的能力发展阶段(如果孩子的能力发育相当于2岁,要求他做有些动作是不合理的);
2 这个行为是不是可以进一步分解(如:将说“妈妈”再分解为“模仿嘴形”和“声带发音”的训练);
3 孩子是否已经具有了配套能力(要完成这个动作或行为,如:动作的模仿,需要孩子的目光注视为前提);
4 是否及时地给予了辅助;
5 辅助是否消失不及时,造成了孩子对辅助的依赖;
6 是否给予了强化。强化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是这一环节体现出“行为的改变与行为的结果相关”的原理。接受过ABA基础培训的人,在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时知道应给予他强化,但要注意有另外几种情况也是需要特别给予强化的:
a、孩子在辅助之下完成了目标行为(如:把裤子提)。
b、孩子的反应虽然还达不到标准,但已经比以前有了进展。这就涉及到了本期要介绍的“塑造法”。
塑造法是行为改变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强化近似成功的反应逐步建立新的行为。ABA是将行为分解成细小的部分进行教学的,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近似的反应来“塑造”孩子不断趋近和最终完成所期望的行为(目标行为)。
1、运用
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在塑造法中被强化?
一个得到强化的反应,应该比之前的反应更接近所期望的标准。
2、意义
能够增加孩子获得强化的机会,并使他有成就感。
原则:
赏进不赏退”,“赏好不赏差”。
3、经常需要采用塑造法的情况:
【免费领取】儿童认知训练资料大全(上千张图卡+全场景覆盖训练)
ABA培训课程上新价!可考ABA应用行为分析师证书,特教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