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285项)。其中,省中医院申报的陇中正骨手法、消定膏处方及制备技艺、陇中养阴生肌散配制技艺三个项目入选传统医药类项目。
陇中正骨手法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自1956年由郭均甫先生创立,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基础,融合西北地区正骨特色,经过第二代传承人宋贵杰教授和第三代传承人李盛华教授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技术成熟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学术流派,并于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六十四家学术流派之一,其诊疗模式强调“整体思想”和“辨证施治”,并结合手法整复、微创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陇中正骨手法强调局部与全身兼顾,内伤与外伤并重,静养(固定)与活动(自动锻炼或被动手法)互补,手法与药物并用,再辅之以器械,正骨手法与理筋手法相结合,形成检查手法、骨折治疗手法、脱位复位手法、筋伤治疗手法、内伤治疗手法、急诊骨科手法、痹症治疗手法、康复治疗手法等8大类、30余种陇中正骨手法。其中“关节调衡手法”“脊柱调衡手法”“三部三位九法”等独具陇中特色。
消定膏处方及制备技艺
消定膏是甘肃省内知名的传统中药制剂,源自明代《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中的“消肿定痛散”,已有550多年历史。该制剂由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人郭均甫等医家基于软组织损伤治疗经验研制,临床疗效显著,适用于外伤性瘀血肿痛、软组织损伤等。消定膏的制作遵循传统中药外用膏剂的制作原则,采用古法炮制大黄,增强活血化瘀、解毒效果。调制时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药粉和蜂蜜比例,确保膏体适宜。这一制剂是我省中医药人经验的结晶,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
陇中养阴生肌散配置技艺
养阴生肌散是甘肃省中医院的传统中药制剂,源自1952年兰州市政府颁布的“国药统一配本”,以其独特的配置技艺在口腔科、皮肤科、妇科、外科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口腔溃疡、皮肤溃疡和褥疮方面效果显著。甘肃省中医院自1953年建院以来,便开始配制养阴生肌散,经过王子义、李天庆、李喜香三代中药人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配制技术。
养阴生肌散的制备要求原料上乘,炮制工艺讲究,传承方式主要为师傅言传身教。研磨药粉需细腻,体现“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的药德文化。混合时采用打底、套色、等量递增的操作流程,确保成品色泽均匀、细腻清香。成品需密封保存以防气味散失,外敷无刺激,能快速缓解疼痛。这种古法制作的纯中药制剂,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现代技术难以取代的历史遗产。
审核|宣传统战处 张德宏
责编|宣传统战处 郑访江
编辑|宣传统战处 阳嵘莎
供稿|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传承办公室 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