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易引起暴发流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见,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中医认为,麻疹的病因为外感麻毒时邪,又称为疫疹、时疫、风疹等。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二经。麻毒时邪侵犯肺卫,导致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症状,为初热期。随着病情发展,正气与毒邪抗争,驱邪外泄,皮疹透发于全身,并达于四末,疹点出齐,此为见形期。疹透之后,毒随疹泄,麻疹逐渐收没,热去津伤,进入收没期。
传染源有哪些?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者在出疹前后4天内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有哪些?
麻疹主要经由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可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将病毒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病毒后可感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哪些人是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暴露后显性感染率达 90%以上。通过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或自然感染可获得免疫力。孕妇、营养不良的儿童、严重免疫缺陷者罹患麻疹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
临床症状有哪些?
1.潜伏期:约10天(7~21天),在潜伏期末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出疹前期):一般2~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及眼结膜炎等症状。发热2~3天后,口腔颊黏膜出现针尖大小的白色点状突起,周围有红晕,称柯氏斑(Koplik斑),是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具有诊断意义。
3.出疹期:发热2~5天后,体温持续升高至39~40℃,同时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加重,开始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然后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2~3天遍及全身,最后达手掌和足底。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
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皮疹达高峰并持续1~2天后,疾病迅速好转,体温开始下降。皮疹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疹退同时体温随之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该怎样预防麻疹呢?
1.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可有效预防麻疹,国家免疫规划含麻疹成分的疫苗为麻腮风疫苗。适龄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时全程接种疫苗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实施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的免疫策略。
2.中医预防麻疹的措施
(1)饮食调理 平素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肺作用的食物,如绿豆、百合、山药、梨等。
(2)中药预防 对于易感人群,可以服用一些中药预防方剂,如玉屏风散、银翘散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艾灸保健 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可以扶正祛邪,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其他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晾晒被褥。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尽量不要到人群拥挤、空气流通比较差的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加强对8月龄以内的、还未到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幼儿的保护。如果不得不去,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科学佩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麻疹的机会。
审核|宣传统战处 张德宏
责编|宣传统战处 郑访江
编辑|宣传统战处 阳嵘莎
供稿|公共卫生与医院感染管理处 杨玉翠
图|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