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八滧村人@新朋友,八滧历史,值得骄傲!

健康   2024-11-20 18:24   上海  


滧畔旧梦

崇明岛聚沙而成

多以“沙”或“状”为区域名

唐武德年间 出涨东沙和西沙

为崇明岛的前身

明正德至万历年间 出涨七滧小阴沙

故事从七滧小阴沙开始

01

地理位置



清乾隆《崇明县志》沙图

清乾隆《崇明县志》河渠图镇附

    八滧原是河道名。清康熙《崇明县志·建置志》记载“滧,自头滧起至十滧止共十,俱在箔沙,俱在县治东。”八滧,即头滧(今老滧港)以东第八条大港。清乾隆《崇明县志》记载,八滧在七滧东三里,南入江,蝦撇滧在八滧东三里,南入江。
    七滧小阴沙区域,八滧和蝦撇滧之间,即为现八滧村所在位置。

02

集镇历史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由南向北陆续围垦七滧小阴沙,始建协隆镇,继建八滧镇、朝阳镇,乾隆后期建陈家镇。协隆镇和八滧镇,是现陈家镇区域的发源地,“金协隆镇银八滧,铜向化镇铁七滧”的俗语仍在口口相传。
八滧老街口

    协隆镇:西靠原蝦撇滧(后称“花漂港”,据现花漂河以西约250米)而建。建于清康熙年间,离长江口500米左右,始称“叶陆镇”,19世纪末改称“叶龙镇”,民国期间改称“协隆镇”,一度繁荣,有“金协隆”之称。东西走向,全长400多米,历史上有布庄、米行、南北杂货铺、酒店、酱厂、药店、豆腐面店、水作坊等数十家店铺,还有6家茶馆。农户拥有大小木帆船几十艘,停泊在花漂港。每当渔船进港时,有大量黄鱼、刀鱼、鲥鱼、鲈鱼上市,热闹非凡。清嘉庆以后陈家镇兴起,协隆镇沿江一带淤浅,逐步衰落。1958年后,花漂港闭塞,协隆镇商铺逐步全部关闭,道路仍在。当前,协隆镇约三分之二道路,原协隆中学、原敬老院等重要旧址均在八滧村范围内。

    八滧镇:西靠八滧港而建。建于清乾隆年间,始称“兴隆镇”,后改称“八滧镇”。东西走向,全长约200米,距协隆镇约1公里。20世纪20年代起,八滧镇逐渐兴盛,一度有轮渡定期往来于申崇之间,运输业发达,进口物资主要有肥料、木材,出口物资为蔬菜、西瓜等。历史上有集贸市场、杂货店、铁铺、茶馆、药店等,有“银八滧”之称。后因港口淤塞、轮渡停驶,市面开始衰退,但始终保留集市功能。2001至今,集市贸易以早市为主,主要交易肉禽蛋、海鲜河鲜、豆制品及各类农产品,人流量每天300-500人。当地群众习惯称八滧镇为“老八滧”。
    
    新八滧镇:清乾隆、嘉庆年间,因八滧镇南海岸坍塌,八滧镇部分居民向北迁移形成新集镇,称“新八滧镇”。清光绪后,南海岸停止坍塌,一些农户又南迁八滧镇,新八滧镇衰落。

八滧茶馆

    
    八滧的历史,是一部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壮丽史诗。从明代的七滧小阴沙初现端倪,到清代以来逐步围垦建设,千百年间,八滧随沙洲涨坍变化,历数次变迁重生,实现了从浅海到沙洲、从荒芜河口到繁华集镇的华丽蜕变。滚滚长江东流水,古老的集镇已随着港口的淤塞逐步湮灭,但这片被岁月冲刷形成的土地上,每一株草木都承载着过往的记忆,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时光的痕迹,每一次回望都镶嵌着一种自豪。



吾哩老八滧,这次因为茶馆,又火了

【征集】寻找记忆中的老八滧——八滧村开展“老照片、老故事、老物件”主题征集活动公告

有“滧”真好!这款超现代、超有寓意的乡村logo,太爱了!

有地出租2!崇明大道两侧地块,毗邻陈家镇地铁小镇,地理位置超优越~~

五彩东滩 魅力陈家
生态城镇新标杆、生态发展引领地、两翼齐飞增长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