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市中区:凝心聚力强担当 奋楫扬帆谱新篇

旅行   2025-01-25 09:59   山东  


编者按

笃行不怠,春华秋实。过去一年,全市统一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服务强省建设“五大行动”,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目标,广泛凝聚人心共识、汇聚智慧力量,在服务大局中展现了统战担当、作出了统战贡献。

回望2024,成绩来之不易,展望2025,更需奋发有为。“枣庄统战”微信公众号开设“回眸·2024”专栏,展现全市统一战线工作新进展、新成效,砥砺同心奋进新征程、新作为,敬请关注!

    2024年,市中区统一战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强基固本、坚持凝心铸魂、坚持发挥优势、坚持守正创新,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贡献了统战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

大统战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区委常委会研究统战工作6次,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履行“四个带头”职责27次、6次,签批统战工作7次、3次;在全市率先完成台湾事务办公室、港澳事务办公室挂牌,召开统战各领域联席会议13次,出台制度文件7项,有力推动了统战工作落实。



坚持强基固本

“两支队伍”建设统筹推进

围绕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出台有关文件,提拔交流中层干部11名,开办“统战学堂 青年干部上讲台”5期,机关2个科室、5名同志获评区“百佳学习型科室”“千名学习标兵”;围绕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提拔交流党外干部8名,推荐2名党外干部到市直部门挂职,推荐28名党外干部到一线岗位锻炼。


坚持凝心铸魂

同心奋进思想基础不断巩固



承办全市统战工作专题培训班4期;区级、党派团体、镇街分层分类组织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统战理论业务“大培训大研讨”30余场,结合实际开展创新性强、覆盖面广的“传承优良传统 坚定理想信念”、廉洁警示教育、“知联乡村行”、“少年急救官”公益海报宣传行、“技能立身 匠心助农”、“同心海联 与‘枣’同行”、“侨 一家人”主题活动80余场,凝聚起了统战建功新时代的思想共识。


坚持发挥优势

服务中心大局作用有效彰显

1

聚焦“建言献策”聚合力

围绕经济运行、项目建设、社会养老、法院执行等召开协商座谈8次、民主监督4次,编发《议政建言》16期,形成调研报告9篇。

2

聚焦“创新创造”激活力


开展“百名专家教授联百企”10余场,打造职教社“社员之家”2处、“产教融合教育基地”3处,社员单位澳美口腔与枣庄职业学院在全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现场签约。


3

聚焦“壮大民企”增动力

组建首批民营企业家讲师团,开展企业合规培训30余场,调研民营企业330余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服务商会制度》,打造“中兴驿家 亲清惠企”新型政商关系品牌。

4

聚焦“双招双引”引外力

连续2年召开“同心协力 企聚市中”大会,成立区总商会省外5处“双招双引”联络站,促成项目签约3个、对接10余名高层次人才与企业建立智力扶持,东湖小学与香港保良局冯李佩瑶小学缔结“姊妹学校”。

5

聚焦“共同富裕”添效力

申请资金50万元用于光明路街道利民回族社区建设发展,依托枣庄“石榴籽”服务中心帮助疆籍群众销售二手车2万余辆、交易金额6亿余元,组织统战成员开展助老、助学、助困、助农等社会服务活动30余场,累计捐款捐物90余万元。

坚持守正创新

特色亮点品牌影响持续扩大

1

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发挥实现新提升

高标准打造“民建会史馆”暨“民建市委会思想教育基地”、“启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基地、“九三学社科学家精神主题公园”,激励民主党派成员双岗建功。

2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打开新局面


举办全市“红石榴校车护航行动”暨市中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授牌仪式,承办全市“筑基”工程展评展讲活动,打造辛庄民族团结互嵌式社区,创新涉疆群众“三个三”服务管理,有关经验做法被中央统战部刊发;“八极定乾坤”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二等奖,实现竞赛成绩、精神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收。


3

宗教中国化市中实践开辟新路径



邀请国家宗教事务局、北京大学等全国多地60余名领导、专家,举办首届“般若学与佛教中国化研讨会”暨“齐鲁觉音 甘泉洗心”名家大讲堂;成功承办“五教同心 筑梦中华”全市宗教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汇演、全市“丹若论道 五教同心”宗教中国化“五星讲师”评选活动,推动佛教中国化实践走深走实。

4

台港澳侨、统战团体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开展与台港澳侨人士的慰问联谊,成立欧美同学会,靠上做好职教博物馆建设,市中区安侨“侨胞之家”作为全省三个单位之一,被评为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更有效地把各领域统战成员的智慧力量组织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来源:枣庄统战

市中区甘泉禅寺
甘泉寺始建可溯到北齐河清元年公元562年,名僧安道一于甘泉寺前瞻卓山上摩崖石刻“般若”大字,与寺门遥相呼应。盛唐李白游甘泉寺时,对甘泉、银杏及何首乌赞叹道:“藤花含笑迎客驾,泉水流声接人谈,井连甘泉水接水,藤缠古杏花上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