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政协|委员读书

旅行   2024-12-26 19:53   山东  

委员读书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齐鲁文脉源远流长。近期,市政协“委员共读一本书”活动中,委员们围绕《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一书开展读书学习,就探源中华文明、赓续齐鲁文脉、做好文化传承发展进行交流分享,形成了丰硕读书成果。现将部分委员收获感悟予以推荐,供学习交流。





盛  敏

九三学社界,市立医院保健科负责人,九三学社市直卫生支社主委



《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一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齐鲁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其在中国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我们理解中华文明连续性和多元一体特征的关键也让我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不仅仅是因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在于其不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汲取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精髓,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人们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和精神滋养。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要加强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怀,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和交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通读此书,我还意外地在字里行间找到了海岱地区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不谋而合的智慧,如饮食结构多样,通过农作劳动保持身心健康等,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教会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始终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生活哲学。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坚持古为今用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把宣传倡导健康饮食方式作为工作和生活理念,引导培养大众更加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释惟正

宗教界,市中区甘泉寺住持



《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为我们深入学习理解中国早期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

一、感悟海岱文化历史悠久。海岱地区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中的核心区域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了解过去、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历经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经过商周两代的发展,特别是齐、鲁两大诸侯国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齐鲁文化。

二、‌文字是齐鲁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1992年在邹平丁公龙山文化遗址内出土了刻有5行11个字的一片陶片,引起考古、史学界的强烈兴趣。‌文字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岭,作为书写语言的符号,极大地促进了人类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从而推动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海岱地区文字种类多、数量多,经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汉碑刻文等各种载体演变,为齐鲁文明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勇于担当新时代历史使命。此书多处提到宗教、宗祠、民间信仰等信息,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需求,作为新时代宗教教职人员应该继续深入学习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好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社会意义。认真把握新时代宗教工作规律,进一步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探索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实施路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山东宗教故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佛教界力量。





张  勇

文化艺术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由高广仁先生和邵望平先生2005年合著出版的《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一书,将考古资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以纵横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力求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进程,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独特的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近年来,我市史前考古新成果不断涌现。如滕州岗上遗址发现了目前海岱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滕州黄安遗址发掘项目,填补了鲁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距今8000年左右史前文化的空白。这些考古成果不仅充分证明了枣庄8000年的人类文化史绵延不断,也展示出海岱地区逐渐融入以华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过程,为华夏文明体系的构建贡献了制度框架和精神内核。

作为一名文旅工作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全方位了解海岱地区早期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从多元之一融入中华一体的全部过程,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在我市正处于“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关键时期,更加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要求,深入学习海岱地区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好枣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总结好枣庄文化特征,讲好枣庄故事,赓续枣庄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进一步打好“强工兴产、转型突围”这场攻坚战贡献更大的“文旅智慧”和“文旅力量”。

(供稿:市政协委员活动工作室)  

市中区甘泉禅寺
甘泉寺始建可溯到北齐河清元年公元562年,名僧安道一于甘泉寺前瞻卓山上摩崖石刻“般若”大字,与寺门遥相呼应。盛唐李白游甘泉寺时,对甘泉、银杏及何首乌赞叹道:“藤花含笑迎客驾,泉水流声接人谈,井连甘泉水接水,藤缠古杏花上花。”
 最新文章